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慧淨法師 法義開示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法義開示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各位法師慈悲,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接下來請大家看,第一個大標下的第五個小標:

(五)彌陀名號:
佛生呼應皆以彌陀名號為橋樑,彌陀以其名號呼喚眾生,眾生稱念名號回應彌陀,以表信受救度、願生淨土之心。
南無之眾生與救度之彌陀,二者一體不離,此亦名「六字名號,機法一體」。

  阿彌陀佛,以什麼來呼喚我們?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以什麼回應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阿彌陀佛的呼喚,我們眾生的回應,都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這六字名號裡面既有彌陀的呼喚,也有我們的回應,那到底這六字名號哪一個字或哪幾個字是在顯示彌陀的呼喚?或顯示我們的回應?現在就來稍微解釋一下。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等於是對我們眾生來講的,「阿彌陀佛」等於是彌陀救度的功能力用,是就法來講的,這是從一個角度來解釋。當然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這個等一下再來講解。這二者一體不離,也就是南無跟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一體不離的,這個叫做「六字名號,機法一體」。

  所以,念佛當然也可以念四個字「阿彌陀佛」,但是念六字是顯示我們跟阿彌陀佛是機法一體的,而不是顯示我們念阿彌陀佛,累積功德,然後以這個功德迴向給阿彌陀佛,期盼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不捨棄我們,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念六字名號有一種內涵,就是「機法一體」的內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涵蓋著佛,也涵蓋著眾生,這個就必須看善導大師的解釋。善導大師對這句名號,有很明確簡要的解釋,善導大師說:

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南無者,即是歸命」,「南無」這兩個字是屬於印度話,如果翻譯成中國話就是「歸命」的意思。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或念「歸命阿彌陀佛」都一樣;甚至「阿彌陀佛」是印度話,翻譯成中國話就含有兩個意思,就是「無量壽佛」和「無量光佛」。不過,這只是概括性來講,以無量光、無量壽涵蓋阿彌陀佛所有的無量,其實論阿彌陀佛的無量是很廣的。

  「阿彌陀」就是「無量」的意思,「阿彌陀佛」就是「無量佛」。什麼無量?功德無量;有哪些無量功德?太多了,因為是無量的功德,所以講不完,因此釋迦牟尼佛就用無量光、無量壽來涵蓋。

  南無即是歸命,歸命又是什麼意思呢?「歸」,回家叫做歸,歸鄉、歸故鄉、歸回;「命」,就是命令或生命。

  首先,「歸命」可從兩個方向、兩種內涵來解釋,一個是就佛的那一邊來解釋,一個是就眾生這一邊來解釋。

  「彌陀命令」,就佛這邊來解釋是什麼意思呢?是阿彌陀佛呼喚我們十方眾生歸回極樂世界的「歸之命令」。

  一般對「命令」這兩個字都有一種畏懼感,因為表示它權威不能冒犯,不能有稍微差錯,那為什麼把佛的語言呼喚說成命令?其實這一種命令跟皇帝或上司那種支配、主宰的命令是不一樣的,是表示真理的意思。也就是說,佛所說出來的話是真理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不是真理佛不會說,佛所說的話都自然成為真理、不可改變。什麼事都可以違背,但真理不能違背,因為真理是亙古至今,不可能改變的,所謂「放之四海而皆準,俟諸百世而不惑」。

  阿彌陀佛呼喚我們要回到極樂世界是不可能改變的。

  阿彌陀佛從十劫以來,不!從兆載永劫以前,就一直在呼喚了,他成佛了,他呼喚我們、救度我們的力量存在宇宙當中成為一種自然性,不會被消滅,也不會被改變。所以把佛對我們的呼喚,講成對我們的命令,說「你要回來!我命令你回來!」

  這一種命令是一種溫和、委婉,乃至是一種悲切的要求,就好像母親期盼流浪的孩子回來那樣,充滿一種呼喚、盼望,乃至悲切的要求。所以這一種歸命,是彌陀呼喚我們回到極樂世界的命令。

