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第二篇 淨土信仰
皈命彌陀
  1. 三寶猶如暗室的明燈,歧途的指南,苦海的慈航,火宅的甘霖,貧者的寶物,病者的良藥。皈依三寶:如囚出獄,如子歸家,如迷趨覺,如苦得樂,如墮反升。


  2. 學佛首先要「皈依」,但是皈依不是目的,皈依只是初步、基礎,皈依的究竟目標是要成佛,如果學佛或皈依的目標不是成佛,那麼他就不是真正的學佛,也不是真正的皈依。
    念佛也是如此,如果念佛的目的不是為了成佛,那他就不是真正的念佛。


  3. 皈依是真正信佛學佛的開始,是學佛的第一課,也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信佛學佛乃至成佛,要從三皈依開始。三皈依也是學佛成佛的基礎,所謂「萬丈高樓從地起」,若無地基,五層十層乃至百層高樓不可能穩固;若無三皈依,要脫離三界六道輪迴乃至成佛,那是不可能的,可見皈依三寶的重要。


  4. 凡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者,即是真皈依、大皈依、無上皈依。


  5. 淨土宗之本尊乃西方願王阿彌陀佛,其佛格為報身報佛,是酬報因位之願行而萬德圓滿之佛。雖謂報身佛,實則三身(法、報、應)圓具於一身之高妙報身佛。


  6.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祂發願要救度每一位眾生,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特色是:
    (一)主動而來,不必我們請求拜託。阿彌陀佛在無量劫之前,就主動為十方眾生發願,建設極樂世界,修行完成救度十方世界眾生的功德。祂當時為我們發願,我們並不知道,當我們輪迴在地獄或是餓鬼、畜牲道時,我們都不知道阿彌陀佛已經在為我們發願修行了。
    (二)平等無差別:不分出家人、在家人,不分有修行的人、沒修行的人,不分善人、惡人,阿彌陀佛的救度都沒有差別。佛心冤親平等,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哪有分別說你是高僧我就救你,你是一位下劣根機,一生沒有行善積德,我就不救你,沒有這些差別觀念的。
    (三)絕對無條件:任何人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這種心一生不變,就已經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獲得必定往生的身份。於此娑婆世間,凡事都是有條件的,譬如說要當人,必須有守五戒的條件;要升天,必須有十善的條件;要移民奧克蘭,更有一些條件,獨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需要條件的,只要你當下真的信受彌陀的救度,願給彌陀救到極樂世界去,從此就專稱這句名號,就已經被阿彌陀佛救度了。這不是我們修行的能力,是阿彌陀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7. 所謂「無緣大慈」,緣就是條件,無緣就是無條件的大慈悲,救度不能救度的人,這種慈悲才是大;如果有不能救度的人,那麼這種慈悲跟智慧就有範圍了,就不是大了。阿彌陀佛的救度,是絕對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而且阿彌陀佛已經完成了救度我們的功德能量,因此祂才成佛的。


  8. 各宗各派的本尊是不一樣的,我們這一宗的本尊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除了南無阿彌陀佛之外,不作他想。所以我們這個法門是唯以阿彌陀佛一佛為獨一無二,可以說是獨尊獨一的法門。
    何故安置本尊?罪惡深重之我身,感念阿彌陀佛救度之恩深,同時對阿彌陀佛歸依之情切,渴慕阿彌陀佛,仰望阿彌陀佛,深切渴仰之餘,不知不覺深生欲瞻仰佛身萬德之尊容,欲頂禮佛身莊嚴之妙相,因而以萬德莊嚴之彌陀妙相,作為本尊,安於佛堂,日夜瞻仰頂禮,表達渴慕仰望之情,這是念佛人歸依之心的自然流露。


  9. 我們禮拜時,對象只有禮拜南無阿彌陀佛,祂是我們唯一的本尊,其他諸佛菩薩都不是我們的本尊,那可不可以禮拜?當然可以禮拜,只是我們不是專門的、常常去禮拜這些佛菩薩。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禮拜阿彌陀佛是一種身心性命的歸投、依靠彌陀的救度,所以對阿彌陀佛是感恩戴德的禮拜;對其他諸佛菩薩的禮拜心情就不一樣了。那這樣是不是對其他諸佛菩薩的不敬呢?其實不是,反而是「順佛教故」──隨順諸佛的教導。


