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慧淨法師 法義開示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法義開示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2016年7月23日慧淨法師講於圓光佛學院假日佛學班

 

  各位法師慈悲,各位學員、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請放掌。

  首先來回答一個問題,有一位蓮友提問說,以往都是墓葬,再來就是骨灰進塔,現在人口多、地方小,所以政府提倡撒葬、樹葬或者植葬。假設已經撒葬、樹葬、植葬的話,因已沒有骨灰,牌位要放在哪裡?是要放在納骨塔,還是放在寺院?

  納骨塔是放骨灰的地方,所以牌位不用放在納骨塔。假設家裏可以放的話,就安放家裡,早晚上香,然後念佛迴向。如果家裡沒地方放,就放在寺院,甚至如果要放骨灰的話,也盡量選擇寺院。因為寺院天天有師父在誦經、做早晚課,每一年清明、中元或佛菩薩日做法會也會迴向。

  現在這個時代,尤其是我們念佛人,最好選擇撒葬,把骨灰磨成粉,然後撒在一個適當的地方,或做為樹木的肥料,與土地同化,不必再留一個東西,跟世間人佔一個位置。再者,現在是少子化的時代、是地球村的時代,兒女一旦長大,都會南北東西或到國外創業、成家,而且幾十年或百年之後,骨灰往往也都沒有人在祭拜了。

  我們是念佛人,是隨時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不可能執著骨灰成為守屍鬼,也不執著這個環境、家人,因為一有所執著的話,就會繼續輪迴。所以我們要與時俱進,配合這個時代現況,盡量撒葬、樹葬。另一方面,我們到了極樂世界,就有六種神通,要來來去去,那是自由自在的,所以甚至也可以不用牌位。一般需要牌位來祭拜,那是因為這個人還在六道裡面輪迴,甚至是在三惡道中,那就需要做法會來超薦。

  假設我們的親人沒有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信仰,或許會有所執著,那麼事先就要溝通好,也是用撒葬的方式,然後替他供奉牌位。不過,如果我們是一個念佛人,我們念佛的本身就可以超度我們的祖先。假設我們的祖先墮落地獄,甚至阿鼻地獄,也因為我們的念佛,可以把我們的祖先從阿鼻地獄超度到極樂世界。因為這一句佛號自然就有這種功能。

  對一般人也是盡量提倡撒葬,假如他執著的話,就會執著牌位,但是他不可能永遠執著,一段期間他就隨業流轉而去了。不然的話,骨灰放得再久,頂多百年也就沒有人祭拜啊!這是一個現實,所以盡量提倡撒葬,不要在世間還佔一個位置。不過,在這件事上,我們要先確定決心往生極樂世界,不要留後步。

  為什麼這句名號自然有那種功能來超度我們在地獄的祖先呢?在《莊嚴經》裡面阿彌陀佛就這樣呼喚,說:「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輪迴諸趣眾生類」,諸趣就是指很多,所謂三途、四生或六道,不只三惡道才需要彌陀的救度,天道也一樣。

  天道不論是欲界天、色界天或無色界天的天人,天壽盡了,還是會墮落下來的。所以在《涅槃經》就說:「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梵天」就是色界天的梵天王,「非想非非想天」是無色界天的最高境界,在那裏的天人,壽命最長,有八萬四千大劫,禪定功夫也是無色界天中最高的,他如果還沒有往生的話,在這個世間,幾乎是可以飛行變化的,因為他有五種神通。假設現在世間有這樣一個人物,我看有些學佛的人一窩蜂都會去朝拜,他也會替人們摸頂,但是他畢竟還是凡夫。所以釋迦牟尼佛說「命終還墮三惡道中」,天壽到了還會墮入地獄、餓鬼、畜生。因此,雖然他過去世的修行境界很高超,讓人家恭敬,但可敬不可學,為什麼呢?一者學他學不來,再者即使學得來,還是輪迴一條路沒有解脫。因此,唯一可敬可學的就是念佛,念佛不起眼、很簡單,一般人都做得到,看起來好像很低劣,但卻是可敬可學的,為什麼呢?它能夠離開六道輪迴、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因此,唯有念佛的法門是既可敬又可學的,其他都是可敬而不可學。之所以可敬,是因為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得到,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可惜的是,這種少數人做得到的境界,還是不究竟、不圓滿,還是輪迴。另一方面,他也會因為自己高於一般人的本事,而執著那種稀有的、難得的境界,就因為他的執著,而導致繼續輪迴。他如果不好奇特、不好玄妙,能夠了解念佛法門雖然很平常,可是能夠解脫生死輪迴,反而是一種有智慧的選擇。所以我們要了解,即使功行再高上生天堂,如果沒有脫出輪迴,都一樣,命終還墮三惡道。當然,這個非想非非想天的眾生,他是要等到八萬四千大劫之後才墮落。在時間上是比較長,但是再怎麼長,事實上若應墮落地獄,終究還是會墮落地獄。對我們來講,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之分,但對佛來講,八萬四千大劫也是一剎那。從這一點來看的話,非想非非想天跟地獄幾乎是同一個地方,而且同一個時間。

