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土文庫 淨土宗法語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一)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淨土宗法語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一)

《無量壽經》第十八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1],至心信樂[2],欲生我國[3],乃至十念[4],若不生者,不取正覺[5];唯除五逆、誹謗正法[6]

【譯文】

  若我法藏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任何眾生,只要真心相信接受、歡喜我的救度,願生我的國土,隨分隨力稱念我的名號,長在一生,短在臨終聞法稱念十聲一聲,這樣的人,如果不能往生,我就誓不成佛;但是,造五逆罪及謗法罪的人除外。(念佛往生願)

【注釋】

  [1]設我得佛,十方眾生:法藏比丘發願將來成佛,救度十方世界每一個眾生,無一遺漏。「十方」,東、西、南、北(四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維),上、下。

  [2]至心信樂(ㄌㄜˋ)真心信受歡喜。聞知阿彌陀佛必能救度自己,而生喜樂之心。(樂,若讀(ㄧㄠˋ),好樂,有主動追求之意。若讀(ㄌㄜˋ),與下文「信心歡喜、歡喜踴躍」貼合,已得救度而慶喜。)

  [3]欲生我國:願生我國。眾生願生極樂的心,不是眾生這邊主動生起的,其源頭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欲生我國」,是未經眾生請求,阿彌陀佛主動呼喚。《觀經疏》:「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

  [4]乃至十念:盡此一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乃至臨終聞法之人僅稱名十聲。「乃至」,眾生各隨根機、時節,念佛成習慣。善導大師《觀經疏》:「上盡一形,下至十念。」《往生禮讚》:「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

  [5]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果不往生,我就不成佛。眾生念佛能否往生,決定了法藏比丘能否成佛;法藏比丘能否成佛,決定了眾生能否往生。彌陀成佛與眾生往生結成一體,謂之「機法一體」。「生」,往生,捨此往彼,蓮花化生。此世在娑婆世界命終之後,前往極樂世界蓮花化生。《無量壽經》:「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6]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唯有造五逆罪和謗法罪的人除外。「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又作「五無間業」。這五種極端罪惡的行為,任犯一種,即墮無間地獄。但《觀經》下下品造五逆罪亦得往生。《觀經疏》解釋為「抑止門」和「攝取門」:「除謗法、五逆者,然此之二業,其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歷劫周慞,無由可出;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謗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捨令流轉,還發大悲,攝取往生。然謗法之罪未為,又止言『若起謗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業而解也;若造,還攝得生。」此有四義:①方便抑止。警告不要造此二罪。②慈悲攝取。已造之人若肯迴心,還要救度,十方眾生無一遺漏。③本為凡夫。之所以警告,是因為有可能造此二罪。④誡惡勸善。重罪抑止,輕罪也不希望眾生造。

【補充教證】

  善導大師《觀經疏》:「但能上盡一形、下至十念,以佛願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稱名必生,乘佛願力,易行安樂)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只要能深信,只要能發願,只要能念佛,無論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萬修萬人去。」(易行安樂)

【討論】

  問:這一願可否稱為「十念必生願」?

  答:應稱「念佛往生願」,願文說「乃至十念」。「十念必生」,「乃至」之意不能涵蓋。

 

  問:有人說,「光念佛怎麼能往生?」

  答:第十八願說明往生的根本原理,念佛是阿彌陀佛因地誓願與眾生約定的往生正因,《阿彌陀經》也單提念佛,未言及其他行法。

 

  問:第十八願中「十方眾生」是怎樣「至心信樂」的?

  答:聞知阿彌陀佛不捨一人的慈悲願心和無一遺漏的救度力量,聞知名號本具往生資糧,稱念即可領納,定得往生,輪迴從此永斷。

 

  問:有人說,「念佛時雜念紛飛,念一輩子也不能與阿彌陀佛相應」,是這樣嗎?

  答:第十八願所誓眾生的心行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想要與佛相應,只要信願念佛,而非禪定一心。念佛淨心是聖道門的修法和目的,不宜照搬到淨土門。

 

  問:第十八願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五逆謗法之人真的不救嗎?

  答:還是要救。依善導大師的解釋,「未造抑止,已造攝取」,逆謗罪極重,將見直入地獄,所以預先警告;如果眾生已造,還要勸其迴心,大悲救度。印光大師《文鈔三編》:「若先曾謗法,後知改悔,則得往生。譬如病癒即是好人、歸降即是順民也。若謂謗法之人,後縱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卻修持準繩。」

 

  問:說第十八願是根本願,有何依據?

  答:淨土宗的修學目的是念佛往生,念佛往生的法義源頭就是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淨土宗正依三經,皆是對第十八願的展開,主旨皆是念佛往生:《無量壽經》流通文付囑彌勒踴躍稱名「為得大利」,《觀經》流通文付囑阿難唯有「持無量壽佛名」,《阿彌陀經》直說「執持名號」得生極樂。祖師也以「念佛往生」代代傳承:龍樹菩薩示「稱名自歸」為彌陀本願,天親菩薩示「稱彼如來名」得以「如實修行」,曇鸞大師示「十念」往生「業事成辦」,道綽大師示淨土門念佛往生「可通入路」,善導大師示三經「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四十八願皆說念佛往生之事,及至近世,印光大師苦勸「只要能深信,只要能發願,只要能念佛,無論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這也是第十八願。

