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壹、弘願寺記
弘願寺緣起

彌陀道場弘願寺  相看不厭敬亭山
──安徽宣城敬亭山弘願寺籌建緣起

         【編者按】安徽省宣城「弘願寺」為淨土宗專修道場,於2004年農曆2月19日舉行奠基儀式, 到目前為止(2006年10月),東西二層寮房已經封頂,講堂念佛堂都已進行到二層以上,按計劃所有建築將於11月底以前完成主體施工。

 

        阿彌陀佛,現居極樂,光明遍世界,名號度眾生;不嫌富貴貧賤,不擇寺宇曠郊,稱名聲起,佛聖來應,寶殿臨空,祥雲垂護,繞六字功德寶山,現無盡莊嚴梵刹。然則,念佛之人,已登聖山;稱名之處,即是道場。是即光周法界,影印十方,又何限一處一所,少寺少庵哉。

 

        然今特蒙彌陀大悲慈佑,國家政策恩典,於安徽省宣城市敬亭山,籌建弘願寺,以為淨土宗專修念佛道場;獨尊彌陀,專稱六字,順彼佛本願,度有緣眾生,又豈非彌陀應化之聖山道場哉!

 

        唯此大事,凡情難思,而因緣無量,筆墨何載,謹列其九,以括無盡:

        一者彌陀本願之緣。

        二者善導楷定之緣。

        三者佛選名山之緣。

        四者天然吉地之緣。

        五者千年古寺之緣。

        六者黨政支持之緣。

        七者家鄉厚恩之緣。

        八者蓮友同心之緣。

        九者共轉法輪之緣。

 

一、 彌陀本願之緣。

        永劫之前,法藏比丘,為度眾生,超發弘願: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十劫之前,大願成就,尊號彌陀,現居極樂: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
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阿彌陀佛,佛中之王,為一切諸佛共同稱揚讚歎,則一切佛緣無不歸結為此佛之緣;稱名往生,法門無上,為十方眾生唯一通行之道,則一切法緣無不歸結為此法之緣。

 

        弘願寺,為淨土宗專修專弘念佛道場。專弘淨土一法,攝盡八萬諸法;專稱彌陀一佛,包盡十方諸佛。即是舉十方無盡佛緣、法緣,以成弘願寺籌建之緣起,豈可思哉!

 

二、 善導楷定之緣

        佛法流布中國,興起大乘八宗,降至末法今代,諸宗咸歸淨土。淨土一宗,以彌陀化身──唐.善導大師為開宗之祖,敬遵三經,妙判二門:一者要門,二者弘願。要門以自行定散二善,迴向求生淨土;弘願則善惡皆稱佛名,佛力超登樂邦。由要門入弘願,舍雜行歸專稱,是淨土一宗大要。

 

         今弘願寺,名標弘願,實行專稱,以善導之楷定,為一寺之緣起,豈可思哉!

 

三、 佛選名山之緣

        自古好山育好寺,多少名寺壯名山。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一生跡遊天涯,蹤遍宇內,而七至敬亭,寫下千古經典絕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天下名山數不盡,敬亭獨有慈母情。

        世間,唯慈母與稚子,相看兩不厭;
        佛法,唯彌陀與眾生,親近永不分。

        八萬四千法門海,念佛一門最為親。

        眾生念佛佛還憶,攝取光照念佛人。

 

        今弘願寺,依不厭山,開念佛門,氣氛相投,性質吻合,可謂彌陀親選,迥絕凡情;如此緣起,豈可思哉!

 

四、 天然吉地之緣

        敬亭山,猶如年輕的母親,秀美、溫情,充滿生命活力;弘願寺,便依偎在這母親山的胸腹之地。綿綿山巒,左右曲伸,閑雲盤臥,無限柔情,如同慈母溫馨的雙臂,懷抱幼子;冽冽甘泉,中間流彙,野禽棲戲,纖塵不染,亦如慈母清純的乳汁,哺育愛兒。

 

        弘願寺址:平坦開闊,空曠高朗;光舒氣聚,林密風疏;倚靠雄峰,俯攬華市;襟懷博遠,氣度恢宏。乃天然佛寺勝地。

 

        天然妙成吉祥地    獻作弘願道場基
        一日寶刹突兀起    化得萬民同皈依

 

        如此緣起,豈可思哉!

 

五、 千年古寺之緣

        弘願寺,前身廣教寺,唐大中年間,剌史裴休所建,歷今近千二百年,素有高僧住持。黃蘖禪師,單提禪法;慈照宗主,轉倡念佛;各應時機,化度普廣。但以世間萬物,悉歸生滅;有為之法,不免無常。昔日偉寺,湮沒無在,唯餘雙塔,空嘆古今。

 

        今恢復重建,更名弘願,承接餘風,專倡稱名;振千年絕緒,開萬世覺路。如此緣起,豈可思哉!

