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宗法師 貳、淨土宗義 論「胎生」與「化生」 ——兼答蓮友問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貳、淨土宗義
論「胎生」與「化生」 ——兼答蓮友問

        問:

專修念佛,十即十生
雜行雜修,千中無一

 

        是否指雜修雜行不能往生報土而言?或者說:雜修雜行至心者,迴向可以往生報土;不至心者不能往生報土,但迴向還是可以往生化土?

 

        請法師解答。謝謝,感恩!

 

        答:

        極樂唯是報土。念佛直接化生報土。雜行至心迴向,胎生報土蓮花之內;不至心者,不能往生。

 

一、 極樂唯報非化

        善導大師依淨土三經等判極樂唯是報土,並非化土,所謂「唯報非化」。《觀經疏》言(善全五一頁):

曰:彌陀淨國,為當是報、是化也?

答曰:是報非化。

 

        所以不往生則已,往生則在報土。

 

        極樂報土,又稱「無為涅槃界」、又稱「涅槃城」,為阿彌陀佛自證、自受用之涅槃境界,讓與往生人民同證、同其受用。

 

二、 人民胎化二生

雖然一種報土,而有胎化二生。

 

《無量壽經》(一○六頁)言:

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 
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
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
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
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
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 
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
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
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疑惑佛智,先暫寄生宮花之內,五百歲不見三寶,如兒在胎,然後乃出,故說「胎生」。明信佛智,直接花開見佛,無五百歲幽禁之厄,剎那之間,身相具足,功德成就,故說「化生」。

 

        雖有胎化二生,實則一種報土。其胎生者,宮花既在報土之中,出宮之後,與化生者仍在一土。

 

《無量壽經》言:

若此眾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
即得如意,往詣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
亦得遍至,無量無數,諸餘佛所,修諸功德。

 

三、 念佛化生,雜行胎生(一)

        彌陀佛智雖舉五種,究極不過彼佛名號。名號乃彼佛智慧之結晶。此佛因中本願所成果上名號,超勝一切諸佛,能令一切稱念之人必得往生成佛,說為「不思議」、「不可稱」、「大乘廣」、「無等無倫最上勝」。

 

《無量壽經》言:

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
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往生論》言:

稱彼如來名,
如彼如來光明智相,
如彼名義,
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往生論註》言:

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往生禮讚》言(善全四八二頁):

問曰:何故號阿彌陀?

 

答曰:
《彌陀經》及《觀經》云: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

 

又言(善全四九一頁):

彌陀智願海,深廣無涯底。
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

 

        故知:彌陀名號、光明、智慧,三位一體。「稱佛名號,蒙佛光攝,必定往生。」此是彼佛無上智慧,亦即名號之功能,光明之作用。

 

        明信佛智,即是明信「稱名必生」;名具萬德故,稱名即是「作諸功德」;稱名必生故,即是「信心迴向」。可知,「專修念佛」即是「明信佛智」,自然化生。

 

        「疑惑佛智,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對「不論何人,稱名必生」此種超越通常因果道理之佛智不敢信受,僅能相信普通善惡因果道理,修習種種福善作為往生的資糧。可知「雜行雜修」即是「疑惑佛智」,只能胎生。

 

四、 念佛化生,雜行胎生(二)

        願生極樂,因中行法有二:一雜行、二念佛;果上往生也有二:一胎生、二化生。念佛化生,雜行胎生。

 

釋言(善全二○五頁):

問曰: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
何以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義:

一明親緣:
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
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
彼此三業不相捨離,故名親緣也。
二明近緣:
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
三明增上緣:
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
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讚念佛功能。
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十方恒沙諸佛證誠不虛也。
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念佛順佛本願,最勝無比,乃四十八願之核心,定散二善之指歸,諸經廣讚,諸佛證誠;與彌陀有「親、近、增上」三緣,佛智光明攝取,彌陀眾生一體,自然化生。

 

        雜行非佛本願,諸經不廣讚,諸佛不證誠;與彌陀疏、遠,無「親、近、增上」三緣,佛智光明不攝,眾生與佛有隔,所以胎生。

 

五、 念佛化生,雜行胎生(三)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言(善全四八○頁):

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
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修雜:屬行,雜稱名之外種種行。

 

        不至心:屬解,舉最初之「至誠心」而總含三心。

 

        修雜不至心者:修雜行而缺三心之人,不能往生。

 

        如果修雜行,而有三心,也能往生。因為三心即是「真實仰投佛力而願往生」。既然仰投佛力,當然也能往生,但由於不明了往生的純正行體單在一句佛名,而以雜行間隔,所以雖得往生,而有隔障,說為「胎生」。

 

問:既然念佛、雜行都是乘佛願力往生,怎麼會有胎生、化生的不同呢?