  阿彌陀佛這一種命令充滿了悲心,悲就悲傷,所以阿彌陀佛現在在悲傷,而且大悲,大大地在悲傷,深切地在悲傷。為什麼悲傷,因為眾生還在六道中沒日沒夜的輪迴受苦。

  「眾生歸順」,如果從眾生這一邊來解釋,就是「歸順命令」,「歸」就是歸順,「命」是阿彌陀佛命令;阿彌陀佛呼喚我們要歸回,我們就隨順、歸順阿彌陀佛的命令,也就是答應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您十劫以來,乃至兆載永劫以前一直呼喚我們到現在,我們當然要歸順,不得不歸順。隨順這個敕命就是「南無」,我們念「南無」的時候,就有這一種心情。所以,阿彌陀佛呼喚我們,我們回應阿彌陀佛,都在「南無」這兩個字裡面。

  「歸還本命」,當然歸命也可以說是歸還我們本來的生命,我們本來的生命是什麼?佛性就是我們本來的生命,也是我們原來的家鄉。其他各宗各派、各種法門的修行,都是為了斷除煩惱、證悟本性、回歸本性,但是要修成這些法門都是困難的;但是我們如果歸順彌陀的呼喚,信佛念佛,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夠恢復我們本來佛性的生命,所以極樂世界就是成佛的世界,也就是諸佛之家。就如《觀無量壽經》所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無量壽經》也說,十方諸佛都是從極樂世界出來的,所以我們唯有往生極樂世界,才能達成「南無」,也就是達成回歸我們本來的生命。所以「南無」可以從三方面來解釋:

  (一)從彌陀來解釋就是「歸之命」,「歸回極樂的命令」;

  (二)從眾生來解釋就是「歸順命」,「歸順彌陀的命令」;

  (三)另外一個解釋就是「歸還命」,「歸還本來的生命」。

  我們離家太久、太遠了,迷失了本家,現在到了極樂世界就是回家,回本性的家、如來的家、成佛的家,這個就是「歸命」。

  善導大師又解釋說:「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發願迴向」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從彌陀發願迴向這一邊來解釋,以及從眾生發願迴向這一邊來解釋。

  從「彌陀發願迴向」這一邊來說,阿彌陀佛為我們發四十八大願,這就是發願迴向,阿彌陀佛發了願之後,必須要去圓滿這一些願,所以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積植菩薩無量德行,這一些德行一點一滴都迴向給我們,都送給我們,這個是阿彌陀佛的發願,阿彌陀佛的迴向。在《無量壽經》就說: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又說:

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這都在顯示阿彌陀佛對我們的迴向。

  從「眾生發願迴向」這一邊來解釋,也是我們的發願,也是我們的迴向。我們發什麼願?願生彌陀淨土,願意接受彌陀救度,答應彌陀的救度,這個是我們的發願。那什麼是「迴向」呢?迴轉向著我們的目標叫作「迴向」。

  這有幾種解釋,譬如我們從學佛以來,都想這一輩子成佛;這一輩子如不能成佛,則希望下一輩子能夠再得人身,遇到佛法再修行,然後成佛;或者是下下輩子,或者是生生世世,希望都能夠生而為人,遇到佛法修行成佛。現在我們遇到彌陀的救度,就迴轉這一些觀念,向著彌陀淨土,這個也叫做迴向,這種迴向是直接領受彌陀的救度,叫做「直接迴向」,直接回心轉意的迴向。

  另一種迴向,就是將所做的功德善事等等修行迴轉向更好的目標,譬如:迴小向大,迴小乘向著大乘;迴自向他,把所修行的功德,迴向給十方眾生;迴事向理,事相要歸入空性不執著;迴因向果,在因地累積點點滴滴的功德,如持五戒不希望將來生而為人,是希望將來成佛,行十善也是希望將來成佛,做其他的布施、救濟、救難也希望將來成佛,乃至今天對人一個微笑、一句好話,都要迴向將來成佛。

  就我們來講,這一些都不迴向,我們直接迴轉向極樂世界,不管有功德、沒功德,不管所修的、所做的種種什麼善事,都不管,都直接領受彌陀的功德。這一些世間善事不作為迴向往生的條件,而是當作我們本份上應該做的,而且是體會彌陀的悲心,彌陀愛我們,我們也用這個愛心去愛別人;彌陀包容我們,也讓我們有一顆包容的心去包容別人。領受彌陀的愛有多少,我們對別人的愛就有多少;領受彌陀的包容有多少,我們對別人的包容就有多少。「宗風.俗諦」說:「學佛大悲心,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自然就有那一種氣氛,因為我們內心有彌陀的生命在湧動,也如同《念佛圓通章》所講的: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為香光莊嚴。