  10. 我們的本尊,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本尊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本尊」是信仰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只可有一,不可能有二有三。尤其是極樂世界是彌陀所建的,救度眾生的願是彌陀所發的,我們之所以能夠離開娑婆往生極樂,也是單單由於彌陀一佛獨自成就,所以我們這個法門的本尊,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一佛,無論是稱念、禮拜、讚歎、供養,或者思惟、觀想,都是專一南無阿彌陀佛。


  11. 我們的本尊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因此我們所遵從、供奉、供養、禮拜、讚歎、稱念的,都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一佛,所謂「唯此一尊,無二無三」。


  12. 所謂「皈」就是「歸投」;「依」就是依靠祂,信任祂,在祂懷中得到安穩,這樣他就能夠登上彼岸,解脫生死輪迴的苦難。總結而言,我們皈依三寶其實就是皈依「南無阿彌陀佛」。因為無論是十方諸佛或是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娑婆世界,都是要勸導我們、引導我們最後歸投、依靠「南無阿彌陀佛」。


  13. 善導大師說:「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
    「歸命」是阿彌陀佛呼喚我們歸回極樂故鄉的命令,這是從佛那邊來解釋的;再者,「歸命」就是歸順阿彌陀佛呼喚我們回極樂故鄉的命令,阿彌陀佛的命令我們不違逆,我們歸順祂,這也是歸命的意思。
    所以「南無」是「歸命」,而「歸命」有二種意義,一種是從佛這邊來解釋,一種是從我們眾生這邊來解釋。眾生在這娑婆世界,受著六道輪迴,可以說極其無常,如果歸投至阿彌陀佛無量壽的生命當中,就能夠跟阿彌陀佛同樣無量壽,不再輪迴生死,而且永恆存在。所以,「歸命」也可說是將我們這個無常、造罪、污穢的生命,歸入阿彌陀佛永恆、清淨的生命,而與佛同體,跟阿彌陀佛一樣成為無量壽、無量光。


  14. 以何心情皈依:一、真誠、恭敬、殷切心。二、了解三皈、清楚表達。三、鄭重其事,以期圓滿究竟。


  15. 一般來說,如果感受到佛法的好處,而想更進一步虔誠學佛的話,都會皈依。如果還沒有皈依,表示對學佛、對念佛、對將來要往生極樂世界的心還不夠懇切與殷重。


  16. 我們皈依三寶,皈依佛,就是皈依「南無阿彌陀佛」;皈依法,就是皈依阿彌陀佛本願救度的法門,佛是「南無阿彌陀佛」,法是「本願救度之法」,那麼淨土呢?是阿彌陀佛的淨土,也就是報土。每一個學這個法門的人,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都沒有階位高低的種種差別。所謂「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每一位往生的,都是由阿彌陀佛正覺花所化生的菩薩。所以學這個法門的,往生的淨土都相同,蓮花也相同,因為我們的法門是「一佛一法一淨土」。


  17. 「寄花五淨,風日不萎;附水靈河,世旱不竭。」道綽大師這句偈的意思是說,將我們這個無常的、生滅的、輪迴的生命,歸命於南無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是無量壽,而且在極樂世界永不輪迴──生命超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而永恆存在,就無所謂壽命長短了。


  18. 衣服若髒,清洗則淨;東西放久,要晒太陽,否則會發霉。罪過要發露懺悔,懺悔則清淨。眾罪如霜露,懺悔能消除,所謂「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念佛即是懺悔,若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即是根本皈依、根本懺悔。可謂一皈永皈,一懺永懺。善導大師說:「念念稱名常懺悔」。


  19. 彌陀的慈悲是,即使我們不曉得念佛,沒有意願依靠祂,阿彌陀佛一樣很懇切的一直在我們面前,甚至跟我們合掌、要求我們、拜託我們,希望我們稱念祂的名號,依靠祂,讓祂救度到極樂世界去,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也是所謂「大慈大悲」的地方。


  20. 「除苦惱法」在於彌陀本身,凡是全憑彌陀救度的業深障重之苦惱眾生,其苦惱立即消除,決定往生,不斷煩惱得涅槃,此後只要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21. 將我們罪惡的生命、污穢的生命、生死的生命,歸入阿彌陀佛功德的生命、清淨的生命、無量壽的生命,才就叫「歸命」。


  22. 歸命阿彌陀佛,就是用我們輪迴無常的生命依靠無量壽命的阿彌陀佛,永恆的阿彌陀佛,絕對救度的阿彌陀佛。此後就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沒有雜修雜行,這樣生死根源一刀斬斷,就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決定成佛!


