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宗法師 法談開示 淨土法義的修學次第與弘法原則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法談開示
淨土法義的修學次第與弘法原則

——淨宗法師2014年9月9日講於遼寧瀋陽

 

 

目 錄

一、淨土法義修學的次第

法義學習的重要性
聞說與執持
人生歸宿如何解決
聞法次第
自己的宗派
法脈傳承的重要性
修學要腳踏實地
淨土法門全憑他力

二、淨土宗弘法的原則

堅持本門與本流
團結的必要性
總結

三、現場答疑

 

 

前言

       今天能夠和大家在瀋陽相聚,感到非常歡喜。我們念佛人的人生,就像中秋的明月,既清淨,又清涼,不熱鬧,不煩躁。我想利用這次機會和大家談三點:首先是淨土法義修學的次第,其次是當前弘法形勢的介紹,最後是淨土宗弘法的原則。

 

一、淨土法義修學的次第

法義學習的重要性

       首先談談淨土法義修學的次第。

 

       淨土法義的學習非常重要。法就是我們的生命,如果不學法,就沒有信仰的建立。淨土法門其實很簡單,就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但是法義學習卻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如果法義不通達,教理不明白,就不能安心,念佛就會念不下去,念得就會很沉重,很有包袱,可能慢慢就不想念了,甚至會改轉法門或改變信仰。

 

聞說與執持

       《阿彌陀經》裡有這樣兩句話: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聞說阿彌陀佛」與「執持名號」之間的關係,是先有第一句,再有第二句。「聞」就是聽聞,「說」就是聽人家講說。「聞說」就是學習法義,就是聽聞善知識講說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利益。

 

       淨土法門的道理我們聽明白了,才能執持名號。如果沒有正確地聽聞,正確地解說,這句名號是執持不下來的。

 

人生歸宿如何解決

       我們在座修學淨土法門的蓮友年齡都比較大,一般都是這樣。為什麼呢?因為年紀大一些的人,生死觀念會比較強。「我已經到這個年紀了,我要解決自己的歸宿問題」,這也就是死後往哪裡去的問題。

 

       那怎樣才能解決呢?弘願寺有這樣一套書,我提供給大家參考。但這套書我們修學的次第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我為大家詳細介紹。

 

       我以大家熟知的齊老居士為例,他淨土法義的學習就非常深入。

 

       齊老居士今年已經82歲了。像這樣的年紀,學習是不能光靠記憶的。如果靠記憶,82歲還能有什麼記憶?他本人法義學得很好,而且說話很有智慧。今天早晨他就給我講了他的修學體會。

 

       他說:「他力是非常好理解的。不要說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在我們娑婆世界,離開了他力,你根本就活不下去。比如我們每個人誰能不吃飯?你吃的飯是自己種的嗎?你也沒自己親自種呀,全憑他力嘛。」齊老居士話不多,但道理說得很明白,說明他聞法聞得非常好,而且非常會解說。

 

       他還說:「我們學習淨土法門就是要專,這個非常好理解。比如京劇四大花旦,不同的派別就有不同的唱腔,你跟師傅學習就得跟得准。有的派是這個調,有的派是那個調,都是不一樣的,這是最簡單的例子。學習佛法也是一樣的道理,沒有派別、沒有師承,那怎麼能行?所以我們修學就是要專,要專門依靠善導大師。」他解說得非常明白。

 

       齊老居士接觸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之前,心裡老是背著個沉重的包袱。「我夠不夠善男子的標準?如何才能達到一心不亂與清淨心?臨終怎樣才能做到心不顛倒?萬一我不能往生,肯定是要下地獄的!」當他聽到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心中的三道難題迎刃而解,心中那兩扇關閉的大門終於徹底打開了,真的是歡喜慶幸啊!

 

       他的經歷,不就正好印證了《無量壽經》「聞其名號,信心歡喜」的經文嗎?齊老居士現在每天念三至五萬聲佛號,內心充滿了感恩與歡喜。這種歡喜,不就是從「聞其名號」得來的嗎?如果他不聽聞法義,他的內心能有這麼歡喜嗎?

