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宗法師 參、《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三)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參、《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三)

第三篇    正宗分

第二章    勸念佛往生

第三項    明少善不生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文科】

       勸念佛往生之第三項,明少善不生。

 

【譯解】

       舍利弗啊!極樂世界是彼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所成就的涅槃妙境,是不退轉地諸大菩薩俱會之所。如此高妙的淨土,靠眾生此間所修的善根福德,無論如何都是太少太少,不能往生。

 

【辯義】

1. 異譯

       1) 唐譯

舍利子!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

 

       2) 梵本直譯

舍利弗啊!往生到無量壽如來的佛剎土中的眾生,不可唯以下劣的善為根本的。

 

 

2. 什麼是少善福、多善福?

       根據上下經文可知,執持名號是多善福,其餘一切都是少善福。

 

       1) 元照義疏:

如來欲明持名功勝,先貶餘善為少善根,非往生因;執持名號,決定往生,即知持名是多善根多福德也

 

       2) 要解: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福德,即助緣。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

 

 

3. 為什麼執持名號是多善福?

       因為名號是阿彌陀佛無量功德的結晶,持名就是以阿彌陀佛的善福作為自己的善福,不僅是多善福,而且是無上、圓滿的善福。其餘任何自力修行,如果與執持名號相比,都是天差地別,無法相比。

 

       1) 唐譯

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

 

       2) 大經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3) 大悲經:

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4) 稱揚諸佛功德經:

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一心信樂,持諷誦念,此人當得無量之福,永離三塗;命終之後,往生彼剎。

 

       5) 智論

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日行千里,足一千歲,滿中七寶,以用施佛。不如有人於後惡世,稱佛一聲,其福過彼。

 

       6) 善導大師:

①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②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③ 同因同行至菩提

 

       7) 要解:

①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

②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予濁惡眾生。

③ 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

④ 持名善根福德同佛。

⑤ 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

⑥ 彌陀因中願行所成,能令信願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

⑦ 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

⑧ 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

⑨ 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

 

       8) 疏鈔:

① 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阿彌陀佛即無上菩提。

② 執持名號,願見彌陀,誠多善根,大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也。

③ 彌陀乃萬德洪名;一名才舉,萬德齊圓。

 

       9) 念佛鏡:

① 如來八萬四千法門,若望念佛法門,自餘雜善總是少善根;唯念佛一門是多善根多福德。

② 自餘雜善有限量、可思議;唯念佛功德,廣大無邊,非心能思,非口能議,是故云不可思議。故知念佛一法是多善根,非餘善根所能及也。

 

 

4. 為何要說少善不生?

       按說前面既然勸眾生發願往生,接下來就該說明如何能夠往生,但釋尊在這之間卻說了不能往生的狀況,這有什麼必要呢?

 

       根據上下文意,這一段文至少有這麼幾點含義:

 

       一、反顯極樂境界之高。

 

       二、反顯唯有稱名才是上善。

 

       三、折服眾生驕慢,建立機法深信。本經所勸的物件乃是五濁惡世的眾生,最多只有些許人天之善,如不特別說明,聽到前面釋尊勸願生極樂,便會愚昧驕慢地妄圖靠少許人天之善達成往生,這當然不可能;經由釋尊說明,方能死盡偷心,而順著釋尊的引導,才能將眼光轉向阿彌陀佛的本願稱名。

 

       四、如果更廣泛地從淨土三經來看,《大經》及《觀經》都有勸眾生修善迴向求生極樂,但這只是誘導眾生的方便,本經為淨土三經的結經,必須顯明真實,所以釋尊才會明白地說出少善福不能往生。

 

 

5. 為什麼少善福不能往生?

       不如實修行,與涅槃界不相應故。亦如同平民不可能列於公卿之側,乞丐不可能餐於豪門之席。

 

註:

人天諸善,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

 

疏:

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

 

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

 

       法事讚: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6. 諸行迴向能否往生?

       善導大師在《法事讚》裏解釋少善福就是「隨緣雜善」,也就是各隨己緣所作的種種善法修行,所謂三學六度,八萬四千法門統統包含在內。故也稱諸行、萬行。如果比對《觀經》,少善福就是《觀經》裏的定散二善。

 

       可是在《觀經》裏,修行定散二善,迴向都能夠往生,而這裏又說是少善福,不能往生。到底諸行迴向能不能往生呢?

