首頁 淨土文庫 問答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問答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問:

  法師好,末學有個問題,佛經上說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人中妙好人、最上人、稀有人;但另一方面《宗風·俗諦》要我們謙虛,恆常尊他為最上,即使惡人我們也比不上。請問俗諦裡面為什麼不提自信?自信和謙虛矛盾嗎?我一直缺乏自信,但看了您公眾號上的文章,把自信建立在念佛之上,感覺自信心好了一些,但不知道自信心和謙虛這兩者應該怎麼調和運用?

 

答:

  自信的人才有力量謙卑,謙卑的心正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念佛人的自信與謙卑本來就是一體的。

  「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我們不得不謙卑;而「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佛之力由我之信心之開啟轉成我之力,於是對於今生一世自己決定了生脫死產生無上信心——自信又由是而建立。

  若無機深信,念佛人在人格上難見謙卑,「驕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若無法深信,則人格上又難見自信,永世沉淪六道之未來,如何能給我們些許信心?

  對於卑劣心重的眾生,佛便於《觀經》中盛讚我們為「人中芬陀利華」,眾生得佛讚許鼓勵,卑心得提,疑雲消散,歡喜稱名;對於傲慢心重的眾生,佛說要「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要認識到我們「五惡、五痛、五燒」的本質與命運。

  機法本來一體,不是如是機,便無如是法;佛說如是法,正為如是機。信己無力,信他有力,本質是對客觀現實的一種清醒體認,並無在主觀意識上或增或損一分一毫。故而謙卑與自信也成一體,謙卑無礙自信,自信無礙謙卑,謙而自信,自信而謙。想到自己絕無力量跳脫輪迴,唯有仰靠彌陀,而生發對佛的信心,自信由謙卑益強;想到全托佛力方能脫輪迴之身,自忖無半點德能,唯有業力纏身,謙卑由自信更深。

  一般人或將謙卑與自卑混淆一起,自信與自傲混為一談。自卑與自傲其實亦是一體之兩面。一個人內心自卑,認為自己不如人,於是極力故意做出高人一頭的行狀,借此掩飾內心的自卑不足,此即是自傲。這樣的傲慢底下,便是不堪一擊的自卑,傲慢之人比謙卑之人更敏感、更容易受傷的原理便是如此。

  那麼「謙卑、自信」和「自卑、自傲」的分齊在哪裡呢?在於前者「為己」,後者「為人」。謙卑與自信者,以自我為中心,以要解決自己的問題為觀照、努力的方向;而自卑、自傲者總是以他人的眼光為中心,不斷地將自己與他人相比較,比較結果我不如人,便生自卑,比較結果人不如我,便生自傲。若無比較,自己便永遠都是最好、最佳,少卻很多煩惱。這種分別、比較甚至是牽引我們輪迴的元兇。《往生論註》言:「(法藏因地之時)見有國土,優劣不同;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長淪三有。」

  兩對概念還有一點不同之處,在於「謙卑、自信」源於對客觀現實的冷靜、清醒的認知,而「自卑、自傲」則主觀判斷、主觀臆想得多,情緒起到了扭曲現實的作用,情緒越強烈,扭曲越嚴重。故而我們有時看「自卑與自傲」者所思、所言、所做,往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而瞠目結舌。

  人最好的心態,即是不卑不亢、平靜柔和,也就是經中所言:「心無下劣,亦不貢高。」淨土法門恰是醫治我們下劣病、貢高病的良藥。

  落魄失敗、窮困潦倒之徒,想到佛大慈悲愍,絕不會因卑賤之軀,而見棄於我。不僅不放棄,反而會迎我入淨土,給我尊貴無比之佛身,於是自信心重拾,過著有希望的生活。能力不如人,工作不如人,地位不如人,收入不如人,長相不如人……一切不如人,都只如浮雲無礙青山。

  清朝松江東門橋下一乞丐,終日念佛,乞得一日夠吃之錢,便不再乞。有人為建房屋,堅辭不受,云「有一物便有一物之累」,將錢持去供齋。臨終無疾坐化。

  此即卑者無卑心。

  能力出眾,際遇昌順之輩,想到世福再大,也是幻夢一場,能力再強,難抵輪迴業力,故而只能匍匐彌陀腳下,乞佛神力加被,幸得一生出離生死,於是高慢心自平,冷靜柔和。能力超眾人,工作超眾人,地位超眾人,收入超眾人,長相超眾人……一切超眾人,亦如浮雲無礙青山。

  古代念佛的大名人、大居士——白居易、柳宗元、文彥博……無一不是位高名重,卻心無半點傲意,悲憫利物,接濟中下。

  此即高者無慢心。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