  這個世間是無常的,因此,行善的,不是永遠都是行善的;做惡的,也不是永遠都是做惡的。現在的惡人,他過去或許曾經是一個大善人,未來也未必還是一個惡人。現在的善人,過去世可能也曾經是一個大惡人,未來未必也永遠是一個善人。為什麼呢?因為世間無常,人心多變,導致遇到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形成什麼樣的人物、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這是佛法所講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真理。

  從這一點來看,唯有選擇一個現生能夠讓我們解脫生死輪迴的法,才是我們所究竟需要的,其他未必是我們所需要的。為什麼?其他的法都還是輪迴嘛!輪迴上天或輪迴墮落,善惡好壞或許相差很大,但結果都一樣;結果都一樣的話,善就不是真的善,惡也不是真的惡,就是善跟惡、天堂跟地獄其實都是同時同處。

  所以我們學佛要了解到這一點,能了解到這一點,就會有一個決心,什麼決心呢?生死輪迴的解脫不可以等待下輩子,必須掌握在這輩子。所謂「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了解到這一點,他這輩子的學佛就不會泛泛而學,不會把佛法當作哲學或理論、學問來研究而已,他會著眼在一個讓他解脫的法上面,不能夠讓他解脫的法,即使再玄、再妙、再高超,對他來講還是無用的、不需要的。能先了解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我們繼續來看〈下品下生的啟示〉。

  第八點:「顯以此啟發一切眾生,只要念佛必得往生之信心,而歸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也就是說,《觀經》下品下生的經文也是在啟發所有的眾生,只要念佛就必定能夠往生,啟發他這種信心,然後引導他今後專一稱念彌陀佛名,作為他最核心的修行方法。

  前面講一個墮落地獄的人,因為念佛就能夠不墮地獄而往生,反而能夠成佛,表示這一句佛號是一切眾生上升或下沉的關鍵。沒有念佛就下沉,有念佛就上升。

  剛剛引用《莊嚴經》所講的「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這是阿彌佛陀的呼喚,呼喚天上的天人,呼喚三惡道的眾生,呼喚我們人道的眾生,快!快!要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才能得到絕對的安樂。又說:「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阿彌陀佛永遠以他的大慈悲心在呼喚眾生,所以說:「常運慈心」,慈心就是慈悲心;「拔有情」,要以無緣慈拔度所有的眾生,所以說:「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他要把地獄的眾生、乃至地獄最深最苦的阿鼻地獄的眾生,通通度盡,讓他們都往生到他的極樂世界。

  阿鼻眾生是天底下惡業最重的罪人,《地藏經》說阿鼻地獄的眾生在地獄受苦的時間,不只是五個大劫、是無量劫,即使這個娑婆世界經過成、住、壞、空而毀掉了,他還是會被轉到其他世界的阿鼻地獄,繼續受那個苦的果報,等到娑婆世界又形成的時候,他又以自然的業力轉到這個娑婆世界的阿鼻地獄來繼續受苦。

  像這樣的眾生,罪業那麼重,果報又是那麼深,阿彌陀佛也能夠救他,這就顯示出阿彌陀佛的愛心大到沒有邊際,阿彌陀佛的力量強到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到連阿鼻地獄的眾生也能夠讓他成佛,所以能讓罪人也能因念佛而成佛的就是我們這一個法門。

