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土文庫 淨土宗園地 淨土之法難信難說-佛成居士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淨土宗園地
淨土之法難信難說-佛成居士
 ——學習《無量壽經大意》心得(三)

 

  在《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說「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是為甚難」,意思是說,釋迦牟尼佛為眾生所說的這個法,是非常難以令人相信的,所以,即使是辯才無礙的釋迦牟尼佛,要使十方眾生都相信這個法也很困難。(《無量壽經大意》語)

  我們再來看《無量壽經》的表述:「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經文此說意為:佛的出世難遇難見,諸佛的經道及菩薩勝法也是很難聽到,而若是聽到《無量壽經》並相信受持,是難中更難的事,沒有比這個再難的了!

  《無量壽經》還說:「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根據《無量壽經會疏》的解釋:「凡夫生彼,速升果地,故云『無極』。一念即生,故為『易往』。信行甚稀,故云『無人』。然實非無往人,今責世人傷嘆之詞也。」這就是說凡夫脫離六道輪迴,上升佛道一念稱名即可,太容易了,但是很少有人信願前往。世尊為眾生難信之愚癡而傷嘆。

  本來我們今世能遇見佛就已經很難了,能遇到佛說阿彌陀佛的救度是更難的事。可是凡夫得遇毫不珍惜,不信佛說,甚至誹謗佛說。而信了佛說又疑惑佛智,對往生淨土設定種種人為障礙,自局其分,乃至斷人慧命。這在末法時期,對於急須偏救的苦難眾生,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啊!

  淨土往生之法為什麼會是難信之法?為什麼會「易往而無人」?究其原因,末學有以下淺見。

 

第一,凡夫無智,不了佛智故。

  《無量壽經》說:「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瞭。」佛智難測,深廣無涯,即便是已經出離生死的阿羅漢與辟支佛等二乘聖人都無法測之,何況凡夫!二乘聖人在佛的眼裡皆是焦芽敗種,雖然自力了脫生死,但還無法究竟佛道。

  我們看佛說解脫的大乘經典《維摩詰經》,經中維摩詰居士病了,世尊先後遣十大弟子舍利弗、大目犍連、大迦葉、須菩提等前去維摩詰居士處問安,世尊的這些出家弟子大阿羅漢們皆不敢前去,乃至五百羅漢也各說本緣迴避前去維摩詰居士處問安。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些小乘聖人各自在行持上所做,與大乘佛法教義所達到的境界相差甚遠,皆有缺陷,而被維摩詰居士教訓過,因此自慚形穢而不敢前去問安。即便是修習大乘佛法的彌勒菩薩一干人等,也不堪承受問安維摩詰之行。說明大乘佛法宏大精深,菩薩果位或低或高,尚在修行,難以究竟,而終極智慧唯佛明瞭。

  在《維摩詰經》中,文殊菩薩對維摩詰居士是這樣評述的:「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礙,智慧無滯……諸佛秘藏,無不得入。」維摩詰居士哪裡是真病,而是以托病為緣由,在弘揚大乘佛法之解脫教義。維摩詰實是佛陀在世時,以在家居士身分輔助世尊教化眾生的大德。

  最後只能由大乘菩薩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前去維摩詰居士處問安,弘法過程在文殊菩薩前去維摩詰處探病時便開始了。我們知道維摩詰居士是毗耶離大城的富豪,宅院寬闊。在文殊菩薩去之前,維摩詰居士用神通將其宅舍縮小為一丈見方,並搬空室內物品,僅設一床,遣去左右,以大乘佛法的智慧來迎接文殊菩薩的前來。經文是這樣講的:「爾時長者維摩詰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眾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雖然如此,但也沒有難住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帶領著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眾、百千天人,都一股腦地進入了維摩詰丈室。後還有三萬二千獅子座、九百萬菩薩等,也都進了這小方丈室,而無所妨礙。這就是大乘佛法最高智慧所達到的境界「事事無礙」。這種境界下體現的無量任意化現,以及神通道力,對於我們生活在有量桎梏下的凡夫來講是無法想像的,對於今者也僅以聽故事般的理解而不入心,大乘佛法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而維摩詰與文殊菩薩之後的一問一答,無不反映出大乘佛法不思議解脫之妙義。

  不光凡夫智慧淺陋,即便是憑借小乘聲聞和緣覺二道的聖人所擁有的智慧也難以理解。所以,在佛教歷史上曾經流行的「大乘非佛說」便有了市場。這緣於小乘教法無論是聲聞道所修的四諦法,還是緣覺道辟支佛所修的十二因緣法,都比較接近人天法,而容易理解。對於高不可及的大乘佛法,也只能用「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來解嘲自己了。大乘佛法比小乘教法之高,難以用世間語言來言表,世尊也言「不可說、不可說」。

  為此,世尊專門講述了三乘導歸一乘的《法華經》。告知宇宙實相並無三乘,三乘只是在求證佛道的路途之中,而非終點。有著「成佛的《法華》」之稱的《法華經》,則成為了教導已經出離生死的聖人(聲聞、緣覺、菩薩)繼續求證佛道而得究竟之佛果的一部著名的大乘經典。

  佛智難解,高不可攀。即便是正法時期的眾生也是如此,何況當今呢!