 

聞法次第

       其實聞法有個訣竅,就是要反覆不斷地學習。

 

       首先學習的就是《阿彌陀經大意》和《印光大師精要法語》,這兩本書都不是很長,先學哪個後學哪個都是可以的。《阿彌陀經大意》主要講的是齊老居士遇到的三個問題,現在已經成書,名叫《阿彌陀經核心講記》。《印光大師精要法語》也有講記,這本書是一條條講解印光大師的精要法語,體系性不是很強,但聽起來比較管用。第一步我們可以先從這兩種講記開始學習。

 

       接下來就要學習《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這是我在長春般若寺講的,內容比較系統。

 

       這三本書都學習完畢,大家平常遇到的問題基本上就都可以解決了。

 

       這些法義,大家要反覆不斷地學習,不能只看一遍,因為我們的思想都不是很純粹。在法義上,看過一遍只能吸收其中的百分之十。所以我們要多學習幾遍,要反覆不斷地學習。像我們瀋陽的齊老居士,他之所以現在念佛這麼精進、這麼專一、這麼法喜,關鍵秘訣就是反覆學習。

 

       我們每天都要有聞法的時間,這樣才會有很好的效果。只要不斷地學習,法義就會慢慢化作我們的血液,慢慢就會成為我們的生命。所以,聽聞的時候千萬不要得少為足,以為自己已經完全學會了,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這三本書學完幾遍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學習《第十八願講話》。這是慧淨上人的講記,比較完整,比較有次第,這本書共有三十六萬字,展開得比較廣泛,內容非常好。學習這本講記需要以前面的三本書為基礎,這樣綱目才能抓得比較準確,思路才會比較清晰。

 

       之後我們可以進一步學習《淨土宗概論》。《淨土宗概論》這本書比較專業,對教理的展開比較深入。如果從安心的層面來講,你不學習也是可以的。前面都已經學習了,問題都已經解決了。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瞭解淨土宗作為一個佛門宗派的必要性,這本書會有很詳細的闡述。

 

自己的宗派

       現在講經說法的人很多,常常會提到「八宗並弘」「諸法圓融」,聽起來非常有道理。其實這種情況根本就不存在。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宗派,你不可能有很多的宗派。當然,一個人通達各宗各派的教理是有可能的,但他肯定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宗派。

 

       「宗」是主的意思,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比如天台宗人講淨土,他不叫淨土宗,叫「天台淨土教」。他以天台教觀的思想來闡釋淨土宗理論,講到最後一定要回歸到他自己的天台宗教理,這樣才能叫作天台宗。禪宗人怎麼講,最後也都要回歸到自性清淨心,這樣才能叫作禪宗。

 

       這樣對於天台宗、禪宗來講是對的,但對於淨土宗就不對了。他們講自性,你也跟著講自性,還以為很圓融,其實理解全部都改變了。淨土宗人,無論怎麼講,最後都是要回歸到彌陀名號的,這樣才能叫作淨土宗。不然你就沒有自己的宗派,沒有自己的脊樑,無論你怎樣努力修學,最後肯定都是不能成就的。

 

法脈傳承的重要性

       看書學習,要從白話文看起,由淺入深。

 

       白話文一定要看,不能隨意把自己拔高,直接去看祖典,那是不行的。

 

       我們理解經典,是依據祖典來理解的,不是自己直接看經典,這就是法脈傳承的重要性。

 

       比如《阿彌陀經》,我們就不能自己直接來理解,而是一定要依據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來理解。因為《阿彌陀經》歷史上有很多位大德對其進行註解,蕅益大師有解釋,元照大師也有解釋,這麼多大德的解釋,你要依據哪個為標準呢?

 

       我們一定要依據善導大師這一法脈為標準,這就是我們讀書的訣竅。我們一定要依據我們的門派與傳承來修學,這樣才會穩當,不然就是個人的見解。因為經典的內容非常豐富,非常深邃,非常磅礡,我們凡夫自己直接去理解,那是肯定會出現偏差的,還自以為理解得很對,其實早就錯了。

 

       天台祖師的解釋,肯定是從天台宗的角度與眼光出發。像蕅益大師撰寫的《彌陀要解》就很好,但以我們淨土宗的眼光來看,他有些地方的解釋還是會照顧到天台宗的教理,那就不是很純粹。華嚴宗祖師的解釋也是一樣的,禪宗祖師的解釋也是一樣的。

 

       我們要純依淨土宗的解釋,這樣才能知道這個解釋是純還是不純,這就是我們讀書的訣竅。依祖典來理解經典,祖典,像善導大師的《觀經疏》,我們一開始讀也是濛濛的。現在還有很多人在講《觀經疏》,講的怎麼樣呢?還是依他個人的理解。