  在《無量壽經》裡面就說,阿彌陀佛放光明到地獄,地獄中的眾生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當下的苦報就會停止,壽命盡了,就會往生極樂世界。經文說「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悉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

  阿鼻地獄的眾生,是過去世不曾皈依、吃素、聞法、行善、積德、修行的人,就像下品下生那樣,一生只有作惡,而且是作惡多端,他怎麼還會有修行的心?怎麼還有能力解脫地獄的果報呢?他是靠什麼?是靠阿彌陀佛的光明名號。

  然而,阿彌陀佛的光明名號怎麼會到達地獄去救度地獄的眾生呢?當然凡事都是因緣,其中一個因緣,是要靠陽間的親人為他們念佛。陽間的親人為祖先念佛的時候,因為心力是為了祖先,所以這個心力就傳到祖先的身上。再來,他所念的是無量光佛,這個無量光不受地獄的障礙,所以阿彌陀佛的無量光,隨著我們的念佛,而到達我們心念的對象。我們的心念在祖先,我們的祖先在天堂,阿彌陀佛的光明就到天堂去度,我們的祖先在三惡道、在地獄,阿彌陀佛的光明就隨著我們的心念到地獄去。所以說 「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悉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因為救度十方眾生、救度阿鼻眾生是阿彌陀佛的心願,所以說:「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阿鼻地獄的眾生有兩種:一種是過去世造作五逆,現在已經在阿鼻地獄受苦了;另一種是現在正在造作五逆,臨死的時候,他就頭下腳上地栽到阿鼻地獄去。這兩種眾生,阿彌陀佛都要救他。如果已經墮落阿鼻地獄的,必須要靠緣,因為他墮落阿鼻地獄往往都是很痛苦的,他的身心只有痛苦的感覺而已,沒有其他的念頭,你跟他講什麼,他沒有心情聽、無力體會,他只有一個痛痛痛、苦苦苦的感覺,所以需要靠親人或靠其他的緣,其他的緣就是佛菩薩到那個地方去為他們說法,去放光消他們的苦。

  至於現生造五逆還沒有墮落地獄的人,除非他能夠現在回心轉意,改頭換面,徹底懺悔,從今改過自新、重新做人;不然的話,必須要等到臨終,人家幫他助念;再不然的話,已經墮落了,必須等親人為他念佛超薦。像這樣的眾生都能夠念佛往生,那豈不是沒有一個人不能念佛往生?也就是所有的人都能念佛往生了。從這個淺明的事理可以啟發我們念佛往生的百分之百信心。

  第九點:「顯不論何人、何時、何處、何緣、何心、何數,都能念佛,都能往生,都具念佛功能。」

  請大家翻開《無條件救度》第134頁。我來念,大家聽。

  「顯不論何人、何時、何處、何緣、何心、何數,都能念佛,都能往生,都具念佛功能。」

  下品下生的內容,給所有修行人很大的啟發,很大的希望,很大的信心,很大的安慰,很大的歡喜、鼓舞、感恩、讚歎。

  下品下生的極重罪人,迫在臨終恐懼、慌亂、痛苦、不安之際,只是念佛十聲,便乾坤轉移,長揖娑婆,高登極樂。以此推論,則不論何人、何時、何處、何緣、何心、何數,但能念佛,都能往生,都自然具足念佛必有的功德、功能與作用。

一、不論何人:男女、老幼、僧俗、善惡、平生、臨終、中陰身、三惡道。

二、不論何時:二六時中。不論白天,不論晚上。

三、不論何處:佛堂、房間、浴廁,不論淨穢之地。

四、不論何事:士農工商、行住坐臥、一切諸緣。

五、不論心境:善心惡心、定心散心、清淨心、污染心。

六、不論何數:從多向少,從少向多,徹至臨終。出口就念,想到就念,念念不捨。養成念佛習慣,讓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念佛。

  這是就第九點:「不論何人、何時、何處、何緣」顯示念佛是非常方便的。如果誦經,不認識字就不能誦,沒有經本不能誦,沒有適合的地方也不能誦;除此之外,另有一些經典,誦的時候,必須也要身心清淨,同時要找個清淨的地方才適合誦,咒語也是一樣。拜懺要有人帶,參禪更要有禪師教導;要行善積德,也必須要自己有錢、有能力,而且有對象讓我們布施,所以都需要某些相對的條件來配合。只有念佛是不用任何條件。

