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土文庫 法義篇 西方淨土的指方立相是一種執著嗎?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法義篇
西方淨土的指方立相是一種執著嗎?
   《阿彌陀經》是一部指方立相、依事顯理的經典。

  指方立相是善導大師明確講的,這也是淨土法門和其他法門最大的差異。其他法門會講萬法唯心、心即是佛、不用外求,所有的法都在心裡面。心在哪裡呢?心不在身體裡。一般人認為的「心」是物質心臟的「心」,其實這個心不是佛講的心。心是沒有「我」的,如果認為有你的心,我的心,大家的心,那就不是佛心了。

  佛心裡沒有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才是心。

  萬法唯心,萬法都在心裡面,不用在心外求法。如果心外求法,那就是外道了。很多人就以這個觀點來說淨土法門,認為淨土法門是心外求法,「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跑到心外去了」。我們往生西方,是不是跑到心外去了?西方是不是在我們心外?這個有些不好理解。其實,心是沒有內外的,無始終,無內外。心如果沒有內外,那極樂世界是在內還是在外?這就要靠智慧來理解。我們凡夫幾乎理解不了這一點。

  禪宗就主張直指人心。如果能明白佛心,那就成佛了。但是心摸不著,看不見,無色無味,無形無相,這個心到底在哪裡?抓也抓不著,看也看不見,天天都在用心,但就是不知道心在哪裡。六祖大師悟性高,一聽《金剛經》就開悟了。我們現在就算天天念《金剛經》,還是不知道心在哪裡,還是不能開悟。所以,這個心是很難捉摸的。

  淨土法門不走這條思路。淨土法門不講心,只講境——心境。為什麼不講?不是淨土法門的道理違背了「心」,而是因為「心」的理論很難讓人明白,那就換一種方式,講境界,所有的境界都跟心有關。

  我們這個世界從哪裡來?從我們的貪瞋癡來。貪瞋癡也是心,是人心,是凡夫心,凡夫的心就召感來一個貪瞋癡的世界。這個社會在發展,但不是它自己在發展,是人心在讓社會發展。人心製造出汽車、手機、儀器、設備……,凡夫的觀念,就創造出一個凡夫的世界。

 

那佛心呢?

  佛心是功德,佛心是清淨,佛心裡面沒有貪瞋癡,所以,佛的世界是清淨的世界。

  真正心清淨的人,他的國土、他的境界也絕對是清淨的。我們現在的環境清不清淨?不清淨!那是因為我們的心不清淨。很多人經常講自己心很清淨,看看我們生活的環境,就知道自己的心清不清淨了。還有人講大道理說:「我放下了,我的心清淨了,我無所謂,我不執著了」。真的不執著嗎?生老病死、五欲六塵一現前,還會覺得自己不執著嗎?那時候就知道我們的心跟境界捆綁得很緊。境界變,心就跟著變。境界好,就很歡喜;境界不好,煩惱就起來了。只有佛心才徹底清淨,佛的世界才是清淨的境界。

  所以,境界和心是必然聯繫的。凡夫心創造輪迴的世界,佛心生成清淨解脫的世界。

  西方淨土叫極樂世界,「極」是極限,最頂點,究竟圓滿,沒有辦法再超越了。「樂」就是沒有苦。飢餓時給我們好吃的,當時很快樂,但煩惱還會來。今天突然中了一百萬,很樂,然而這種樂能保持多久?人世間的樂都是暫時的,變化的,不是究竟的樂。

  極樂世界的「樂」,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樂」。這種「樂」不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而是法樂,就如佛經裡常講的「法喜充滿」。物質給我們帶來的歡喜,三分鐘、三天、三年就沒有了。佛法給我們帶來的歡喜,才是真實的、永恆的。阿彌陀佛,十方諸佛,都是清淨圓滿的。阿彌陀佛的淨土一片光明,不會擔心衣食住行等問題,一切隨心所欲。

