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慧淨法師 通俗講演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通俗講演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2019年7月13日講於淨土宗板橋念佛會

 

  各位法師慈悲,會長、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是板橋念佛會(善導林)十週年喜慶的日子,念佛會在這裡,一眨眼已經過了十年。這裡雖然小,可是是一個真正的道場。

  所謂「道場」,就是修行、得道、成佛的地方。即使是一般的寺院,但如果不是弘揚彌陀救度的法門,那也只是讓眾生跟佛法結個緣而已,因為未來還要繼續輪迴。在輪迴當中,就有可能在某一生某一世墮落三惡道,所謂「一失人身萬劫難復」,這樣要等何時何劫能夠再度獲得人身、聞到佛法?即使獲得人身聞到佛法,沒有遇到彌陀救度的法門,還是重複著過去,又再結個緣而已,那永遠都在六道裡面輪迴。

  必須是他生而為人,而又遇到了能夠讓他在今生今世解脫成佛的法門,那這個法門的地方就是真正的道場。

  這裡,是專弘、專修彌陀救度的法門,我們無力解脫,正好阿彌陀佛就是要救度我們這樣的眾生,因此我們親近這樣的道場、這樣的法門,這一輩子就能夠解脫輪迴。到了極樂世界,就一定成佛,可說到了極樂世界,就是成佛。為什麼?這是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的功德,所以這裡是真正的道場。也可以說,只要有這個法門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道場。因為我們這個法門是講當生成就、一世圓滿,這一輩子就能夠解脫的。

  一般講解脫,只是解脫三界六道輪迴,要到達成佛、廣度眾生,還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累積「福」「慧」。可是我們不用,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在兆載永劫、積植無量德行當中,已經為我們十方眾生準備好了福慧兩方面的功德,並且將所有的功德容納在這一句六字洪名當中,賜給所有眾生;只要有人遇到了、信受了、信佛念佛了,當下就成就了出離輪迴,成就了往生成佛──這都來自於阿彌陀佛的悲心願力。而我們這個道場就是弘揚這樣的法門,大家把這樣的法帶回家去,那自己的家就是道場,弘揚到哪裡,那個地方就是道場。

  有關彌陀的救度,善導大師特別以「機法兩種深信」來說明。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這一張講義,講義的內容較多,今天當然不可能解釋完,只能約略講述,不過大家可以帶回去利用時間薰習。

  這個法門是我們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我們一對一的關係;而且眾生碰到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遇到了眾生,彼此就會結合在一起,好像有一塊非常強的磁石,只要是鐵針就一定會被吸引,彼此結合在一起的。這種結合的內涵與現狀,善導大師就以兩種深信來做說明。兩種深信一方面是顯示我們眾生真實的面貌,一方面也顯示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

一者決定深信: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首先是「機深信」,「機」就是根機,也就是指我們信受彌陀救度的眾生。機深信就像是一面法鏡,照出我們真實的面貌。我們要看清自己是做不到的,必須假藉鏡子,佛法就是一面明亮透徹的鏡子,而且像X光一樣,一到鏡子的面前我們身體的五臟六腑就統統顯露出來了。我們凡夫的內心是怎麼樣的?就是貪瞋癡三毒具足。這樣的眾生內涵是怎麼樣?善導大師就是用「機深信」的鏡子來照亮我們。

  這段「機深信」的法語可以分為三段: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三段都是同樣在說一件事情。

  第一段,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這是現在式。現在,我們在這個世間得到人身、遇到佛法──可是到今日今時,還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到底罪惡是什麼樣的罪惡?後面會講。

  第二段,決定深信「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這是過去式。自從無始以來,我們生生世世、世世生生在這六道輪迴,而且輪迴當中是「常沒」。「沒」就是三惡道,「浮」就是人道、阿修羅道或者是天道,這是善導大師以六道苦海來做為譬喻。善導大師說「常沒」,就是說無始劫來,眾生是沈沒在三惡道的多,即使現生生而為人,但失去人身又會墮落三惡道,所以說常沒常流轉。這種機的內涵,唯有祖師才能夠講得出來。