  23. 念佛人身心性命完全歸付於彌陀,把我們卑微、渺小、無能無力的生命,污穢、罪惡的生命,無常、輪迴的生命,歸投依靠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阿彌陀佛,歸投依靠清淨無染、涅槃寂靜的阿彌陀佛,歸投依靠永恆長住、無量壽命的阿彌陀佛。歸命阿彌陀佛的人,是活在阿彌陀佛的佛心當中,是薰習著阿彌陀佛的佛心在過日子。阿彌陀佛就是他的主人,一切苦樂禍福的背後,有阿彌陀佛在承擔、在主宰,所以凡事不論順逆,他都會想到背後所主宰、依靠的阿彌陀佛,因此就不會那麼的憂悲苦惱,患得患失。


  24. 我們有沒有貪瞋癡?有沒有妄想雜念?如果沒有貪瞋癡、妄想雜念,那就是阿羅漢了!阿彌陀佛若是為了救阿羅漢,經過五劫的思惟來發願,經過兆載永劫來修行,豈不是沒有意義嗎?因為阿羅漢本身就可以離開三界六道輪迴,何必要阿彌陀佛救度?所以阿彌陀佛要救度的是五濁的眾生。
    我們因為有煩惱而慚愧、歡喜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同時因為我們有煩惱,所以才更加感恩阿彌陀佛的救度。凡是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要因為自己有煩惱、有雜念而感到退怯,感到往生不夠格而懷疑阿彌陀佛。如果這樣的話,豈不就讓阿彌陀佛非常的失望、傷心流淚。阿彌陀佛本來就是不嫌棄我們,才為我們發願修行、救度我們,所以只要任憑彌陀的救度,只要專稱彌陀佛名,不管自己有沒有清淨的心,有沒有一心的功夫,都不管。


  25. 「造罪是人,救度是佛。」既信佛力,自知其罪甚深,除地獄外,無棲身處;除淨土外,無得救法。在信受間,自知應懺悔而無懺悔心,應慚愧而無慚愧心,其罪惡實不可形容,如是之人,佛德薰心,心多柔軟,常仰念佛恩,欲以現生行「還相迴向」之普賢行,而深感心餘力絀。
    如是之人,欲善而不能,何況故意為惡,甚或以惡為莊嚴?斷無此理。若其藉口彌陀慈悲救度而放浪形骸,則可知其未深深體會機法兩種深信,非真實信者,未蒙佛恩,故其言行無佛德之薰習。


  26. 一旦墮落三惡道的話,那麼就是所謂的苦重、時長:痛苦非常的深重,而果報又非常的漫長,所以,要念佛!能夠誠懇的念佛,就是真正的皈依。


  27. 我們學佛的人,其實就是有一種懼怕的心才來學佛的。昨天晚上淨良法師說,他從小就有一股無以名狀的寂寞感,那種恐懼,又不曉得是有什麼不安。那種心理狀態其實是善根的發露。
    看到影子時的那種心理狀態,就是想嚎啕大哭。嚎啕大哭為了什麼?不知道,莫明其妙;或者是寂寞襲上心頭,好像一種淒涼的、寂寞的、感覺缺少什麼的那一種心理狀態。
    一個踏上宗教領域進而修行的人,都是事先有那種心路歷程。我們都會有那種心。如果能遇到佛法,那太好了;如果不能遇到佛法,就會悲哀地過一輩子,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所以,很多大文學家、大哲學家到最後都自殺,因為他苦悶的心中,找不到滋潤的甘露啊!黑暗的心中沒有光明照射進來呀!