 

第二,我執深重,智慧淺薄故。

  淨土教法本就不是凡夫自力修行的教法,而是彌陀慈悲救度大乘至極之教法,展現的是以名號度眾生的佛道智慧。我們凡夫俗子根機陋劣,六道輪迴長久,積習成性障蔽了凡夫的佛性。且我執深重,驕慢而無智。對於這樣簡單殊勝的佛智教法心生疑惑或者不信,實在是太正常了。當今末法時期大勢使然。佛法衰微,眾生我執深重,愚癡更甚。於佛之經文不解真義,依文解義。於凡夫之驕慢標榜自我,邪知邪見。在此引用一些當今淨土教法之流行謬誤,說明一二。

  其一,世善作為念佛往生的前提,把世間持善作為多善根福德因緣往生的必然條件,而把念佛當成了輔助之行,我執驕慢。往生的著力點置於自身世間的行持,而非佛力增上。似乎凡夫去往生的善行所持比念佛更為重要。這種說法,把阿彌陀佛救度的核心真義,人為地掏空了,取而代之的是凡夫表面光鮮亮麗的虛妄之相,而念佛反而成為了隨意的擺設,將佛法降低為人天法。用凡夫特有的分別念,用世間的善惡觀,來理解佛的上智。這便是用有為法來決定無為法,用世間法來決定出世間法,用有漏功德決定真實功德,用方便代替真實的巨大謬誤。此說障礙了很多初進佛門的念佛人,使之對於念佛產生退轉之心。也使得已念佛人因自我持善缺欠而惴惴不安,於往生沒有把握和信心,甚至把往生的希望寄託在臨終助念上。

  其二,求生淨土皆要修行戒定慧,還要功夫成片,乃至一心不亂,這樣念佛才能往生;念佛就能成佛,哪有那麼容易的事!完全沒有淨土宗傳承教判的概念。這種用聖道經典解釋淨土教法,用自力行持決定他力救度,混同了真諦與俗諦,障礙了彌陀救度,於學佛無補。完全不考慮末法時期眾生的根機,以及所學是否相符,是否可以獲得真實利益。把學佛完全宗教化、事相化、理論化。淨土法門的弘揚和受持就成為了世尊所說的「難中之難」。

  佛眼窮徹宇宙,佛智深廣無涯。世尊在正法時期宣說《無量壽經》便傷嘆「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此言時至今日仍是當今上求佛道學人現狀的真實寫照。我們後之學者不應該感到慚愧與自責嗎?

  其三,消業才能往生。有說念佛往生的前提是必須念《地藏經》來消業,或者強調要讀誦其他大乘經典,否則還是無法往生。把名號反倒至於無足輕重的地步。這是不知佛對機說法和學佛擇法,生搬硬套,用佛的教法來妨礙佛的教法。末法眾生之智慧淺陋,對經與道的理解居然到了如此地步。 

 

第三,與心境相應故。

  《往生論註》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無窮相、破壞相、染污相、輪轉相、顛倒相。凡夫顛倒想嚴重,尤其是學佛人,對於行惡得惡之因果深信不疑,但對於念佛得佛果則成疑惑,無論求證修道,還是理解佛意,皆非常愚癡與不明。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說明娑婆世界眾生輪迴過久,阿賴耶識裝滿了惡種。心識偏向於惡,傾向於惡,與惡相應。至真究竟之善來到面前,反而不適應了,反而疑惑了。娑婆惡相還在染污著我們每一位眾生,在染缸裡生存的眾生,無有佛力救度豈有不被污染而能自淨的嗎!

  人之自力看得見、摸得著,故而能信。人天道離佛道相差三乘,位階眾多,修為時間則相差三大阿僧祇劫,凡夫智慧低下實屬正常,顛倒世界之顛倒想,外境與心智甚相符合。

  佛智高深,佛力廣大,我們亦同螞蟻無法思維人的境界是一樣的。故而《無量壽經》言:「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凡夫我慢難信,無智不信,必然對佛法、對佛之救度產生懷疑,以致謗法。

  我等罪惡生死凡夫,已在末法時期,根機陋劣,佛法八萬四千,唯有正依淨土三經誠信佛言,唯有站在祖師傳承的肩膀之上,方能啟迪智慧之光,破除抉擇的迷霧,不被淨土之異學異見、別解別見,乃至邪知邪見所干擾破壞。一如既往求生淨土,從而獲得真實大利。

  讓我們以善導大師的教言為自省之道:「又,深心深信者,決定建立自心,順教修行,永除疑錯,不為一切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異執之所退失傾動也。」深信淨土,我們要建立自決之心,順淨土教之行持,才能永遠排除疑惑和錯誤,不被一切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異執持所撼動而退失也。

  「此心深信,由若金剛,不為一切異見、異學、別解、別行人等之所動亂、破壞,唯是決定一心,投正直進;不得聞彼人語,即有進退,心生怯弱,回顧落道,即失往生之大益也。」此信心如若金剛不壞,不被一切持異見、異學、別解、別行之人所言動而遭破壞。唯決定一心正念直進,不繞彎路;不應聽別人之語而生進退道心,心生膽怯懦弱,回轉而失道,丟掉往生成佛的大利益。

  祖師教導發人深省,南無阿彌陀佛!

佛成

二0一九年十月十六日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