  善導大師的師父是道綽大師,道綽大師的師父就是曇鸞大師。曇鸞大師是何等人物啊,《高僧傳》記載,南朝的梁武帝尊稱他為鸞菩薩,常向北方來頂禮曇鸞大師,因為曇鸞大師他出生、出家、弘化的地方大部分是在山西五台山太原的地方;而北方魏國的皇帝,也尊稱曇鸞大師是神鸞,「神」就是神奇不可思議。這樣的一位大德,對自己是怎麼樣的表白呢?他說:

我從無始循三界,為虛妄輪所迴轉;
一念一時所造業,足繫六道滯三途。 

  也就是說,起心動念都是在造業,而所造的業往往都是在三惡道的多。曇鸞大師都這樣的表白了,何況一般的眾生更是如此。可是一般眾生看不清自己,善導大師就跟我們提示,要我們有這樣的了解與認知。

  第三段,決定深信「無有出離之緣」,這是講未來。曠劫以來到今時今日常沒常流轉,而未來也無有出離之緣。「無有出離之緣」這六個字,背後的含義是很隱微的,透露出我們沒有解脫的希望。

  現在的學佛者,不管是出家、在家,無非是「盼望未來」。什麼意思?現在的修行,只不過是起步,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可能一發心就立刻圓滿,還盼望著這輩子修不能成就,就下輩子,甚至認為成佛是三大阿僧祇劫的,這個就是盼望未來,未來的希望。認為只要一輩子、一輩子生生世世都維持人身,都學佛修行,肯定是一世勝過一世的。這是一般學佛者、修行者的觀念。

  一個人假設沒有這個觀念,可以說就不是一個修行者,不是一個學佛者。因為學佛本來就是要成佛的,成佛以短程時間來講先要脫離六道輪迴,然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廣修六度萬行,才能到達成佛的境界。所以成佛最基本就是要有出離心、解脫心(解脫道);在出離心、解脫道的基礎之上,再加上發菩提心,然後行菩薩道,這是大乘佛教的通途,共同的軌則。也就是說共同的一個方程式,共同的一個路程,否則就不是大乘佛教。

  可是善導大師說,未來也沒有出離的內、外因緣──沒有出離的緣,也沒有出離的因。想想,如果我們沒有出離的因緣,內心將會如何?將是沒辦法形容的悲苦。

二者決定深信:
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阿彌陀佛為十方眾生發下四十八大願,目的就是要救度十方眾生,對阿彌陀佛而言,他要救度十方眾生是平等沒有差別的,而且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那接下來,問題就在我們眾生了:我們是否有遇到這一個法門?遇到了我們是否懷疑、籌慮?如果能夠無疑無慮而依靠彌陀的救度,那這一輩子就必定離開六道往生極樂,在極樂快速成佛。所以說「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機深信」的相狀如同善導大師所講的,自己是一個罪惡凡夫,而且是一個極惡、極為深重惡業的凡夫,沒有出離的功德只有沈淪的業力。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就有出離之緣,而不是「無有出離之緣」。所以我們要去體會,要去思維,去肯定,我們是這樣極惡的眾生,沒有功德力出離六道輪迴,自己對於出離、解脫生死沒有任何的能力。善導大師這樣講,目的是一方面要我們自覺,一方面要我們捨掉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脫輪迴的這種不正確的觀念。因為這個觀念不捨掉的話就會被自己所耽誤,而且甚至誤他。

  那「法深信」呢?就是深信彌陀的願力,必定能夠讓我們離開輪迴,往生極樂,善導大師說「乘彼願力」。「乘」,就是乘託、依靠的意思,如同坐車、坐船或搭飛機,既然坐上了船,搭上了飛機,就把全身的重量,乃至所有的行李,完全放在車子上、船上或飛機上。法深信也就是這樣,我們深信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的願力就好像本願船,或一部很大、很舒適而且萬無一失的飛機。登上了這一條船,或這一部飛機,對於離開六道生死輪迴,對於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就完全的交託給阿彌陀佛。

  「機」來講,自己完全無力,絕對無力;「法」來講,阿彌陀佛完全有力,絕對有力。所以自力跟他力比較的話,自力完全無力、絕對無力,而他力是完全有力、絕對有力。「他」,就只有指阿彌陀佛的救度。

  「機」跟「法」是淨土宗特有的名詞,為什麼把「被救度的眾生」稱為「機」,而把「能救度的阿彌陀佛的願力」稱為「法」呢?