 

       我們是以善知識的理解來理解。慧淨上人把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主綱提煉為「本願稱名,凡夫入報」,這樣就會感到非常通達,沒有夾雜一點他宗他派的思想。因為我們是以善知識的教導來理解,所以我們就會有一個比較明晰的傳承關係,這些解釋都是善知識經過消化,變成我們懂的語言,讓我們非常容易明白。

 

修學要腳踏實地

       我們修學,不要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弘願寺有位居士,他是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的老師,也是我的同學,智慧很高。他讀書就非常實在,非常踏實。他就是反覆看反覆聽我們的白話文講座。他難道沒有閱讀經典的水平嗎?他的知識領域非常廣闊,我和他一比,簡直就是文盲。

 

       有一次他問我:「我現在想讀一下《心經》《金剛經》,可以嗎?」

 

       我想他是個文化人,他想讀也不能說不行。我講話就比較含蓄:「我覺得你現在可以試一試。」他非常聰明,一聽我這話,就把這個想法放下了,又在白話文和祖典裡面進一步深入。他後來對我說:「師父,你當年講的話太正確了!」

 

       現在他在法義修學上進步得非常快,時間並不長,但你看他寫的文章,對整個法門的認識判斷非常準確,這就說明他在法義上非常透徹。這位居士和我們交流才是真正的無障礙,這是任何人情關係所不能達到的默契。

 

       我推薦大家學習的白話文書籍一共有五本,大家一定要看,一定要掌握。《阿彌陀經核心講記》《印光大師精要法語》,這是最短的。《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比較厚。《第十八願講話》加上《淨土宗概論》,這五本書大家一定要多瞭解,其中的道理講得非常透徹。大家如果不看不學,實在太可惜了。

 

淨土法門全憑他力

       大家修學淨土法門,一定要有正確的觀念。

 

       我們這個法門是救度的法門,不是修行的法門。如果理解成修行的法門,就沒有入門,就肯定是苦惱的,肯定不能往生。如果理解成是救度的法門,心中就會充滿歡喜與感恩。

 

       修行哪有那麼容易?不要談修行。你修學淨土法門,如果還談自己的修行不夠,表面上你好像很謙虛,實際上你就是個外行。就像我們人如果坐上了車,就不要談走路。你還在談怎麼走路,說明你根本就沒有坐上車。哪有坐車的人還想走路的?像我們乘船過海,乘了船的人腳上還有水嗎?不可能的。如果我們身上到處都是水,還說自己在努力乘風破浪,那就證明我們根本沒有坐上船。如果你還在這個世間說「我在怎麼樣地降服煩惱」,其實你的心中根本就沒有獲得彌陀的救度。不管你一天當中念了多少萬聲佛號,你還是在用這句佛號來對付你的煩惱,說明你根本就沒有乘上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船,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

 

       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一旦乘上,還有什麼煩惱彌陀破不了的呢?根本就沒有阿彌陀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只要靠上阿彌陀佛,根本就不會存在任何問題。

 

       怎樣才能靠得上?那就需要多聽聞、多學習。

 

二、淨土宗弘法的原則

堅持本門與本流

       淨土宗弘法的策略,我想講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堅持本門與本流。淨土法義一定要單純,一定要獨立。因為淨土宗本身具有完備的理論體系,這一點我已經談了很多,這裡就不具體展開了。

 

團結的必要性

       第二個原則是要團結。所謂團結,就是淨土法門不同道場、不同念佛團體之間一定要一團和氣、互相包容、互相支持。我建議大家不要隨意把雜行雜修的帽子扣在某個人的頭上,這樣很會傷感情,也會打擊對方的積極性。

 

       對於聖道法門的人,我們也要與他結個很好的緣。我們要讚歎他:「你這個法門很好。我根性不行,只能念這句佛號。」當他感到力量不足的時候,他就會很容易接受淨土法門的教理。你的心量能夠包容對方、肯定對方,你們之間的關係就能處得很好。如果你見到他心情就不好,不喜歡他,排斥他,這樣就會給弘法帶來障礙。我們將來的弘法道路會越來越寬廣,你沒有寬廣的心量是走不遠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起來為法門服務。

 

總結

       總結一下今天所講的內容。第一,淨土法義需要反覆不斷地學習,從淺入深地學習。當前的弘法形勢一片大好,我們要報恩,要報佛祖的恩德、報眾生的恩德、報國家的恩德,報恩的具體做法就是我們要好好地弘揚這個法門,腳踏實地的念佛。第二,淨土法門的弘法原則是堅持本門與團結。團結很重要,小到家庭,大到社會,都要團結。

 

三、現場答疑

       問:我接觸淨土法門的時間不是很長,對西方極樂世界的認識也不全面,自己願生西方的心不是那麼切,應該怎麼辦呢?