  第十點:「顯為極惡最下機,說極善最上法。故淨土法門,法是易行疾至,益是無上涅槃。」 這裡還是請大家看《無條件的救度》143頁。

  「法然上人在《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十一讚歎念佛章》說:「下品下生是五逆重罪之人也,而能除滅逆罪,餘行所不堪。唯有念佛之力,堪能滅於重罪。故為極惡最下之人,而說極善最上之法。」這一段意思是說,這個下品下生五逆重罪的人,要以其他的法門來滅他五逆的重罪,是不可能的,所以說:「餘行所不堪,唯有念佛之力,堪能滅於重罪」,他這樣的人只有念佛才能滅他的罪,其他的法門再怎麼樣高超殊勝,他一方面做不來,另一方面沒有時間,同時也滅不了他那樣的重罪。

  所以下品下生等於是釋迦牟尼佛開顯為極惡最下劣的人、最卑賤的人所說極善、最上之法,再沒有比這個法更超越了,所以說是極善最上,表示念佛是八萬四千法門當中極善最上的,確實也唯有這個法門能夠消五逆的重罪。

  接下來,請看:「此文在於顯明念佛功德超絕,能滅極惡重罪。」所謂念佛功德超絕,超就是超越、絕就是絕對;「超絕」兩個字顯示念佛是超越所有法門,甚至是絕對性、不可能比較的,所以叫做超絕。

  接下來,請看:

  若論眾生根機,雖謂千差萬別,可歸納為四類:

一、利根無逆罪,如阿難等;

二、鈍根無逆罪,如般陀等;

三、利根造逆罪,如闍世等;

四、鈍根造逆罪,如下品等。

  這四句以「利根的有沒有造罪業及鈍根的有沒有造罪業」來比較,是從根機上來講的。

  再來,若論法門數量,雖謂八萬四千,亦可歸納為四:

一、勝而非易,如華天禪密;

二、易而非勝,如淨土要門;

三、非勝非易,如小乘阿含;

四、亦易亦勝,如弘願念佛。

  「勝而非易,如華天禪密」,華就是華嚴宗,天是天台宗,禪是禪宗,密是密宗,這四個宗派在八大宗派當中是比較盛行的,它的教理是很殊勝,但是一般都做不到,所以它殊勝而不容易,就是難行道。

  再來「易而非勝,如淨土要門」,淨土宗分兩門,一個是要門,一個是弘願門。要門就是要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六度萬行,再迴向往生極樂界。這個比難行道容易,為什麼呢?你平時做一件善事也是六度萬行之一,迴向也能夠往生。可是因為沒有完全信受彌陀救度而專一靠彌陀萬德洪名,所以即使也會往生到極樂世界,但是都往生在胎宮裡面,所以說容易但不夠殊勝。

  其實,極樂世界只有一個土,叫做報土,但是有兩個境界。一個是胎宮,胎宮是譬喻,譬喻說他還不能見佛聞法,好像還在母親的子宮裡面還沒有出生,還不能夠見天日。另有一種是專稱彌陀佛名,有彌陀的萬德,到極樂世界就能夠立刻見佛聞法,不在胎宮裡面。這種教理比較微細,必須要融會貫通《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和祖師的闡釋,才能夠理解。

  「第三、非勝非易」,它不是劣,跟世間法比,也是很殊勝,可是若跟大乘來比,就沒有大乘的殊勝;說困難,也不是很困難,可是也不容易,那個是小乘的教理,就在阿含經典當中。

  「第四、亦易亦勝」,又是容易又是殊勝,這個弘願念佛就是淨土宗的弘願門。弘願門就是指念佛,弘是弘廣,廣大到沒有一個邊際,廣大到即使是會墮落阿鼻地獄的五逆惡人,臨終十念一念,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就是弘願門。如果是要門的話就不能,要門需要靠他自己的力量修其他法門來迴向。下品下生的人要臨終了,他沒有時間,而且他根機很拙劣,本身又很苦,這時要他學其他法門絕對不可能,可是只要念佛,剛好他做得到,這一句佛號具有萬德在裡面,他當下一念,當下就接收了阿彌陀佛的萬德。