  我們這個世界,出門還要考慮交通問題。極樂世界諸聖眾到我們娑婆世界來,一念就到了;想回去,剎那之間又回去了,沒有時空的任何障礙。這才是真正的樂,沒有煩惱,沒有障礙,沒有世俗牽絆、約束,這是法樂。

  法從哪裡來?法從我們的心裡來,又回到我們的心裡去。這要求心裡沒有障礙,有障礙就要排除。佛的世界,這些障礙都沒有了。

  佛知道在這個世界要排除障礙非常難,先不講其他的障礙,就把自己家裡的障礙排除掉,都做不到。世間講「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很多家庭天天吵架,煩惱一大堆。有很多人說萬法唯心生,心清淨就國土清淨。那請回到自己家裡試一下,坐在那裡,不管孩子吵鬧,自己保持清淨,再多的問題都保持無所謂,看我們能不能做得到?做不到啊!我們靠自己,無法把這些世間煩惱排除。

  佛知道我們凡夫眾生要轉心非常難,沒有能力改變心境。淨土法門就給我們開了一個特別的方便,用已經清淨的地方來攝受我們,讓我們歸向它、依靠它,靠佛的力量來轉化我們的內心。

  佛指方立相用一個事實來轉變我們的內心,淨土法門妙就妙在這裡。它不講大道理,而只是給我們指一條出路,「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通過境界來轉我們的心。

  我們為什麼要往生西方?因為往生之後沒有貪瞋癡煩惱。極樂世界的人是蓮花化生,不是父母所生;極樂世界是虛無之身,無極之體;極樂世界的菩薩無染濁心,無繫縛心,沒有貪瞋癡之心,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天天法喜充滿。

  在極樂世界還有什麼可貪的呢?沒有錢,極樂世界黃金為地;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極樂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沒有宮殿樓閣,沒有高樓大廈,在極樂世界一動念,想要什麼樣的亭台樓閣都可以,想要什麼樣的裝修也可以。不像我們這個世界,裝修還要費很大的勁。到了極樂世界,自己就是設計師,又是施工方,想怎麼莊嚴就怎麼莊嚴。這樣的世界,當然不會起貪瞋癡了。因為一切需求都能滿足,真正的隨心所欲,萬法唯心。

  如果我們能夠在娑婆世界靠自己的修行,達到心淨國土淨的境界,那這個書院就不用裝修了,只需心中想一想就可以了。但是,我們做得到嗎?凡夫的心轉不過來,一定要換個地方才能解脫。為什麼今天要在這裡聽法,而不是坐在家裡聽法呢?因為家裡沒有法,家裡沒人講,就要換地方,找清淨的地方,找有法的地方。環境不同,凡夫的心就會隨著變化。

  極樂淨土,是沒有染污的地方。到了極樂世界,自然清淨,自然成佛,不想成佛都不行。

  《阿彌陀經》指方立相,指一個方位,立一個形相。「指方立相」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方」是方向,我們淨土法門的「方」在西方。世間人走路,都要問清楚方向,方向不對就會走錯路,本來是往西方走,結果走到東方去了。本來想往生西方,但是天天念《藥師經》,那就是方向不對。「相」是形相,比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的形相就很莊嚴,西方的主人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阿彌陀佛所居住的環境——極樂國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黃金為地,有七寶池、八功德水,七重行樹、七重羅網,這就是形相。

  這樣我們就明白,為什麼佛講《阿彌陀經》一定要講一個方位,「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假如極樂世界哪裡都有,我們到底要到哪裡去?所以,一定要指方立相,指方就是指一個明確的方向。因為淨土法門是給凡夫說的,不是給聖人講的。凡夫沒有那麼高的智慧,凡夫理解不了破相,也做不到破相。我們都很在意「相」,好的東西很喜歡,不好的東西就不喜歡。《金剛經》或其他講般若的經典,就是要破相,不執著相就解脫了。但眾生理論上知道不應該執著,事實上又做不到,理和事不能圓融。