 

六、 黨政支持之緣

        安徽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皖宗【2002】55號文件,批准「同意在敬亭山風景區總體規劃範圍內,恢復重建敬亭山廣教寺」。

 

        宣城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 宣宗【2004】08號文件,批准「同意遷址重建廣教寺,並更名為弘願寺」。

 

        佛法利世,固賴內化有方,亦必外護得力。若缺外護,則自存尚難,何談化他。所以佛教歷來重視護法,而護法的重任,古來多仗諸王公大臣;當今民主時代,社會主義新中國從國家憲法和黨的宗教政策的高度,給宗教以保護。良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及認真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各級領導和部門,也即成為我們佛教的護法菩薩。

 

        弘願寺的籌建工作,自始得到各級黨政領導的關心支持;尤其是安徽省宗教事務局、宣城市委市政府,以清正廉潔的作風,實事求是的態度,果敢無畏的氣魄,排除種種困擾,使得弘願寺的籌建工作得以順利進行;足當人民的公僕,佛教的護法,政府的清廉形象,黨員的模範代表,令人感激,令人讚歎。

 

        在人心浮華,競逐功利的今天,如此緣起,豈可思哉!

 

七、 家鄉厚恩之緣

        佛法無彼此之界,人緣有厚薄之分。生於何處,長於何境,結於何緣,交於何友,發何志願,行何事業,等等一切,皆非偶然。

 

        宣城自古為文化重鎮,著名的「宣紙」便產於此。民風樸實,崇尚自然,重義輕利,樂善好施。

 

        淨宗自小生養在這片土地,沐其山水,承其德澤,自求讀至工作,無不生活在諸尊長師友的關愛之中,常思何以為報;然世事難得周全,每覺互相矛盾、顧此失彼,輒歎:世間善事豈真能報恩哉!

 

        及遇佛法,驚悟生死一大事,一切眾生所不可免,遂而誓求出離,亦思以此終可盡報一切有緣,汲汲營營,惶惶亂走;辱承佛恩師德,終入淨土念佛。知:究竟能自出離者,唯此!究竟能施一切眾生圓滿廣大利樂者,唯此!

 

        從茲,奮初生牛犢之愚勇,效大心菩薩之弘誓;跡遍中國三十省,舌鼓極樂六字名。忠心耿耿,欲報家國厚恩,尋與政府合作;壯志虔虔,思拯眾生水火,意建專修道場。但以因緣未具,微心難酬。

 

        二千零三年六月,轉來家鄉,計劃少停,即去福建。不意少時恩師王公金林,時任區政協副主席兼統戰部長,突來見訪,暢師生情誼,傳黨政溫暖,懇意挽留恢復重建敬亭山廣教寺;淨宗唯感恩承命,矢志效勞。以此為緣,區、市、省各級有關領導和部門,等予關懷,終得成就籌建敬亭山弘願寺之緣。

 

        十年輾轉萬里尋    葉布四方不離根
        欲看枝頭青青果    還問當年植樹人

 

        如此緣起,豈可思哉!

 

八、 蓮友同心之緣

        念佛如火炬,眾生是薪柴;薪盛火焰旺,薪盡火即滅。
        名號智慧火,如薪薪相傳,從古及於今,普及於眾生。

 

        末法罪深眾生,尤需彌陀救度。弘揚彌陀救度,必須彌陀道場。多年來,廣大蓮友無不翹首盼望早日興建淨土宗專修專弘念佛道場;乍聞敬亭山弘願寺奠基因緣,無不歡欣鼓舞,喜出望外,從廣東至黑龍江,從上海至大西北,一時齊聚於敬亭山腳下,共成此千古難遇的大好因緣。正如一位蓮友所寫:

 

        「高山擋不住六字,大海隔不斷稱名;我們來自全國各地,共聚在名號涅槃之城。
        雖然住在不同的地方,不約而同有一個願望,願彌陀大悲加護,早日建成我們的弘願道場。」

 

        雖隔千萬里    彼此素不識    南無六字中    割不斷法緣
        身居於四方    心嚮往一處    如海納百川    萬流競奔注
        佛心何其悲    我願亦何切    早成弘願寺    此心無暫歇

 

        如此緣起,豈可思哉!

 

九、 共轉法輪之緣

        法賴僧弘。僧是佛的代表,僧是法的傳人。廬山慧遠創蓮社,光明善導立淨宗,無不以教團組織,推展法門事業。

 

        時值末法,眾生濁盛,爭陷名利之網,難脫邪見之坑;真求解脫,善擇法門之人,甚為希有難得。縱雖居俗,念佛求生,已屬難得;何況出家,專弘淨土,更為希有。縱雖一人如此,已屬難得;何況多人同志,更為希有。

 

        今弘願寺,眾多比丘,同信同願,同心同行:同稱彌陀佛名,同發度生弘誓,同建彌陀道場,同弘念佛法門,同蒙彌陀光照,同獲諸佛垂護;水乳相合,手足相親,稱僧中之寶,為眾中之尊。

 

        歷劫因緣諸佛感    六字法情一母生
        為弘念佛來相聚    共轉名號大法輪

 

        如此緣起,豈可思哉!

 

        根深枝葉茂,源遠流水長。敬亭山弘願寺,彌陀本願為源,念佛眾生為根,雖是初生嫩苗,必成參天大樹,盛結菩提碩果,蔭蔽廣大群萌。《華嚴經》云:「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得成無上正覺。」

 

        惟我念佛同志,聞聲振起,共輸精誠,為利眾生,不惜身命;
        普願天下賢士,見聞隨喜,同發大心,自利利他,共成勝舉。
        乍稱一句佛名,永成菩提道種;若捨一文淨資,能助他人成佛。
        早成弘願道場,眾生早蒙救恩。功德唯佛能知,福慧自然無盡。

 

佛曆二五四八年四月一日    釋淨宗    謹記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