  這個「萬」不是數目字的萬,這個萬是「具足」,具足能夠成佛及消業障的功德;也是圓滿超越的意思,能夠圓成佛道就已超越六道輪迴。所以淨土法門是橫超的法門。

  這一句萬德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法藏菩薩時代,經過五劫的思維,規劃出四十八個大願的藍圖,又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積植菩薩的無量德行,來圓滿這四十八個大願。

  圓滿四十八個大願,歸納起來就是圓滿三個重點。第一個,圓滿他成為阿彌陀佛這樣的一尊佛;第二個,圓滿了極樂世界的這個淨土,也就是報土;第三,圓滿了這一句名號,可以送給所有的眾生成佛,因為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為所有眾生、十方眾生所完成的。

  這句名號已把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都融攝進來,因此我們只要專稱彌陀佛名,自然就已啟動這句萬德洪名的功能。所以,只要我們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就等同領納了阿彌陀佛兆載永劫所積植的菩薩無量德行。

  阿彌陀佛所做的一切都是清淨的、無垢的、不生不滅的。而我們所作的,再怎麼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老實講都是虛假的,因為凡夫的心是混濁不清的,再怎麼樣精進苦行,功德還是有漏、有限的。我們所作的功德跟阿彌陀佛的功德怎麼能比呢?不能比!那要怎麼擁有阿彌陀佛的功德?很簡單,我們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就能夠擁有了。一般修行與念佛比較起來,無異天差地別,所以善導大師就說:「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較。」完全不能比較,原因就在這裡。

  一般的理解是,下品下生的人他只是念佛而已,感覺功德好像很小,不像人家持種種戒、修種種苦行、誦很多經、拜很多懺,而且根機銳利,能夠深入經藏,能夠上台講經說法。其實還是念佛功德最超越。這一點往往是一般人思維不來、相信不來的,怎麼講呢?

  善導大師之所以寫《觀經四帖疏》,就是因為那個時代幾個很有名的大師都是學問很深厚,但是由於不太了解阿彌陀佛救度的道理,都是站在自己法門的立場,以自力的觀點,按自己所領悟的去解釋淨土的經論,結果錯誤了,導致很多人都不想念佛了。所以善導大師不得不慨然地來寫這部《觀經四帖疏》,《觀經四帖疏》出現之後,念佛的人就逐漸多了,所謂「念佛之聲音溢滿長安之城,使得滿城斷肉」,這都是起因於善導大師善於引導指正。

  接下來,請看文章:「『為極惡最下人,說極善最上法』,即是顯明『佛出世本懷』。

  人名『極惡最下人』,極惡最下人即是逆謗,顯明機之真實相。」既是極惡最下人,就表示再也沒有比五逆謗法更下劣、更卑賤、更罪惡的人了。顯明機之真實相的「機」就是指我們,我們的真實相貌就是這樣的,而這樣的人正是阿彌陀佛急切所要救度的對象,這樣的人也唯有依靠阿彌陀佛的救度才能夠避免墮入三惡道、才能夠解脫輪迴,甚至快速成佛,不然的話,只有陷入阿鼻地獄的份了。

  再來,「法名『極善最上法』,極善最上法即是念佛,顯明法之真實相。」所以在這裡說了兩種現象,一種顯機,一種顯法。機包含逆謗,包含逆謗的話,表示所有的根機都是彌陀救拔的對象;法只有一個,就是念佛,念佛能夠救度所有的根機。可見念佛這一種法是極善、最上的,是登峰造極的善。

  接下來,「此機法二重,彰顯淨土宗乃佛法登峰造極之教。以近而言,是淨土三部經的宗要;以遠而論,乃佛教一代經之本懷。」釋迦牟尼佛說了很多的經典,由近而論,是以淨土三部經為淨土宗的核心經典。從遠來講,釋迦牟尼所說的種種經典,也是意在顯明淨土三部經。淨土三部經在講什麼?在講這句名號的功能,可見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代經,也是這句名號的註解,這些註解就是導引大家轉向專一念這一句名號的前行準備,所以說就遠的來講,是佛教一代經的本懷。