  「機」就是機器的意思,顯示是被動的、能夠動的;而它之所以能動,必須是外來的力量操作,自己無法運作。所以「機」就顯示「能動、能變」。

  「法」就是阿彌陀佛救度。「法」,它是一定的、永遠不會改變的。阿彌陀佛要救度眾生,不可能只一生一世就改變或消失;阿彌陀佛無量壽,顯示在時間上,貫穿過去、現在、未來,永恆地要救度眾生;阿彌陀佛也是無量光,顯示在空間上普遍地、平等地、沒有差別地要救度任何聖人、凡夫、善人、惡人、會修行、不會修行、心清淨、心不清淨、有功夫、沒功夫、有功德、沒功德、有學問、沒學問、有道德、沒道德的所有眾生,統統平等。所以阿彌陀佛是無量壽光,他是永恆、不變的。

  阿彌陀佛浩浩蕩蕩存在宇宙當中,他的光明沒有障礙地遍照十方世界,就是在調攝十方眾生──他不能成人的,讓他早一點遇到成人的機緣;生而為人的,讓他儘量遇到好因好緣,近一步遇到佛緣來學佛,然後引導他來學淨土法門;學淨土法門,認識阿彌陀佛的願,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想往生淨土,可是對阿彌陀佛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信受,阿彌陀佛就再一步步調攝,讓他百分之百的信受。所以,我們眾生都是被佛所調攝、引導,由不信而相信,由剛強而柔軟。所以「機」是能動、能變的,而「法」是永遠不變,因此能夠熏習、調熟我們眾生。就好像太陽高高在上,不變不動,可是地上的萬物,就能夠被溫暖的陽光調熟,使它由青澀而紅軟,然後自然成熟掉落。

  因為彼此是這一種相狀,所以才把信受彌陀救度的眾生稱為「機」,彌陀救度本身稱為「法」。唯有淨土法門有這樣的教理,其他的法門就沒有這一種關係與名相。其他的法門都是靠自己的力量,不靠佛的力量,或者即使有靠佛的力量,也只不過是祈求佛加持他,對他來講,主力還是在自己本身。所以,我們這一個法門,了解到無有出離之緣,就是自認自己完全無力、絕對無力,必須要寄託一個完全可靠、完全有力、絕對有力者身上。其他的法門,雖然也有念佛、也有持咒、也有拜懺,卻是求佛加持他,消他的業障,增他的福德智慧而已。對於修行、解脫、成佛,還是認為完全靠自己。而淨土宗完全是靠阿彌陀佛。

  這「二種深信」雖說「二種」但並不是兩個不同的東西,而是同一個東西,同一個東西裏面有兩種內涵。也就是說,在「信」的當中有這兩種內涵。

  也因為這樣,所以善導大師把一個信心分別為「機的深信」與「法的深信」。這也就是一開始所說的,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跟我們,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不離的關係,也就是「機法一體、佛凡一體」。

  所謂對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的信心是指──信無有出離之緣的我們,依靠阿彌陀佛絕對有力的願力救度,必定往生淨土成佛。簡單來講,就是深信阿彌陀佛的願力,要救度,而且能夠救度像我們這樣毫無力量修行、只有罪業的眾生脫離輪迴。信我們完全沒有力量,信阿彌陀佛完全有力量。這種信是一體的。

  如果不相信自己完全無有出離之緣,一定會誤認自己有力、想靠自己的力量,這樣到最後恐怕就來不及了。為什麼?臨終時才曉得自己雖然一輩子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可是到死的時候一點力量都用不上;雖然一輩子修行,很有修行、很有道德、很有功德,到死的時候也一點力量都沒有,那時候就來不及。所以現在就要認識、了解自己。所謂學佛,最重要的根本就在於了解自己。

  聖道門講明心見性,之後從性起修,先斷見思二惑,再經三大阿僧祇劫,廣修六度萬行,累積福慧二莊嚴,直至福慧圓滿才能成佛。我們不是;我們是要了解,而且是深刻的自省自己是一個罪惡的凡夫、業障的凡夫,被煩惱層層蓋住,沒辦法明心見性。同樣的,所謂深信彌陀的願力,就是把自己的往生、解脫、成佛完全交託給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大慈悲,有平等救度十方眾生的愛心;同時他有願力,能夠沒有障礙的、容易的救度我們。所以是完全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就是深信彼佛願力、乘彼願力;如果不是完全信靠阿彌陀佛的願力,顯示對阿彌陀佛的救度還沒有完全、百分之百的相信,還不夠深信。所以,善導大師在這裡說,「深信」是絕對性的、毫無保留的、徹徹底底的相信自己無有出離之緣,徹徹底底的相信阿彌陀佛必定能夠救度我們,所謂「乘彼願力,必得往生」。

  善導大師「二種深信」的解釋,是來自於解釋《觀無量壽經》「三心」中的「深心」。《觀無量壽經》中說,如果發了三種心,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哪三種心呢?