  28. 病者善知識也,我依此病故,深生道心。亦依此病故,知無自力,唯有放開雙手,任憑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勉某蓮友)


  29. 不知我病之重,則不能感謝高明的醫生。不知煩惱病重,則不能感謝釋迦、彌陀、善知識的深恩。
    慶哉我身之病!越感自身苦,越愍同苦人;越生悲愍心,越知彌陀佛。知悲者,能悟佛之慈悲。喜哉我心之病!(勉某蓮友)


  30. 一個學佛的人,就要時時刻刻觀照自心,這樣才是一個學佛的人;當心念浮起的時候,自己要能察覺到,自己在察覺到當下的念頭時,當下要警惕自己就將這個念頭消解;但是,我們知道自己沒有這樣的消解力量,所以我們將這個念轉來念南無阿彌陀佛。


  31. 「皈」即回轉歸投,「依」即依靠信賴,亦有保護、救度之義。人若心有皈依,則身得安穩,遇難不驚,平安度日。如人溺水,忽見船來,乃歸投過去,上船安坐,依靠此船,蒙其救度保護。
    一切凡夫,都是沉溺在六道苦海當中,頭出頭沒,備受痛苦。佛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又說:「人生是苦」、「六道苦海」。沉淪六道苦海的眾生,三寶是救度的大船,只要真心歸投依靠三寶,進而依教修行,便能脫離三界火宅、六道苦海,甚至成佛。所謂:「生死為海,三寶為船,眾生皈依,即登彼岸。」


  32. 在歷史上出現在我們地球上的佛是釋迦牟尼佛,而十方世界亦有無量諸佛。皈依三寶,第一是皈依佛,以釋尊及十方諸佛為老師,可說光榮之至,慶幸之極。法──釋尊所說的經典,亦即宇宙人生的真理,修行的目標與方法。聞法修行,能明因識果,去惡行善,離苦得樂,脫出三界火宅,永離六道苦海,證悟涅槃寂靜而成佛。


  33. 以我們凡夫來說,連五戒都無法清淨受持,十善都無法圓滿力行了,更何況是證悟脫離輪迴的出世間法?這樣想來,我們根本不可能出離生死,這是令人非常悲痛的一件事,若能理解到這件事,他就會全心靈歸入彌陀的救度。


  34. 法藏菩薩當然知道造作三惡道罪業的眾生,靠他們自己的力量只能再度墮入三惡道,不可能往生淨土的。所以,祂要為我們成就功德,也就是不可思議的萬德洪名,讓我們只要稱念就萬不漏一,都能往生。等於是說:「我若成佛,國無三惡道,十方造罪眾生,乃至十念,稱我名號,必定往生;若不生者,我誓不取正覺!」


  35. 歸命有三重之意,就是「歸之命」、「歸於命」、「歸投命」。
    從阿彌陀佛那一邊來講,是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所發出的「欲生我國」的呼喚。阿彌陀佛自從為我們發下四十八大願以後,就一直在呼喚我們歸順祂的救度,所以從佛來講,是「歸之命」。
    「歸於命」:從我們來講,是「歸於命」,也就是我們對於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呼喚,我們不加反抗,而是隨順,阿彌陀佛說「欲生我國」,我們就「願生彼國」,這一種願生彼國的心,也就是歸命的心,就是歸順阿彌陀佛的呼喚。
    「歸投命」:把我們的生命歸投阿彌陀佛。這種歸命,可以說是最徹底的歸命。因為天底下最貴重的就是生命,能夠把自己全部的生命歸給對方,所謂「盡形壽,獻身命」,當然是最貴重、最徹底的。


  36. 真正學佛的人,必然是無常心深厚的人;有了這種無常心,他就會發起修行的願,經過一段時間,他更會發現,原來自己是一個十足的凡夫,善根很少,福德很薄,沒辦法靠自己修行。那個時候,他就會尋求假借外力使自己能夠解脫得度的法門。那麼,阿彌陀佛的慈悲誓願,是他最後的希望,是他絕處逢生、柳暗花明的救度法門。


  37. 阿彌陀佛是為我們發願的佛,是為我們修行的佛,是為我們建設極樂世界的佛,也是為我們完成往生極樂世界功德資糧的佛。


  38. 阿彌陀佛救了我們,不但救起了我們的生命,使我們不再繼續六道輪迴,而且是給我們無量壽的生命、無量光的生命,是給我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生命,給我們佛的智慧的生命。可以說,不但是給我們生命,而且是給我們那麼豐盛的生命,同時給我們極樂世界。