 

答:比如乘船過海,健全人信然直步,自然親切;殘障人須借輪椅,即有所隔別疏離。雖然皆可到岸而有親疏不同。念佛人明信佛智名號,直接稱名,直接乘佛願力,與佛相親,無隔障故,直接化生。雜行人不能直接信受佛智名號,須借定散二善扶持,發得三心,方能攀上佛力,與佛相疏,有隔障故,說為胎生。

 

六、胎化與輩品

1、總說

        輩品,即是階級差別。有輩品即是有高下階級差別,即不平等,非究竟;無輩品即是沒有高下階級差別,平等一如、涅槃一味之境。

 

 

2、念佛化生無輩品

        明信佛智,專稱佛名,全仗佛力故,泯滅聖凡、智愚、善惡、勤怠等種種根機上的差別,因平等果也平等,直接化生涅槃報土,沒有輩品差別。比如乘船過海,雖有貧富、貴賤、老幼、病健的不同,平等到達彼岸。

《無量壽經》言(一○六頁):

自然化生。
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又言(五二頁):

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
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
顏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
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此化生有如下幾個特色:

        一自然。不假自力修為,佛願力故,往生自然成就。

 

        《法事讚》言(善全四二七頁):

自然即是彌陀國,無漏無生還即真。

 

        二平等。無有輩品差別。有二平等:身等、心等。身之相好光明,形無異狀;心之智慧功德,咸同一類。

 

        三頓證。不經時間漸次,須臾之頃,具足成就。

 

        四涅槃。虛無之身,無極之體故。

 

        故知,佛願力故,念佛往生之人,皆悉自然平等頓證涅槃。

 

        《往生論註》(九○頁)言:

凡是雜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濕、若化,眷屬若干,苦樂萬品,以雜業故。
彼安樂國土,莫非是阿彌陀如來正覺淨華之所化生。
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遠通夫法界之內,皆為兄弟也。

 

        又言(九一頁):

願往生者,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
亦如淄澠一味,焉可思議!

 

        《觀經疏》言(善全五五頁):

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又《法事讚》言(善全三七六頁):

他方凡聖,乘願往來;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又言(善全三八三頁):

人天善惡,皆得往生;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3、 雜行胎生有輩品

        疑惑佛智,雜行雜修,雜自力情執故,因不等果也不等,所以顯現輩品差別。三輩九品,是大略說;實際上隨自業因不同,而有無量品。

 

        疑惑佛智有二:一雜行、二雜修。以為專稱佛名有所不足,而夾雜種種行法,稱「雜行」;雖然專稱佛名,但認為不達到某種持名功夫不能往生,稱「雜修」。

 

        此等胎生蓮宮之內,由疑障深淺、功德大小、罪業輕重,定花開早晚,顯品位高低。花開之後,仍有證果遲速,得益不同,如人之胎生而漸長。

 

七、「胎生」異說

        疑惑佛智,身處蓮胞,如處母胎,稱「胎生」。

        蓮胎廣大,內受諸樂,猶如宮殿,稱「宮胎」,或「胎宮」。

        外現蓮花,內如宮殿,稱「宮花」。

        疑心所礙,困限蓮內,如困在城,說「疑城」。

        蓮胎之內,聞法為難,如「邊地」。

        蓮胎之內,與佛界隔,稱「邊界」。

        疑有深淺,罪有輕重,德有多少,花開有遲速,得益有不同,分「九品」。

 

釋言(善全一五九頁):

修因正念,不得雜疑。
雖得往生,含華未出。
或生邊界,或墮宮胎;
或因大悲菩薩入開華三昧,疑障乃除,宮華開發,身相顯然,法侶攜將游於佛會。

 

        故知:九品、胎生、蓮胎、蓮胞、宮胎、胎宮、宮花、含花、疑城、邊地、邊界,名雖不同,同一所指。

 

        或有以胎生境界稱為「化土」,雜業感故,暫所止故,漸次成故,非究竟故;但這不過是借用通常「化土」之名詞而已,並非報土之外另有化土,其實皆在報土之中,不過「同處而異見」。

 

八、導雜行入念佛

        明信佛智、專修念佛、化生報土、無有輩品、平等涅槃、速疾成佛,為因果環扣一組同類概念。

 

        疑惑佛智、雜行雜修、胎生蓮宮、存有輩品、漸次修行、歷時成佛,為因果環扣一組同類概念。

 

        很顯然,第二組概念有缺陷、不圓滿、非究竟、屬方便。

 

        此方便有二種作用:一、誘引。二、升進。

 

        對於善根未熟,心志狹劣,不能明信佛智、泯滅凡聖因果差別之人,大慈大悲佛心不忍捨棄,故設方便,先以罪福因果誘引;也就是對於不能信入專修念佛的人,先以雜行雜修誘引;對於不能信入直接化生報土的人,先以九品蓮胎誘引;對於不能信入無有輩品、平等涅槃、速疾成佛的人,先以輩品高下、漸次修行、歷時成佛誘引。

 

        已經方便誘引之後,還用方便升進。

 

《無量壽經》言:

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
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
無由供養於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
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貶斥胎生,讚褒化生,而勸應當:

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

 

        又言:

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
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貶斥疑惑佛智之雜行雜修,為失大利;讚褒明信佛智之稱名念佛,為得大利。

 

        《觀經》先以定散二善、九品往生誘引,至經末流通,釋尊不付囑定散二善,唯付囑持名;《小經》直貶定散二善為「少善根福德」,不能往生,而勸應當「執持名號。」都是同一意趣。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