第一,「至誠心」;

第二,「深心」;

第三,「迴向發願心」。

  「至誠心」,善導大師解釋說「至者真,誠者實」,也就是說「至誠心」就是「真實的心」。那真實的心是什麼樣呢?先從我們眾生這邊來看,再從彌陀那邊來看。

  怎麼說呢?因為《觀經》是一部救度凡夫的經典,也是顯示彌陀他力的經典。但是,《觀經》有談到自力的定善跟散善,也有談到他力的弘願救度;所以,善導大師解釋「至心」的時候,就從兩個角度來解釋,先從自力的心來解釋,再從他力的心來解釋。

  為了顯示眾生的虛假,善導大師一開頭就說「至者真,誠者實」,然後要我們「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不要刻意表現自己是個根機銳利、賢善、能夠精進修行的人。為什麼?善導大師說,眾生是「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眾生的內心是虛假,虛假跟真實是對立的,真實就不虛假,虛假就不真實。善導大師是用另一個角度切入。

  又說我們是貪瞋癡的凡夫,習氣很強盛,即使偶爾發起一念清淨真誠之心,但善導大師說「縱發清心,猶如畫水」,好像在水面上劃線,有劃等於沒劃一樣,所以說即使起了清淨心,有起也等於沒起。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底子都是貪瞋癡。所謂貪瞋癡就是有濁惡的念頭來污染清淨心,濁惡的念頭只要一天不消除,我們虛假的心就會一直存在。

  又說我們「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惡性難侵就是惡性難改、惡性難以減少)、事同蛇蠍。」逢緣遇境的時候,我們的心非常的狠毒,有一句話說「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眾生幾乎都有這樣的心,逢緣遇境就會有這樣的顯現。

  所以,善導大師說:

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

  九品含蓋一切眾生,眾生有大乘的根機,有小乘的根機,有世間善的根機,也有一輩子只造惡沒有行善的根機;所以,就有善善惡惡等種種機別。但是善導大師說,大家都一樣,都還是凡夫,之所以有上下品位階級的差別,是因為所遇到的環境不一樣,如果改變一個環境,那每一個人就是那樣了。

  善導大師這種解釋很合乎凡夫的心理狀態,凡夫的心理狀態就是這樣;因此,對於解脫這件事,我們就沒辦法「多多少少靠自己」,是完全的靠阿彌陀佛,靠外來的救度,自己一點也靠不上的。

  如果用譬喻,就是「起死還生」。當我們墮落大海掙扎喝水的時候,突然間來了一條船,有人把我們抱到了船上讓我們起死還生,在這個絕對關鍵的千鈞一髮之際被救起來,那個時候我們等於是「重生」──重新獲得了第二個生命,這樣的情況,心性肯定會大為轉變。

二種深信,即是信心決定,往生一定,已行走在彌陀保護的無畏之白道,佛光攝取的無礙之一道,機法一體,佛凡一體,過著大安心大滿足,念佛即生活,生活即念佛的生活。
其人心性脫胎換骨,心中常存歡喜與慚愧,能夠慈念眾生,加厚於人,讓美歸功,分怨共過,對人恩慈體貼,對己謙卑柔和。

  「機法二種深信」也有一個名詞叫「信心決定」。信心決定是顯示往生一定,就是說這個人一定會專一的念佛,專一的要往生極樂世界,不可能會希望下輩子再生而為人或生天。因為他已經墮落過。就好像善導大師「三心釋」最後以「二河白道」來做「三心」的總結論。我們走在二河白道當中,雖然說是一條白道,可是是很狹小的,而且左右兩邊有貪瞋的水火二河時刻都會來障礙。那阿彌陀佛說不用害怕,你儘管念佛走過來,我能夠保護你;除非不念佛,除非嚮往別的地方。否則,我們走在白道之上,就永遠被彌陀保護著。