  釋迦牟尼佛有大智慧,知道凡夫執著於相,那就給一個更好的相。我們執著於世間的房子,就給更好的房子;我們執著於五欲六塵,就給更好的五欲六塵。極樂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應有盡有,這讓我們的貪心更大。我們想盡辦法去改變這個世界,希望生活得更好一點,更幸福一點,佛就告訴我們一個更大的、更好的世界,這樣我們往生的心才會發起來。

  我們已經在這個世界待得太久太久了,無量劫以來都在生死輪迴,都在造業,而且不思出離。佛要把我們這樣的眾生勸出來,要費很大的周章,費很大的勁。

  《法華經》講了一個很重要的譬喻——三車喻。小孩子們在一個著火的房子裡玩遊戲,長者發現這裡很危險,呼喊他們趕快出去。小孩子們聽到當沒有聽到,還在繼續玩,火要燒到身上了,仍然無所謂。長者最後就告訴他們,外面有更好的玩具,有羊車、鹿車、大白牛車。這時候,小孩們才從火宅出來。

  我們有貪瞋癡,我們想吃的、穿的,佛告訴我們極樂世界通通圓滿,什麼都有。這時候我們才願意發願往生西方,才願意歸命阿彌陀佛。

  「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淨土法門指方立相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發往生心。

  往生心不容易發起來,很多人都不想往生。勸人往生不容易,特別是勸家裡人,可能勸了幾十年,家人依然無動於衷。眾生的執著心非常重,只能用境來轉化。

  《阿彌陀經》直接、簡單、明瞭,不講大道理,只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有一個極樂世界,念佛就可以去了。西方,方位很明確。我們往生的時候,是不是要辨別西方還是東方?不用,這只是一個代號,只是給我們一個明確的定位。

  指方立相還有一個用意,如果方位不明確,凡夫的心就無法安住,找不到歸宿。

  指方立相就是淨土宗特別強調的專修。

  「方」,只有一個西方;「相」,只有一尊阿彌陀佛,一個極樂世界;只有一個法,念佛往生之法。淨土法門是一佛一法一淨土,這樣我們求生西方,自然就專修了,這是《阿彌陀經》最為簡潔的一點。《阿彌陀經》指方立相,依事來說明道理,不講理只講事,但事中有理,只講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莊嚴,把佛的境界講出來。

  有些人讀《阿彌陀經》會有一個想法,佛教是讓我們不要執著,不要把世間的金銀財寶看得很重,但是《阿彌陀經》處處講「黃金為地,七寶池、八功德水」,那是不是讓我們起貪心?其實也可以講是讓我們起貪心,但也可以講不是讓我們起貪心。這個貪心是大貪,貪佛功德。七寶池,八功德水,金銀琉璃,硨磲瑪瑙,這是用世間的語言來描述極樂世界的莊嚴,佛的境界一定要找到凡夫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表達。如果到了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法,肯定就不是這些詞語了,意境也變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就會發現,極樂世界的黃金和娑婆世界的黃金不是一回事。娑婆世界的黃金有價,多少錢一斤;極樂世界的黃金是無價之寶。極樂世界的黃金不是我們這個世界所理解的黃金,佛講法是按照凡夫平常熟悉的、知道的、尊貴的東西來講。世間人都喜歡黃金,都喜歡金銀琉璃,佛就以這種方式,讓我們大致瞭解西方極樂淨土的莊嚴,這樣我們才會安心念佛,老實念佛。

 

為什麼很多人不容易老實,心老實不下來?

  因為對這個世界想貪的東西太多了,很多東西會讓我們眼花繚亂,六根對六塵,隨時都有東西動搖我們。

  只有對西方淨土真正瞭解、信仰之後,才會專修念佛,才會南無——阿彌陀佛。「南無」也就是歸命。所以,「南無」的意義非常深。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