  我們身上本來沒有香味,但是擦了香水就有香味;同樣地,我們憶佛、念佛,就有佛的功德之香,有佛的智慧之光來莊嚴我們的身心,自然我們就有那一種氣氛,這是自然的,這叫做「香光莊嚴」。

  所以,就淨土法門來講是「直接迴向」不是「夾善迴向」;如果是自力法門,譬如第十九願就有「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然後「至心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藉由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來跟阿彌陀佛作「條件」的交換──阿彌陀佛我是一個發菩提心的人,我修了這麼多的功德,阿彌陀佛你看到了吧?你應該來接引我。這個就是條件交換。

  對我們來講,我們真實面對自己就知道:哎呀!我的菩提心是假的啊!我所修的諸功德都是有漏的,阿彌陀佛的地方是清淨的,我所修的完全不相應。而且我體會佛心,阿彌陀佛本來就發願要救我,往生的功德資糧也已經成就在六字名號當中,所以我只需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了,這個就是「直接迴向」。這是因體會佛心的大慈大悲而進入他力救度才會有的心理現象,否則的話,沒有這一種心理現象。

  所以,如果不是學我們這一個法門,一般的淨土都是「夾善迴向」。「夾」就是夾帶著在世間所做某種善行來迴向的。他們認為沒有善不能往生,這是還沒有體會父母心,父母對從小流浪在外的兒子,是期盼他就直接回家的,希望將一切的所有都給這個兒子,但這個兒子在外流浪已經習慣了,覺得這樣回去太沒有面子了,至少要衣錦榮歸,或要帶一些禮品回去才可以……好了,一直到老、到臨終了,都沒有圓滿要帶回的東西,所以認為自己不夠格入家門,那這就是不瞭解父母心、不瞭解他跟他父母是骨肉之親,把自己當外人,外人才需要帶個禮物啊!

  所以,我們這一個法門最重要的是要體會彌陀的悲心,「南無」就是歸命,就是「發願迴向」之意,阿彌陀佛發願迴向給我們,我們也發願直接向著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就是「行」,「行」就是功德,也就是修行的意思。「行」也可以從彌陀這一邊解釋,也可以從眾生這一邊解釋。

  從彌陀這一邊來說,是阿彌陀佛思惟五劫所發願的功德,兆載永劫所修行的功德,都濃縮在「阿彌陀佛」四個字當中,而將這四個字的萬德洪名,迴向給歸命信順的眾生。

  從我們這一邊來講,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成佛的功德結晶都在四字名號裡面,我們「南無」就等於是領受阿彌陀佛四字名號的所有功德,「南無」就是歸命,「歸命」也就是信順,相信順受。所以阿彌陀佛的行也是我們的行,阿彌陀佛如同我們的父親,父親的財產也就是兒子的財產。

  所以當我們念這六字名號的時候,也代表我們歸命的心,發願迴向的心,還有擁有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統統都在裡面。因此,善導大師就作了一個結論說:「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因為念這六字名號,有這樣的內涵功能,所以我們念這六字名號,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念這六字名號,信也在裡面,願也在裡面,行也在裡面,信、願、行都圓滿,毫無缺失。

  善導大師對這六字名號的解釋,表示我們每一句、每一句都涵蓋著信、涵蓋著願、涵蓋著行、涵蓋著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都已在裡面,這個就是所謂「機法一體」。

  如果單就眾生跟佛來講的話,「南無」就屬於眾生,屬於機,「阿彌陀佛」就屬於佛、屬於法,這層意義名為「機法門」。如果「南無」跟「阿彌陀佛」從兩邊來解釋的話,阿彌陀佛也在裡面、眾生也在裡面,這就是「願行門」。

「機法門」,「南無」就是機,「阿彌陀佛」就是法,所以六字名號就是機跟法。

  「願行門」,南無就是發願迴向,就是願,阿彌陀佛就是行,願行都在裡面了,所以六字名號具足願跟行。

  也可以說信跟行,「南無」是信,「阿彌陀佛」是行,信、行都在六字名號當中,六字名號具足信、願、行。六字名號有這幾種角度的解釋。

(六)五個要素:
彌陀、彌陀淨土、彌陀名號、眾生信受願生念佛、往生淨土成佛,這五個要素構成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簡言之,即是彌陀、淨土、名號、眾生、往生。