  39. 成佛是要生生世世、無窮無盡地行布施。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為了救度十方眾生、為了十方眾生都能往生成佛,而修菩薩六度萬行,祂為我們做的布施是什麼?在《悲華經》第九卷裏面,大意是這麼講的:阿彌陀佛為我們每一位怎樣來行布施呢?阿彌陀佛為我們布施的眼睛,如一恒河沙那樣多(恒河是印度的一條大河,其中每粒沙就表示阿彌陀佛為我們布施的一雙眼睛,那所布施的,就有恆河沙那麼多);為我們眾生所布施的耳朵,堆積起來如純陀羅山那麼高、那麼多;為我們所布施的鼻子,如毗富羅山那麼多;為我們所布施的舌頭,如大鐵圍山那麼多;為我們所布施的牙齒,如耆闍崛山那麼多;為我們所布施身上的皮,足以覆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地;為我們所布施的血,如四大海水;為我們所布施的肉,如千須彌山。不止一劫、二劫,而是不可思議兆載永劫以來,一直在為我們流四大海水的血、盡千須彌山的肉,難捨能捨,難忍能忍。最後圓滿了我們眾生所應該累積的布施,完成了我們眾生所應該成就的六度之中的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可說為我們修行、為我們六度圓滿、萬行具足,阿彌陀佛才成佛的。


  40. 阿彌陀佛無限量的功德能力,是以無限量的壽命跟無限量的光明作為代表,因此阿彌陀佛又稱為「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
    阿彌陀佛祂是永恆存在的佛,這表示在時間上超越過去、現在、未來,永恆存在,目的就是要救度任何時代的眾生。出生在過去的眾生,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已經往生極樂世界;出生在現在的眾生,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現在往生極樂世界;現在沒有機緣來信受,未來的眾生信受阿彌陀佛,將來往生極樂世界成佛。這表示阿彌陀佛救度眾生是過去、現在、未來都永不改變,因此,阿彌陀佛也叫無量壽佛──壽命無量。


  41.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我們念佛念念不捨,阿彌陀佛攝取不捨,彼此感應道交,這種眾生,願生極樂,專稱佛名,永遠都在彌陀的光明攝取當中。臨終的時候,光明就會讓他看得到聖眾,然後當下直接迎接他到極樂世界。所以從現在開始,一直到臨終往生,都在阿彌陀佛的光明當中,永不退墮,不受障礙,因為阿彌陀佛的光明是「無礙光」。


  42. 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無邊,沒有限量,照遍宇宙中無窮無盡的世界,在空間上救度任何地方的眾生。阿彌陀佛的存在,是盡虛空,遍法界存在的。阿彌陀佛的廣大是「其大無外」,沒有超越阿彌陀佛身體之外的一個存在的空間;同時「其小無內」,沒有一個小小的東西不是在阿彌陀佛的身體當中,所以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無邊。同時在空間上救度任何地方的眾生。不分你是佛教徒,或是回教徒、基督教徒,或者無宗教信仰的人,阿彌陀佛照樣都在他的身邊,等待機緣要救度他。


  43. 在經典上說念佛的人阿彌陀佛「常住其頂」,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不捨」,而且「諸佛護念」,觀音、勢至都如影隨形來保護我們,所以同樣要尋求依靠,我們要尋求徹底的,絕對可以依靠的,那就是靠阿彌陀佛。


  44. 人生信仰是最重要的,信仰是一個修行人的生命。我信仰只有佛教才能夠解脫六道輪迴,只有佛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理,這就是信仰。
    八萬四千法門我相信只有阿彌陀佛為我發四十八大願,為我發「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願。十方諸佛雖多,我心中只有阿彌陀佛一佛;八萬四千法門,我心中只有南無阿彌陀佛救度一法,才能夠讓我離開六道輪迴,不但離開輪迴,還能往生成佛。其他的佛、其他的法都沒有。
    所以我們就將此身心性命──生死輪迴的性命,全部都投靠阿彌陀佛,唯有阿彌陀佛一佛,是我盡形壽、獻身命,解脫生死輪迴、快速成佛的依靠,沒有二佛,沒有三佛,沒有其他的法門。
    既然這樣,這種信仰就是你的生命,有信仰你就有生命,沒有信仰你就沒有生命,沒有解脫的生命,沒有成佛的生命。信仰對我們來講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父母對我們重要,兒女對我們重要,丈夫妻子對我們都重要,但是最後都會捨我們而去。與我們同在的,就只有南無阿彌陀佛,只有我們自己的信仰。