  所以,這種信心決定(二種深信),就是走在阿彌陀佛保護的「無畏之白道」,同時也是佛光攝取的「無礙之一道」。因為阿彌陀佛光明保護我們不受我們業障的障礙,也不受天魔外道冤家債主的障礙。所以,這「二種深信」也叫做「無畏之白道」,也叫做「無礙之一道」,已經是機法一體、佛凡一體,我們與白道、與光明不分開,也就是跟阿彌陀佛永遠永遠不分開。阿彌陀佛的存在就是要救度這樣的我們,而我們也正需要這樣的救度,因此,這樣的我們過著大安心大滿足,念佛即生活,生活即念佛的生活。

  「其人心性脫胎換骨」,如何的脫胎換骨呢?──「心中常存歡喜與慚愧。」

  歡喜,這個歡喜是大歡喜,歡喜踴躍,為什麼?該死的人突然被救到了,閻羅王在審判的時候,突然天外來音,來了什麼聲音?「不要!不要!他是我的施主,他是仰靠我救度的人。回去!回去!回到極樂世界去。」我們當下就從閻羅王的手中被救到極樂世界,這種的歡喜是沒辦法形容的。

  慚愧,這樣罪惡的我們應該受閻羅王的審判刑罰,所謂牛胎馬腹,或者下油鍋、抱火柱的;突然間大轉變,不但都不用受果報,反而往生極樂世界成佛,所以自然會很慚愧、懺悔。

  一個有歡喜、慚愧的人,心就會柔軟;同時也能夠「慈念眾生,加厚於人」。為什麼?想到對方跟我也一樣都是無明所覆、長劫輪迴,都必將墮落地獄,而現在我已經被救了,但他還沒有,還在大海裡面掙扎,因而生起慈柔體諒的心。因為唯有病苦的人,才能理解病苦人的痛。

  而且,也會「讓美歸功,分怨共過。」為什麼?我們毫無功德,可是卻擁有成佛的功德,現在世間的一點好處,已經微不足道,就會願意讓給別人,不會起爭奪。

  「分怨共過」,論我們的過失,應該墮落地獄的,現在統統不用承受,反而接受成佛的大果報,所以對方有什麼過失,我們分攤也覺得不為過。為什麼呢?我們所分攤的這一些,跟生生世世以來所欠人的相比的話,我們所分攤的如同大海之一滴,而原本應該承受的如同大海。

  所以,真的信受彌陀救度,對眾生的恩慈體貼,自然就會流露出來;而且也會謙卑柔和,剛強不起來,傲慢不起來。為什麼?因為自己是一個從閻羅王的手中逃脫出來的人,怎麼還會剛強呢?所以這裡就說:

其人於世無爭,與人無忤,不會說是非、傳是非、較是非。
其人凡事認自己的錯,體諒包容,吃虧不較。
其人凡事為人設想,給人利益。

  講義最後:

世間都是罪惡苦惱凡夫,應互相體諒寬恕,彼此包容接納。

  這是一種勸勉。不過,若真的有「機法二種深信」的心,自然就會互相體諒寬恕。為什麼?我們是被阿彌陀佛體諒,被阿彌陀佛寬恕,所以就會體諒對方、寬恕別人。我們是被阿彌陀佛包容的,我們是被阿彌陀佛接納的,所以也會去包容別人的過失。別人縱使有冒犯,也不會認為他對我不好,生生世世以來我們欠別人的,今生今世被人家千刀萬剮都不足以償還,現在別人對我們這一點點,怎麼還會去計較呢?就不會了。

  可是,反觀自己,我們雖然走在這一條白道之上,但逢緣遇境還是蠻會計較的,而且脾氣蠻大的。是不是?一點都不像講義所寫的這樣。為什麼會有這種差距呢?那是因為我們曠劫以來習氣很深重,今生今世才開始遇到這個法門,所以逢緣遇境習氣就會立刻爆發出來。只是,比起以往,反省的時間比較快,會很快的慚愧——哎呀!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沒有信受之前,我們都認為在這個世間是有公理的,有正義的,有道德的,有法律的,你這樣不對,你這樣無理,都想爭一個理,論一個「是」與「非」。遇到了這個法門,有機法二種深信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信心決定,得生極樂。謝謝大家。

  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