  五個要素就是「彌陀、淨土、名號、眾生、往生」。所謂淨土宗信仰的內涵有五個要素,五個根本的東西,根本的東西缺了一個都不能成為淨土宗,要這五個齊全。

  第一是「彌陀」。有阿彌陀佛的發願修行,同時有阿彌陀佛這一尊佛的存在

  第二是「淨土」。有阿彌陀佛的淨土,沒有淨土我們要到哪裡去呢?我們以彌陀淨土為歸處。

  第三是「名號」。有阿彌陀佛的救度,有淨土的歸宿,但是往生的方法是什麼?就是名號。名號就是彌陀跟我們的橋樑,也是往生的資糧。

  第四是「眾生」。彌陀再怎麼樣的慈悲、淨土再怎麼樣的莊嚴、名號再怎麼樣的功德廣大,可是如果我們眾生不接受,那前三個要素也等於沒有用處,所以要有眾生這個要素。

  第五是「往生」。眾生如果信彌陀,也曉得有淨土,有稱念他的名號,可是卻是期盼來生再度為人榮華富貴,或生天享福,不想往生極樂世界,那也不能構成淨土宗的內涵。

  這五個要素構成「淨土宗」,是最基本的,缺一不可。

(七)宗旨特色:
淨土宗的信仰內涵,可說全在淨土宗之宗旨與特色之中。

  每一個宗派一定有它的宗旨,沒有宗旨不能成為宗派。也就是說,目標是什麼?方法是什麼?這就是宗旨。

  還有,一個宗派跟其他的宗派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什麼樣的特色、特殊的地方?

  淨土宗的宗旨有四句偈語: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

  特色也是四句: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信受彌陀救度,彌陀在裡面了;專稱彌陀佛名,名號在裡面了;願生彌陀淨土,往生跟淨土也在裡面了;而這些的對象都是我們眾生。所以宗旨四句偈,就涵蓋著淨土宗信仰的五個要素。

  至於淨土宗跟其他宗派不一樣的特色是,我們的方法是稱念彌陀名號,不是觀想,也不是參禪,也不是修密,也不是其他方法,就是稱念彌陀名號。

  為什麼要稱念彌陀名號?因為稱名是阿彌陀佛的根本願力,只要稱念他的名號,就有一股自然的願力能夠引導、吸引、接引眾生回到極樂世界,所以叫「本願稱名」。這個本願不是我們的本願,也不是地藏王菩薩的《本願功德經》的本願,也不是其他諸佛菩薩的本願,是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當中的根本願。

  所以,我們是依循、隨順阿彌陀佛的根本願,根本願說:十方眾生你要乃至十念。意思就是說「你只要專一念佛,專稱彌陀佛名」,那我們就隨順阿彌陀佛。所以我們的特色是「本願稱名」。

  另外最不可思議的特色就是「凡夫入報」。凡夫的定義就是有貪、瞋、癡、慢、疑、邪見這六種根本煩惱,有這六種根本煩惱的眾生就一定還在六道生死輪迴當中,但是,這種煩惱還沒有斷的凡夫,只要依本願而稱念佛名,也能進入彌陀的報土而解脫輪迴,超凡入聖。

  彌陀的報土是很殊勝的,十方諸佛的報土只有破無明的菩薩才能互相感通,為什麼?因為無明沒破怎麼能夠感應道交呢?可是我們既沒有破無明,也沒有斷思惑、見惑,是一個充滿業障的凡夫,不但能夠離開六道輪迴,而且能夠進入彌陀高妙的報土,我們這一個法門最大的特色就在這個地方。

  第三個特色「平生業成」,平生──還沒有臨終,貪、瞋、癡的肉體還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肯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不必等到臨終,往生極樂世界的業已經成就,現在就能夠確定往生極樂世界,這叫「平生業成」。為什麼能夠這樣確定呢?因為「攝取不捨」。阿彌陀佛對於念佛人是攝取,攝取就是抓住,抓在手中不可能捨掉,不可能離開。阿彌陀佛攝取不捨是自然的功能,所謂「皆當得生彼,自致不退轉」,這個就是「平生業成」的特色。

  因為有「平生業成」,所以就有「現生不退」。不退轉,要到極樂世界才能不退,也就是說,必須斷了煩惱,離開了六道的輪迴才能講不退,如果連煩惱都沒有斷除,哪談得起退不退呢?連「位不退」都談不上。可是我們還沒有到極樂世界,還在娑婆世界就可以擁有不退的身分,這就是淨土宗特色。