  45. 一個人生命中如果有「南無阿彌陀佛」的依靠,他即使貧困的睡在橋下,他都甘之如飴。一個人生命之中如果沒有「南無阿彌陀佛」的依靠,雖然貴為王侯將相,或者是對社會有豐功偉業的貢獻,他的內心之底不可能有平安、有喜樂。因為人生無常,面對臨終的時候,他的身份、功業,其實都不能了脫生死輪迴的,那個時候就正如《無量壽經》所講的:「大命將終,悔懼交至。」


  46. 阿彌陀佛與我一體,他的成佛依靠我的往生,我的往生依靠他的成佛,如蘆葦相依相靠,缺一即倒。除了阿彌陀佛,十方諸佛無此誓願。


  47. 不論何人,只要念佛,佛入我心、我入佛心;我與佛、佛與我,機法一體,不相捨離。


  48. 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佛,如共命鳥,兩命一體,互相依存。


  49. 彌陀的淨土、彌陀的本身,以及眾生的救度這三項內容,都在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當中。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早在十劫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就已圓滿無缺了,因此阿彌陀佛祂也成了能夠救度十方眾生的佛。


  50. 阿彌陀佛,心涵太虛,光照宇宙,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以眾生之心為心,以眾生之境為境;不論何人,不論何時,不論何處,只要當下憶佛念佛,阿彌陀佛即時與他同在;佛心入其心,佛光照其身,毫不揀擇,毫無差異。


  51. 在《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極為崇高讚歎阿彌陀佛說:「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十方諸佛的光明與阿彌陀佛是不能比較的,光明是智慧之相,其實佛的智慧慈悲都是一樣的,法身是平等平等的,只是每一尊佛當初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時所發的願行各有不同,因此所成就的度眾能力範圍也就有所不同。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表示救度眾生的願跟力在十方諸佛當中是超勝的,是諸佛所不能比擬的。


  52. 每天一早起來,眼睛一睜開,心中所想的,就是如何的來為自己追尋五欲──我們的起心動念,無非都是貪瞋癡,都是跟五欲境界相呼應的,這樣的十方眾生,怎麼能以自己的力量、功德,進入極樂世界那樣殊勝高妙的淨土呢?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功德,不可思議的能力,以及阿彌陀佛本身的光明,是十方諸佛當中最尊第一,所以說「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因此,我們理所當然應該知道,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一尊佛,這樣念起佛號來,心中就有一種歡喜,有一種安慰、安心感。
    總之,學淨土法門的人,都是以阿彌陀佛為我們的本尊,做為我們所禮拜的唯一對象,同時也以阿彌陀佛為我們稱念的唯一行門。


  53. 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佛呢?阿彌陀佛是為眾生發願的佛。《無量壽經》說:「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所以,阿彌陀佛是為眾生五劫思惟發願的佛。
    阿彌陀佛也是為眾生永劫修行的佛。《無量壽經》說:「以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阿彌陀佛也是為眾生開法藏的佛。《無量壽經》說:「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阿彌陀佛為十方眾生完成脫離三界六道輪迴、往生極樂淨土成佛的功德,並使其能夠廣度十方眾生,所以說「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阿彌陀佛也是一位荷負群生的佛。《無量壽經》說:「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阿彌陀佛也是令諸眾生功德成就的佛。《無量壽經》說:「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所以,阿彌陀佛成佛的本身,就是使我們眾生成就往生成佛的功德。
    阿彌陀佛是念佛必生的佛。第十八願說:「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彌陀既已成正覺,眾生稱念必得生。
    阿彌陀佛也是攝取不捨的佛。《觀無量壽經》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眾生不論他是善惡賢愚,只要念佛,阿彌陀佛光明照耀他、保護他、等待他、接引他。
    阿彌陀佛是臨終來迎的佛。《阿彌陀經》說:「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凡是專一不二執持名號的人,不管他罪福多少、功行高低,臨終佛與聖眾自然來迎,即時往生彌陀報土。
    阿彌陀佛是諸佛之王的佛。《無量壽經》說:「阿彌陀佛是諸佛中之王也。」
    阿彌陀佛也是光中之尊的佛。《無量壽經》說:「光明中之極尊也。」又說:「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礙光佛,是主動、平等、無條件救度十方眾生的佛,是跟念佛眾生機法一體的佛。