  這個很容易可以理解。我們可以想一想,佛出現這世間的本懷目的,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說法。說法為了什麼?為了度眾。不然的話,難道會是為了顯明他學問高、口才好嗎?所以是為了度眾。就度眾而言,像我們這一種根機,一看其他的宗派、其他的法門,我們都學不來,只有念佛能夠學得來,能夠讓我們受用、讓我們解脫,那豈不是念佛就是佛的本懷、佛的目的?因為唯有念佛一法才能夠達到救度所有眾生的效用。就淺顯層面而言,這種道理可以容易理解,但若要徹底通達就必須融會貫通淨土三經,同時要依循善導大師這一個法脈來深入探討,才能夠完整理解。

  十一點:「顯彌陀悲救:根機極低──極惡最下機;方法極易──乃至十念法;利益極高──往生成佛益。」這一則講了三個重點:第一個講機,第二個講法,第三個講利益。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是連最低、最下的極惡根機也要救度,這是講機、講眾生。法是乃至十念的法。那麼利益呢?不但使他離開三惡道及三界火宅,更進而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報土,報土顯示往生就成佛,不須再經過時間、也不用經歷品位階級。因為報土是不生不滅,不假造作的境界,所以進入報土佛性就直接顯露出來了,亦即往生者由凡夫到成佛,沒有經過時間性與階位性。

  極樂世界是報土。如果以天台宗來講,判定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因為智者大師在《維摩詰經略疏》裡判十方的淨土有四種:一、常寂光土,二、實報莊嚴土,三、方便有餘土,四、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在這四種土當中,是屬於什麼土呢?智者大師判為凡聖同居土,而阿彌陀佛是化身,不是報身。因為這個是錯誤的,所以善導大師就引經據典來證明極樂世界不是凡聖同居土,而是報土,而且阿彌陀佛是報佛。善導大師引用《大乘同性經》,還有《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來做證明。這個在《觀經四帖疏綱要》裡面都有解說。

  所以就念佛的利益來講,是讓我們能夠往生成佛的利益。因此,欲掌握淨土法門的殊勝必須要看善導大師這個法脈的著作,如果看禪宗、華嚴宗、天台宗或唯識宗的解釋的話,那就不準確,甚至是錯誤的解釋了。也可以說我們中國淨土宗的流傳,到了唐朝末年、宋朝以後,所解釋的淨土宗往往是錯誤的淨土宗。為什麼呢?因為宋朝以後,善導大師的著作只剩下《往生禮讚》,及《玄義分》的部分內容,其他都不在了,而且《往生禮讚》看到的人也很少,況且被引用的只是其中的《玄義分》部分條文而已,其他的都看不到。

  宋朝以後解釋淨土宗最多的是天台宗,天台宗就是以天台的教理來解釋淨土,所以所謂「即心念佛」、「三止三觀」的念佛都不是純正的淨土教理。尤其是把《阿彌陀經》「一心不亂」解釋成為功夫上、禪定上的一心不亂,或者是斷除煩惱、破除無明的一心不亂,這完全都是錯誤的,根本與易行疾至淨土的念佛往生之道風馬牛不相及,因為一心不亂跟禪定功夫一點關係都沒有。

  因為「一心不亂」指專一不二、不雜的念這一句名號,很簡單,就這樣而已,自自然然就有阿彌陀佛的慈悲加祐。這方面,如以鳩摩羅什所翻譯的《阿彌陀經》配合玄奘大師所翻譯的《阿彌陀經》來看的話,經義就更加明顯,就不會被誤解了。

  所以宋朝以後,解釋淨土法門的種種論述都不純粹,即使是明朝蓮池大師所寫的《阿彌陀經疏鈔》(彌陀疏鈔),乃至蕅益大師寫《阿彌陀經要解》,裡面有一些解釋很好,但是有一些地方也誤解、錯解了,都沒有善導大師這個法脈純正。

  現在善導大師這個法脈回流到我們本土,也只不過是近一、二十年的時間而已,因此不管出家或者在家,接觸到的還不是很多。一開始講這個法門,或一開始接觸、聽到這個法門,就不自覺會打一個問號「咦!怎麼跟以前所講的不一樣?!」是啊!不一樣。

