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宗法師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二)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二)

(二)廢權立實

       大師思想簡言之,分真實(實)與方便(權),導方便入真實,也就是「開二歸一,廢權立實」。

 

       大師思想,簡單地說,分為真實與方便。「真實」後面寫了「(實)」,「方便」後面是「(權)」,這是佛教的基本名相,權、實是一對。權叫作方便,方便權假。比如我們平常講的「權宜之計」,就是說不是一個根本的解決辦法,而是暫且使用一下,權就是方便,是暫時性的。大師的解釋,教理也好,行法也好,都分為真實和方便兩種;最後是要引導方便進入真實,這才達到了目的。就是所謂權宜之計,暫時用一用,最後就要把真實的方法、利益顯示出來。這也就是「開二歸一,廢權立實」。「開二」就是開為二分,「歸一」就是最後歸到一處。

 

       這是善導大師解釋《觀經》的整個條理和思路。這個地方是兩條線索、兩條路子,到最後都通到一個地方——「開二歸一」。再通過「開二歸一」達到一個目的,叫作「廢權立實」。所謂「廢」就是看不見、包含在裡面了,它的作用已經完止、到此終結了。「立」是獨立、顯現、確立。所謂「開二」就是開出權和實這兩股,也就是方便和真實;最後是要歸到真實的地方。一旦歸到真實的地方,真實的就獨立出來,權就廢了。

 

       「開二」者,先隨眾生執情,義路開分為二,即方便與真實;常以方便顯說置前,真實隱密放後。

 

       為什麼要「開二」呢?如果不開二,釋迦牟尼佛直接講他的本懷,就顯示「一」就好了。但是,「一」不行,眾生根機不成熟,不能接受「一實」——唯一、真實的教法;所以,從這個真實的主幹上面,必須再開一個分支出去,就是「開二」,開一條方便的誘導。因為眾生有執著的情感、分別,直接講真實的他接受不了,所以就隨著眾生的執情給一個引導:這叫「開二」。

 

       「義路開分為二」,「義路」兩個字很重要。就是說,他要解釋的義理、路子,先分為兩個;在開二的人心中,他是要歸一的。所以,他雖然是開兩條路子,但最後的目標、歸結點他心中明白,走路的人可能不清楚,他能引導過來。所以,義路先開分為兩條,也就是方便與真實。這是因為要以方便接引眾生,所以經常是把方便顯說置前。方便的法門是明顯地說在前面的,是為滿眾生的願,讓眾生聽起來比較好接受;先把真實的義理隱密,放在後面。

 

       這就好像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也好像給小孩子吃藥,藥外面是膠囊或者是甜甜的糖衣,裡面包的才是藥粉。如果直接把藥粉給小孩灌進去,他就吐出來了,所以必須包個膠囊或者甜的糖衣。方便就是那個膠囊,有了這個膠囊,帶點甜味,眾生願意接受。然後把真實的道理、利益都放進去,這樣不就達到方便的目的了嗎?想要治病,吞這個膠囊,是外面包的膠囊能治病,還是裡面的藥粉能治病?那肯定是藥粉能治病。但是,如果沒有膠囊,病人可能不容易吞下去,所以加這個膠囊。那你以為膠囊能治病,專門嚼膠囊,還甜甜的,行不行?當糖吃可以,治病不行。

 

       所以,在淨土宗當中,要門和弘願,要門就是膠囊,弘願就是裡面的內容——「一向專念」。就是說,定散二善就是做成一個膠囊而已,裡面裝的是「一向專念」。有人「咕嚕」吞下去,說:「這個膠囊真好吃啊,治了我的病了!」他不知道,「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定散二善包裹了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到底是怎麼包裹的,我們下面會說。

 

       下面講「歸一」。

 

       「歸一」者,終顯佛陀本意,結歸唯在一真。即此一真,一切皆真,回顧來路,倍覺親切。

 

       不能總是「開二」,要有個結歸,最終是要顯明佛陀出世的本意。宣講《觀經》的本來目的、結歸,「唯在一真」,這個結歸的地方肯定是在唯一真實的地方,不可能到最後還是方便,到最後方便就不要了。

 

       「即此一真,一切皆真」,就是說,如果能夠悟到最後唯一真實的教法,那麼就應該想得到,原來所設步步的方便,那一切都是為了走向真實;這樣,方便也成為真實,「一切皆真」。

 

       回頭再看,才會覺得前面那些方便裡面有真實的意義包含在其中。所以,「回顧來路,倍覺親切」,才覺得釋迦牟尼佛很慈悲。佛陀為什麼要講定善十三觀、三福九品?講這麼長,是為了到最後說「持無量壽佛名」,這個是真的,是一真。那麼前面所講這一切都有它的真義包含在裡面、滲透在其中。方便和真實有這樣的一種關係。

 

       既經開二歸一,自然廢權立實。如眾水入海,失彼故名,皆得海號。

 

       既然經過了開二歸一這麼一個過程,自然就達到了廢權立實的效果和結局。道理剛才說過了,因為歸到一了,到了真實的地方,前面所開的方便道就已經捨了。

 

       舉一個譬喻。就好像長江水、黃河水、淮河水、珠江水等等,這一切的水入了大海,那它們還叫江水嗎?還能把水一舀說「這是長江水」嗎?江水到了大海,哪還能知道哪裡是長江的水?雖有聖智難分別,它就不再叫長江水,也不再叫黃河水,通通都叫大海水。所以江水原來的名字——長江、黃河這些名字都失掉了,都叫大海,所謂「皆得海號」,都叫海的名號。

 

       這就是說,這麼多定善、散善,它們歸入念佛大海之後,通通看不見了,不再稱為定善、散善了,都歸入念佛,屬於念佛功德,唯有念佛往生西方。



(待續)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