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土藝術 造像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縣阿彌陀佛大像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造像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縣阿彌陀佛大像
   彬縣大佛寺建於唐貞觀二年(西元628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原名「應福寺」,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抗擊薛舉、薛仁杲大戰(彬州淺水原)中陣亡將士應福所建。北宋仁宗皇帝為其養母劉太后舉國慶壽時,改名「慶壽寺」。人們因其佛像高大雄偉,從明景泰年間俗稱大佛寺並沿用至今。大佛寺石窟是陝西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國現存初唐時期和盛唐時期規模最大、最為精美的石窟群,被譽為陝西和古絲綢之路第一大佛。

  大佛寺石窟地處絲綢之路北道的主幹線上。東漢時期,佛教經絲綢之路傳入,南北朝時逐漸達到高峰,隋唐時達到鼎盛。大佛寺石窟反映的就是這一鼎盛時期的造像狀況。石窟的石雕、泥塑、彩繪大量反映出西域乃至印度佛教文化的很多特徵,大佛寺石窟理所應當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亮點。大佛寺石窟對於研究中國佛教發展史、雕塑史、建築藝術史,以及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在陝西的傳播具有重要價值。

  大佛窟是全寺規模最大的洞窟,雄居石窟群的中心。窟前有護樓,曰「明鏡臺」,高七十米,為五層三簷六角攢尖頂式結構,是明嘉靖二十年(西元1541年)重新修建的。臺上築樓,雕樑畫棟,飛簷挑角,雄偉壯麗,勢入雲端。大佛窟內有佛像一千零一尊,佛龕七十餘處。它的平面近似凸字型,橫寬三十四米,進深十八米,高二十四米。洞窟上部的總體構造是穹窿型的。

  在大佛石窟的明鏡台下,有「覺路」兩個題字,是由大唐詩仙李白所寫。匠師照著原字描拓後,刻在青石板上,再鑲嵌於大佛的洞門之上。大佛因太宗和李白之故,譽滿天下。

  窟內的主尊大佛就是自古被稱為「關中第一奇觀」的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他結跏趺坐於蓮臺上,高二十米,頭高五.二米,手高四.五米,手指高二米,指甲蓋半米,大佛左手著膝,右手施無畏法印,全身姿態自然豐滿,螺髻罩頂,兩耳垂肩,月眉鳳眼,鼻直口闊。特別是那雙眼睛,在又細又長的柳眉下,微微睜著,似在深情無限地俯視著茫茫世界和芸芸眾生。仰觀金光燦燦的豐腴面態,慈祥中透出威嚴,威嚴中又見慈祥,虔誠凝觀,一股撼人的力量,透徹心扉。大佛兩邊分別站了兩尊脅侍菩薩,右側的是觀世音菩薩,他以救苦救難大慈大悲深得民間老百姓的信奉。左邊的是大勢至菩薩,他擁有無上的智慧,以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兩尊菩薩也是非凡的藝術雕刻。各持法相,面相豐圓,含蓄恬靜。所著錦衣,流暢自如,其形其神,無不透射出佛國裏的至善至美。

 

        大佛背部的火焰紋雕刻非常精美,上有七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著十九個飛天。

  在大佛背光的左下側,刻著「大唐貞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銘文,其中的時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執政的第二年,即西元628年。現在窟內的巨型一佛二菩薩的表面都是經過後代重新塑做的,而大佛背後的頭光與背光還仍然保留著開窟時的雕刻內容與造型。在大佛身後象徵神聖的光環表面,刻著火焰紋、花卉和捲草紋圖案,其中還穿插了眾多的飛天伎樂和坐佛形象的浮雕,展現出一派佛國世界裏和諧、歡快的氣氛。這些背光間的小坐佛卻有著低平的肉髻、方圓的面龐,豐滿而敦厚的身軀,保留了很多北周以來的造像特徵。

(摘自網路)

  大佛右側的觀世音菩薩,身高十五.六米,頭戴寶冠,身著華麗瓔珞。

  大佛左側的大勢至菩薩,身高十五.六米,頭戴寶冠,身著華麗瓔珞,與右側觀世音造像神似。

 

【編者按】

  這尊自古被稱為「關中第一奇觀」阿彌陀佛像,結跏趺坐於蓮臺上,一千多年,如如不動,默默地俯視著茫茫世界和芸芸眾生。佛像高大雄偉,器宇軒昂,透露著王者之氣,正是這慈悲而又威嚴的神態,不知令古今多少駐足凝視的人們,為之動容,脫口一聲「阿彌陀佛」,便永蒙阿彌陀佛慈悲攝受。

  然而,真實的阿彌陀佛巍巍獨坐度眾生,何止短短一千年。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已十劫之久,就這樣默默注視了十劫,等待了十劫,正如善導大師《法事讚》中一段讚偈所說:

果得涅槃常住世,

壽命延長難可量。

千劫萬劫恆沙劫,

兆載永劫亦無央。

一坐無移亦不動,

徹窮後際放身光。

靈儀相好真金色,

巍巍獨坐度眾生。

十方凡聖專心向,

分身遣化往相迎。

一念乘空入佛會,

身色壽命盡皆平。

  阿彌陀佛,巍巍獨坐,乃是真正的法界之王者,十方諸佛皆讚歎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光中極尊」。如《無量壽經》中說: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巍巍獨坐的彌陀,成就不生不滅之法身,用橫超無際、豎出無窮之壽命與光明,攝取、保護十方一切眾生,不論眾生如何,皆如如不動,永不改變。只要我們接受彌陀的救度,一向專念彌陀名號,此生報盡,即便往生,與佛無異,同成佛王!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