  我當初剛學的淨土也是傳統性的淨土法門,初接觸善導大師這個法門,一開始也是很訝異,隨後經過鍥而不捨地深入了解,才曉得唯有善導大師這個法脈才是純正的淨土宗。因此,如果沒有專門研究這個法脈,就善導大師的淨土教理和一般流傳的淨土思想來作比較的話,他也不敢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說正確或不正確。因為他不曉得、沒有把握,畢竟都是祖師大德講的,都是以佛法來解釋的,所以雖然有區別,但都是屬於淨土教理。如果只是這樣,沒有進一步去釐清,那他就會一直處在模稜兩可的含混情境之中了。

  接下來,請看十二點:「顯三業無功,完全佛力,絕對他力,毫無自力;名號獨運,稱名獨達。」。「三業無功」、「絕對他力」或是「名號獨運,稱名獨達」這幾個詞句,一般如果沒有學這個法門,對這幾個名詞是沒看到、沒聽到、也不了解的。但是這幾個名詞卻是淨土宗的內涵,也是淨土宗的特色。

  一個法門必定有它的宗旨與特色,如果沒有它的宗旨的話,這個法門就沒有目標、沒有方法,不能形成一個體系,也不能完成它的理論,自然不能形成一個法門。所以任何一個法門,基本上都必須要有宗旨與特色。你這個法門跟其他的法門相比較的話,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這些不一樣的地方是比人家好、還是比人家差,這就是特色。如果沒有特色的話,就都一樣啊,何必來學這個法門呢?

  那麼淨土法門的特色是什麼?如果用一個字來表達的話,就是「易」,容易,用兩個字來表達的話,就是「易勝」,容易又殊勝的意思。如果容易但不殊勝,那就可有可無;假設殊勝卻不容易,我們高攀不上,望塵莫及,也只有望洋興嘆而已。淨土法門是易行道,也是殊勝的法門,因此,這個易不單單指容易的易,還包含殊勝的勝在裡面。

  如果再講特色的話,就是講「他力」。他力的「他」不是你我他的他,這個他是專指阿彌陀佛,從娑婆到極樂世界,百分之百、完完全全都是靠阿彌陀佛的佛力、願力、功德力。我們除了業力之外,什麼力量也沒有,更沒有清淨的功德力。

  有人說淨土宗是二力的法門。所謂二力就是自力、他力二力和合,甚至用譬喻的說,好像一隻鳥要擁有兩隻翅膀才能高飛,車子要有左右兩輪才能行走,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的力量,也要我們的力量。當然如果從某一個角度來講,也可以說得通。但徹底來講的話,都是彌陀的力量。為什麼?極樂世界是誰創造的?阿彌陀佛創造,沒有絲毫加上我們的力量或者行善功德在裡面,那麼阿彌陀佛本身、他的成佛也是靠誰的力量?靠他本身,我們也沒有輔助他一點功德力量。

  我們到極樂世界,雖然我們有發願「願生彌陀淨土」,有念佛「專稱彌陀佛名」,所謂信、願、行,深信、切願、力行。從信願來講,從念佛本身來講,這是我們自己所做,這是我們的力。雖然這樣,但我們只不過是隨順阿彌陀佛而已啊!

  阿彌陀佛呼喚說:「十方眾生啊!速生我剎受安樂啊!」我們隨順他的救度,我們答應他、我們接受他的指引,所以我們願生彌陀淨土。然後阿彌陀佛說:「你要乃至十念的念佛」。乃至十念就是說上至一輩子,還有下至臨終的十念、一念。簡而言之,乃至十念,就是從遇到這一個法門之後,就專一不雜地念這一句彌陀名號。所以不論從信願念佛,或從娑婆到極樂世界,都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都是隨順阿彌陀佛的救度。好像從此岸到彼岸是坐這一條船,完全是這一條船的力量,我們只是隨順這個船主人,船主人說:「你們上船,我把你們載到涅槃的彼岸。」那怎麼上船呢?你念佛就是上船了。所以我們就是念佛,坐上彌陀的本願船。

  從娑婆的此岸到涅槃的彼岸,都是彌陀本願船的力量,不是我們的力量。從這一點來講,豈不是完全靠佛力、絕對依他力嗎?再者,我們所念的佛號也是阿彌陀佛所完成的,更何況我們念的時候,還很懈怠,還是妄想、雜念不斷,因此我們之所以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完全是這一句名號單獨的運作,所以說:「名號獨運,稱名獨達」。

  這一節就先講到這裡。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