 

第十八願成就文

諸有[1]眾生,聞其名號[2],信心歡喜,乃至一念[3],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4];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譯文】

一切六道輪迴的眾生,了知彌陀救度在「不論何人,稱我名字,必使往生我國」,而信心歡喜,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一念迴心,真心願生阿彌陀佛的淨土,念念稱名,,當下得到決定往生的身分,而入不退轉位;但是,造五逆罪及謗法罪的人除外。

【注釋】

  [1]諸有:三有、二十五有等,指十方世界一切凡夫眾生。「有」,存在,因果不亡(三業行為構成潛在的業力,招感未來果報,不會亡失);依因有果,有生死煩惱。「有」有多種,包括三界生死的「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及「二十五有」(欲界四惡趣、四洲、六欲天,色界四禪天、大梵天、五淨居天、無想天,無色界四空處)等。《法華文句》:「諸有者,二十五有之生處也。生死輪迴之迷界眾生,分為二十五種。有因必有果,因果不亡,故稱為有。」

  [2]聞其名號:聞知必令自己往生極樂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聞」,聞知,聞信,聞若不信如不聞。

  [3]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聞知這句必令眾生往生極樂的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生起信心,歡喜愛樂,盡其一生一向專念,哪怕臨終聞知而僅一聲一念。故知:眾生念佛,念念皆是往生正因;名號本具往生資糧,不論平生遇到還是臨終遇到,稱念便能往生。

  [4]不退轉:又作「阿鞞跋致、阿毗跋致、阿惟越致」(Avaivart),菩薩階位,通常指大乘行者於娑婆世界經一大阿僧祇劫修行,得無生法忍,達到初地不退轉位,所修善根功德念念增進,不退失轉變,決定可以成佛。此處指淨土不退轉,眾生往生之後內證同佛,果後示現各種階位的菩薩身,不退轉於佛道,發願到他方世界上供下化,「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討論】

  問:第十八願中「十方眾生」包含聲聞、菩薩,為何成就文解釋為純是凡夫的「諸有眾生」?

  答:①第十八願主要是為凡夫而發,兼為聖人。有能力救度罪障深重的凡夫,救度聖人更加容易。善導大師《觀念法門》:「一切罪惡凡夫尚蒙罪滅,證攝得生,何況聖人願生,而不得去也?」②舉凡攝聖。

 

  問:既然可以解釋為「乃至一念」,為何第十八願說「乃至十念」?

  答:曇鸞大師《往生論註》:「『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不必須知頭數也。」「十念」是「滿數」,此生所餘時間相續稱名,即得圓滿,即使壽命短促,少至一念。第十八願說「乃至十念」,不說「乃至一念」,含相續之意。

  成就文解釋為「乃至一念」是舉少攝多,因為成就文的重點落在眾生這邊,所以將難度放至最低,從「乃至十念」到「乃至一念」,看上去更簡單,以增加眾生的信心。

  總之,念佛如《觀經疏》所言,「一發心以後,誓必此生,無有退轉,唯以淨土為期」。

 

第十八願成就偈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譯文】

阿彌陀佛本願成就的力量,使得聞信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功德而稱名願生的人,通通往生極樂世界,自然獲得不退轉位。(阿彌陀佛因地發下以其成佛之名號救度十方眾生速疾成佛的本願,現已成佛,往昔本願已經實現,故能令十方眾生,未聞彌陀佛名者究竟得聞彌陀佛名,已聞彌陀佛名者令願生彌陀淨土,已願生彌陀淨土者令通通往生,已往生者令通通不退,速疾成佛。這一切皆仰賴阿彌陀佛本願成就之力,法爾自然達成。)

【補充教證】

  《無量壽經》:「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齊同不退)

  善導大師《觀經疏》:「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乘佛願力,稱名必生)

【討論】

  問:怎樣修行易得不退轉?

  答:聞名稱念,「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又,《易行品》:「若人欲疾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安樂集》:「《淨土論》(意)云,十方人天生彼國者,即與淨心菩薩無二;淨心菩薩即與上地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忍故,更不退轉。」

 

  問:第十八願從字面上看只說到了願,沒有說到信和行,對第十八願的取意表述,信願行必須缺一不可嗎?

  答:「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只說心相,未說行持,然信願行一體,安心必能起行,只是略而未說。

 

流通文念佛大利

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1],則是具足無上功德[2]。」

【譯文】

  釋迦牟尼佛告諭彌勒菩薩:「如果有人聞信這句能令眾生解脫輪迴、往生成佛的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知道稱念者必定往生淨土而歡喜踴躍,一心稱念,彌勒啊,你要知道,此人得到了往生成佛的大利,則是圓滿具足了無上功德(一聲佛號已經具足成佛所需的一切功德)。」

【注釋】

  [1]大利:往生成佛的利益。《無量壽經》:「惠以真實之利」。

  [2]無上功德:佛的功德。「無上」,指佛;菩薩、聲聞皆有上。《往生論》:「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補充教證】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稱名具德)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無異,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也。」(稱名具德)

【討論】

  問:有人說,「光念佛有什麼殊勝?兼修其他法門功德更大」,是這樣嗎?

  答: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果地功德應聲即得;餘行是因地法門,一是功德有限,二是圓滿修證方有功德。

  念佛+念佛>念佛+餘行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