 

       答:首先你有這樣的認識就很難得。知道自己願生心不切,恰恰說明自己還是很願意往生的,不然連這個想法都沒有。你這種情況,問題不大,保持念佛就可以。

 

       心中想要快點到達目的地的人,才會嫌自己走得慢;如果不想迅速到達目的地,是不會嫌慢的。覺得自己願生心不切,恰恰證明你是很願意往生的。如果整天稀里糊塗的,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你還是值得肯定的。

 

       另一方面,也要增加自己對這個世間的無常感。通過不斷地聽聞,用佛法判斷世間,自己的願生心就會急切起來。因為生命是無常的,先把阿彌陀佛的保單拿到手,不管以後願生心切不切,都肯定往生的。

 

       問:我同事的父親得了癌症,我勸他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感覺挺害怕。他認為往生就是結束生命,是件挺可悲的事情。請問我應該怎麼給他開示?

 

       答:我覺得一方面要給予他正確的引導。往生並不是代表死亡,而是生命的一種昇華形式;另一方面,也和他本人有關係,他感覺害怕,說明他還是聽進去了,他還是比那些聽到不害怕的人強。他為什麼害怕?他感覺自己會失去某些東西,但是往生後得到的東西他卻不知道。一旦到了極樂世界,無量壽、無量光,分身無數,三明六通皆具足,難道不好嗎?當他慢慢感覺到往生是一件好事時,就不會害怕了。

 

       問:請問觀音菩薩和阿彌陀佛是什麼關係呢?

 

       答: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助手,是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

 

       念阿彌陀佛跟念觀音菩薩,功德有大小,利益也有大小。念阿彌陀佛功德最大,利益最大。念觀音菩薩要迴向西方極樂世界,還要靠到阿彌陀佛,所以是緩了一步。因為阿彌陀佛有本願,阿彌陀佛的本願說:「只要你稱念我的名號,我的光明就會攝取你,救度你到極樂世界。」觀音菩薩也有本願,他的本願是協助阿彌陀佛度眾生。這樣就有主次之別。

 

       如果你和觀音菩薩有特別因緣,可以輔助念一些觀音菩薩名號。我以前就很喜歡念觀音菩薩名號,現在我專念阿彌陀佛了。專念阿彌陀佛的人,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如影隨形。像古代皇帝出行,大臣必然隨護。

 

       觀音菩薩是法臣,是法王子;阿彌陀佛是法王。你只要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量清淨大海眾菩薩都念到了,都請到了。

 

       問:我自己學佛,家裡人都不反對,但他們都不信佛。我應該如何做才能帶動全家人和我一起學佛?

 

       答:你很慈悲,對家人有真愛。

 

       我覺得首先應該進一步改善自己的行為;第二要有耐心,度化自己家裡人確實不容易,要有耐心,如果你很著急,反而會起反作用;第三就是自己平時念完佛要迴向給他們。這樣,慢慢你的家人就都會跟你一起學佛了。

 

       問:我念佛時會有很多妄想,這樣會對往生產生障礙嗎?

 

       答:妄想來了,你就需要警覺起來。這時如果佛號心中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妄想自然會慢慢消失。過一會兒煩惱又來了,你也不要慌張,不要覺得前功盡棄。只要你念佛,雖然妄想紛飛,依然不影響你往生極樂世界。

 

       法然上人針對這個問題有一段法語:

不顧妄念餘念,不謂散亂不淨,唯口稱佛名。
若常稱名者,以佛名之德,
妄念自止,散亂自靜,三業自調,願心自發。
故願生心少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散心增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妄念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善心生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不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清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欠缺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具足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現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成就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此即決定往生之方便也,納於心腑莫忘失。

 

       你要相信,這個法門是易行道。只要我們依靠阿彌陀佛,就像我們坐船一樣,任你妄想紛飛,不都會到彼岸嗎?

       今天我們就相聚到這裡,謝謝大家!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