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土文庫 隨筆篇 從解、行二門談「一門深入」「廣學多聞」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隨筆篇
從解、行二門談「一門深入」「廣學多聞」

  從了生死來講,廣學多聞和一門深入裡面還有個概念。一個是解,一個是行的問題。

  第一是解,「解」就是理解,理論上的學習;第二是行,「行」是達到目標的方法。

  善導大師說:

行者當知:

若欲學解,從凡至聖,

乃至佛果,一切無礙,

皆得學也;

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之法,

少用功勞,多得益也。

  如果我們要學理論,學理解上的認知,從凡夫到聖人乃至成佛的果位,一切無礙,都可以學,都沒有障礙。因為只要是佛法,只要是成佛的,這些理論都可以學,不是不能學。

  「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之法,少用功勞,多得益也。」如果僅僅是學理論,那所有的理論都可以學;但是要解決實際問題,可能就不能僅僅靠理論,還要有具體的方法。

  我們學習的佛法理論很多,但是成佛的方法是什麼?必須要找到成佛的方法,通過這個方法達到成佛的目的,這個方法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善導大師講,如果從行法來講,就要選擇有緣之行,少用功勞,多得利益。哪個行法跟你有緣,付出的代價少,得到的利益多,這是我們在學佛過程中要把握的原則。這個原則很重要。如果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事倍功半,付出大量的代價,得到的很少,那就不能成功。付出的少,得到的多,那就可以成功。

  這就涉及到一個選擇:我們要選廣還是選深,或者選一門還是多門?哪個方法能保證成就,就選哪個。如果所有的都可以,隨便哪個都可以,那所有的都可以選。智慧高的人,能力強的人,可以門門通的人,那什麼都可以學。

  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只能一門深入,只能學一門選一門。如果覺得淨土是自己的有緣之行,那就選淨土這一門。可以付出少量的代價,得到最真實的利益,可以解脫成佛。雖然付出的少,但得到的跟別人得到的是一樣的,結局是一樣的。那「一門」與「廣學」就沒有區別。這就是從「解」和「行」的角度來看廣學多聞和一門深入。

  其實中國佛教走的都是一門深入的道路了,已經沒有廣學多聞可以講了。中國佛教都是依一宗來學。學禪宗的人不學淨土,能叫廣學多聞嗎?學天台的不學密宗,也不能叫廣學多聞。當然,也不能說完全不學,只是相對來說,主攻方向是一門。比如學禪宗,可能更多傾向於禪宗的經典、祖師大德的語錄等。當然,在學習一門的過程中,無形中也會涉及到一些廣的概念,比如佛教的基本理念,或者他宗的經典。像《金剛經》《楞嚴經》《心經》,你能說它是一門嗎?一部經已經不簡單了,知識量已經非常非常大了。

  所以佛法中任何一門,都不是單一的「一」,唯一的「一」。

  淨土宗雖然只有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難道它就這麼簡單,就是看上去的這六個字嗎?如果這樣看淨土,那諸佛都很冤枉的。因為不瞭解這個「一」的意義,所以很多人都是站在凡夫的立場來看,認為「一句佛號,一部經,這樣就成就了!這不是把其他的都否定了嗎?」那禪宗連文字都不立,是不是在否定整個佛法呢?淨土至少還有一句佛號念,還有一部經可以念。如果按照以上觀點來說,禪宗連佛像都不立,丹霞祖師連佛像都要燒掉,那又如何來講?所以,我們不能看表面形式,如果這樣去理解佛法,那禪宗的祖師個個都很冤枉。

  所以,不能從凡夫的角度來理解佛法。

  中國祖師為什麼都走的是一門深入的道路呢?

  實際上就是要理順佛法體系。大多數人的廣學多聞都是泛泛的,沒有目標的。如果你去大飯店吃飯,面對幾百種菜,你怎麼吃?聰明的人會先看菜單,這是中餐,這是西餐;中餐裡面有火鍋,有炒菜,還有八大菜系。喜歡吃川菜,川菜上來了。喜歡吃粵菜,粵菜上來了。為什麼會形成菜系呢?因為類別不同,就一類裡面已經有無窮無盡的學問了。如果能把川菜這個系統學完,學解透,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了。

  所以,「一門」應該是更有利,更方便我們學修,我們可以通過這一門來瞭解整個佛法。任何一門裡面都不是單一的,都不是和其他門隔斷的,門與門之間是可以打通的。比如學淨土的,看起來與禪之間好像是隔離的,但祖師講「念佛即是無上深妙禪」,淨土與禪也是沒有距離的。

  所有人往生到淨土之後,都要見阿彌陀佛,「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善導大師講我們往生之後,「十地願行自然彰」,十地菩薩的願,十地菩薩的行,就自然彰顯出來。這時候,難道還有不知道的法嗎?

  無論是廣學多聞,還是一門深入,都是在開發我們本有的佛性功能。佛性功能是完整的,無論從哪裡進來,佛性是圓滿的、一樣的、沒有差異的。禪宗是為了顯發我們的佛性;淨土往生還是顯發佛性。不管學什麼教理,學哪一個法門,最終都要顯發我們本有的佛性。佛性是沒有差異的,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

  那如何才能把佛性的功能完全彰顯出來呢?要能達到這個目標,這個門才算通了,才算是真正地深入了。其實現在的人即使想要一門深入,除了淨土這一門可以深入外,其他門都已經深入不了了。因為其他的「一門」也非常廣。

  比如天台宗,已經很廣了。五時八教把整個佛法都做了一個詳細的分類,判定最終的圓教是《法華經》。可能一般人理解天台宗就是一部《法華經》,其實《法華經》只是代表一部經,其理論不僅僅停留在《法華經》這一部經裡面;而是把其他經典都包容過來,攝受過來。

  大家可能認為禪宗很簡單,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但是,「心」是什麼呢?有很多人終其一生,也不知道心在哪裡,就是這一門,你都深入不下去。達摩祖師來到中國後,只遇到一個慧可。六祖前面的幾代祖師都是單傳,這說明什麼?說明就這一門已經難以深入,不是人人都可以深入的;也不是說我們打著一門深入的旗號,就可以深入進去的。

  包括學淨土的人,專一念佛的人很多,難道都一門深入進去了嗎?很多人要打問號,很多人也還是在表層,淺層面上學,「深入」一定是有智慧認識的。這就要回到根機來談,無論是廣學還是一門深入,都涉及到根機的問題。

  假如要從理論上來瞭解佛法,廣學和一門深入其實都非常難。從解門入手,對凡夫眾生來說是非常難的。道綽大師有一句話:「理深解微」,無論哪一門,無論是廣學也好,一門深入也好,道理都非常深。我們不要以為念一句佛號就很淺,就很簡單。如果這樣來理解佛法,阿彌陀佛就稱不上「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了。能稱上「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裡面的理論肯定是非常深的,只不過「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念起來簡單而已。這就是行門和解門的差異。

  佛在《無量壽經》裡面講:

聲聞或菩薩,莫能究聖心。

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瞭。

  淨土法門是唯佛與佛才能明瞭的,哪裡是我們一下子就可以深入進去的呢?修淨土法門的好處就是:我們理解不了,還可以信。不是說我專念佛就是一門深入了,從行法來說是一門深入,但是在理論上不一定代表就是一門深入,這是解門和行門的差異。

  從行門來講,淨土法門的優勢就非常明顯,就是「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種行法非常簡單容易,人人可以專修念佛,從行法上一門深入。無論理論上認識多少,都不影響:往生之後,行門達到目標了,解門也自然有了。

  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