(八)淨宗貢獻:
1.指出人生永恆之歸處,2.明示他力易行之法門,3.達成佛教成佛之目的,
4.解決佛教自力之難題,5.實踐自利利人之大乘,6.圓滿今生來生之願望。

  接下來談「淨土宗貢獻」,淨土宗這一個法門對佛教修行人的貢獻有哪幾點?簡略舉出這六點:

  第一點,指出人生永恆之歸處

  很多人雖然學佛修行很多年,但不知道未來要去哪裡?不曉得人生的去處?不曉得永恆的歸處?淨土宗就有一個貢獻了,它直接指出我們永恆的歸處就是極樂世界,是最安穩、最究竟的永恆的歸處,那裡是成佛的境界,直接了當、明確的舉出這樣的歸處,不然修學其他的法門還不曉得一個歸處。淨土宗之所謂稱為淨土宗,就是以彌陀淨土為歸處,這在宗名就已經顯出了,歸處就是極樂世界。

  第二點,明示他力易行之法門。

  很明確的顯示我們這一個法門是他力的、容易的易行道,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不是靠自己的戒、定、慧去斷除貪、瞋、癡,所以是很容易做得到的;如果沒有彌陀的佛力可靠,必須完全靠自力,那我們就要絕望、痛苦了。

  第三點,達成佛教成佛之目的

  佛教是什麼意思?佛教就是成佛的宗教;如果佛教不是為了教導眾生成佛,或學佛修行不想成佛,那就不是佛教。所以佛教簡單的定義就是「釋迦牟尼佛所傳授的教法」叫做佛教,同時也是「顯示佛性的教」,同時也是「成佛的教」。所以,佛教目的就是要讓所有的眾生都成佛,能夠讓所有的眾生都成佛的,就是我們這一個法門,再怎麼樣的根機銳利,依其他的法門要成佛很難!可以說不可能。

自古以來修行者如牛毛,但成就者如麟角,尤其末法時代如果沒有淨土法門的話,佛沒辦法度眾生,眾生沒辦法解脫輪迴乃至成佛。所以唯有修學淨土法門才能在今生今世,達成佛教成佛這一件目的。可以說,淨土法門是一世圓滿的法門,是一生成就的法門。

  第四點,解決佛教自力之難題

  佛教各宗各派各個法門,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可是靠自己的力量有種種的困難,持戒有持戒的困難,修定有修定的困難,開智慧有開智慧的困難,這麼多盤根錯節,千差萬別的困難,讓古今許多修行人舉步維艱,望而卻步。但這些難解的困擾,在淨土宗則只要信靠彌陀,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一刀斬斷萬藤,解決種種難題。

  第五點,實踐自利利人之大乘

  小乘是自了漢,自己解脫,大乘則發願要帶領大家一起解脫,可是,如果自己都不能解脫了,怎麼能帶別人解脫呢?自己還沒有脫出生死輪迴,怎麼能夠讓人家脫出生死輪迴呢?好像自己還在苦海中掙扎,都在盼望別人來救我們了,我們哪能夠廣救所有正在苦海當中掙扎的人呢?不可能!但是,只有淨土法門能夠達到大乘自利利人、自救救人的這個目的。也就是說「自信教人信」,我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也把這個法門弘揚出去,讓別人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樣豈不是達成大乘自利利人的目的嗎?

  第六點,圓滿今生來生之願望

  我們的願望很多,但如果專一念佛的話,不僅今生的願望能夠達成,即使不能達成也會圓滿;來生脫離輪迴成佛的願望也能達成,所以淨土法門叫做「二利」的法門。

  二利就是「現當二利」,「現」是指現在,「當」是指當來、下輩子。可能有人會覺得,種種願望祈求阿彌陀佛,感覺好像未必能達成,不過我們虔誠念佛就能夠感覺到,即使沒有達成但似乎是圓滿的結局,所謂雖不滿意但還可接受。也就是說,有一些情境,於事相上阿彌陀佛觀機逗教似乎並沒有滿我們的願,但最後也感覺還可以,這就是達成今生的願望,而下輩子往生成佛。而其他的法門,有的能達成今生的願望,可是下輩子沒有解脫的希望;有的下輩子能解脫,這一輩子的願望很難達成,只有我們這個法門「現當二益」。

  今天,我們主要是講「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因為時間的關係,後面還有三個大標題:「阿彌陀佛是救主」「願生者都是凡夫」「稱名往生因緣果」,大家可以帶講義回去熏習。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信佛念佛,往生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