 

       此有三種說法:

一、能往生。如《觀經》九品。善導大師:

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

 

萬行俱回皆得往,念佛一行最為尊。

 

就此三福之中,或有一人單行世福,回亦得生;
或有一人單行戒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單行行福,回亦得生。
或有一人行上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下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具行三福,回亦得生。

 

二、 難往生。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回生雜善恐力弱,無過一日七日念。

捨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

 

三、 不能往生。

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

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直接依靠自己所修善行欲往生,不具三心(不至心),故不能往生。《大經》說為「驕慢弊懈怠」。釋為「雜毒之善」、「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與涅槃界不相應故。

 

       具三心迴向,則得往生。《觀經》言「具三心者,必得往生。」釋判九品皆三心以為正因。然此有與奪二意。與之而言,諸行往生。奪而言之,念佛往生。因三心即真實歸命阿彌陀佛願往生之心。能歸即南無,所歸即阿彌陀佛,全體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故言:定散唯標念佛往生,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莫不皆乘佛大願業力等。

 

       問:何以一種往生,或說諸行往生,或說念佛往生?

       答:如上存與奪意故。譬如有人以自力辦事不成,後托王名,事乃得成。仍其人經辦故,可說其人成事;托王名故,可說由王事成。

 

       問:何存與奪意?

       答:與者,誘進意,引導諸行迴向者具三心歸投彌陀故;奪者,顯真意,為令歸入念佛,一向專稱故。

 

       問:何以同樣一行具三心迴向即得往生,不具三心即不得生?

       答:三心即是念佛心故,故能總攬名號萬德以成己行。釋言:「三心若具,無行不成。願行既成,若不生者,無有是處。」

 

       問:雖是念佛心,未專修念佛,所回只是點滴雜毒之善,何以能生極樂涅槃界?

       答:原雖些微雜毒之善,歸入名號功德大寶海故,如滴水入海,即轉清淨,同海深廣。也如上喻,自力雖微,投王力故,即是王力,豈能小視。又既托王命,則任何人皆可成事,故隨有微善迴向無不往生。

 

《論註》:

譬如淨摩尼珠,置之濁水,水即清淨。若人雖有無量生死之罪濁,聞彼阿彌陀如來至極無生清淨寶珠名號,投之濁心,念念之中罪滅心淨,即得往生。

 

       問:不具點滴福善,直爾回願往生,能否往生?

       答:同得往生。九品中前六品為大、小、世善之人,夾善回願,一一皆得往生;下三品為無善惡人,直爾回願,皆得往生。

 

       問:既一一福善回願皆得往生,何故說諸行迴向難得往生?

       答:此是釋家巧言,雙顯與奪意。難生,意在不能生,故奪意為強,為令專念故;然未全廢止,故有與意,使進步有階。

 

 

7. 諸行往生之狀況

       且存與意,諸行迴向得生,然有輩品差別。據善導大師十一門料簡,有五:

       一、 根機有輩品。簡機堪與不堪。第五門。

       二、 行業有輩品。受法不同,修業延促。第六、七門。

       三、 來迎有輩品。隨其因行不同,感來迎佛身報化、聖眾多少、所持花台有別。第九門。

       四、 花開有輩品。到彼花開遲疾不同。第十門。

       五、 證果有輩品。花開之後得益有異。第十一門。

 

 

8. 念佛往生之狀況

亦據十一門料簡,念佛往生不說輩品。

 

一、 根機無輩品。總舉有緣生類故。第三門。

註: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

一法攝萬機,萬機成一機。

 

二、 因心無輩品。通三心正因故。第四門。

註: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法界皆兄弟。

 

三、 來迎無輩品。通有親近增上緣,普受報佛來迎故。

 

四、 花開無輩品。通明信佛智,無花胎之障。

 

五、 證果無輩品。超出常倫諸地行,現前修習普賢德故。《大經》:「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如本經,機皆眾生,行皆稱名,益皆不退。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