  54. 我們念佛人跟阿彌陀佛親,不是因為我們念佛人念佛了,就跟阿彌陀佛親,或者是我們有佛性所以跟阿彌陀佛親,或者我們發四弘誓願、行六度萬行,所以就跟佛親,都不是這樣。是因為在十方三世恆河沙數諸佛當中,有一尊佛祂為十方眾生發下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願,所以才跟十方眾生有了這種親緣。也就是阿彌陀佛為十方眾生發了「只要祂成佛的話,必定使十方眾生稱祂的名號而往生祂的極樂世界,如果不能夠使十方眾生稱祂的名號,而往生極樂世界,祂就不能成正覺,就不能成佛」。因為有了這個願,所以自自然然的跟十方眾生,尤其是跟念佛人,就有了比父精母血的父子母女之親還要更親的關係。


  55. 念佛的人跟阿彌陀佛的關係是無間的,不念佛的人跟阿彌陀佛就間斷了,因為你不念佛,就沒有那三種緣,也沒有機法一體的關係,所以是有間斷的。
    但這並不表示說,我們念佛人,睡覺的時候沒有念佛,那就跟阿彌陀佛有間斷了!而且,大部份的人,不可能白天無時不刻稱名念佛不斷,比如思考動腦筋、與人談話、做複雜事情時,稱名就會間斷。但如同一位全心全意在醫院關注照顧生重病住院兒子的母親,即使人不在病房兒子身旁,必須處理其他事情時,但心思可說仍全在她的兒子上;念佛人的心念也是如此,全心全意在阿彌陀佛上,做事說話時表面上念佛看似間斷,當事情過了,我們的心自然又恢復到憶佛念佛來,所謂「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這個就是無間之意。


  56. 我們凡夫怎麼跟阿彌陀佛親,跟阿彌陀佛近呢?阿彌陀佛的慈悲,我們也思惟不來;阿彌陀佛的智慧,是佛的境界,我們也理解不來;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我們也觀想不來;阿彌陀佛的功德,阿彌陀佛的神力,我們更不能理解。可是因為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萬德洪名,是「名即法」,是「名即體」,所以稱念這一句名號,就跟祂的本體互相感通道交,祂的本體就會顯現,所謂「應聲即現」,因為這一句彌陀名號,是名即體。
    再者,這一句彌陀名號,同時也是「名即光」,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光明,所以善導大師說:「光明名號」。因為「名即體、名即光」,所以阿彌陀佛就以稱名為祂的本願,使得凡是念佛的人,他只要稱名,就順佛願;只要稱名,就與佛親;只要稱名,就蒙光攝取。


  57. 念佛者跟阿彌陀佛,是既親又近、既近又親的。可以說,時時刻刻都與佛同在,與佛同出入,與佛同起臥。其實,佛本來時時刻刻都在十方眾生的面前,就好像無線電波,不論何時都在這個空間,可是電視不開,螢幕就不出現。所謂「煩惱障眼,雖不能見,大悲無倦,常照我身。」只是個人的因緣、磁場,各不相同,所以有的能見到,有的不能見到而已。


  58. 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立即知道,光明馬上照耀我們,立刻就與我們同在。然而我們想念父母,父母未必知道,也沒辦法立即在我們旁邊,所以念佛的這一種親,比世間父母的關係還要親,親到什麼程度呢?是親到一體不離,相融在一起的,這就是「念佛與佛,機法一體」。所以,宇宙中跟我們最親的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念佛人如果曉得這個道理的話,就會很自然的、發自內心、很親切的來念南無阿彌陀佛。


  59. 父母的心是在兒女的身上,父母如果有事情離開了家庭,身在外面,可是心卻仍掛念著家中的孩子。即使年齡老大了,一百歲的父母,心還是掛念著七、八十歲的兒子,尤其是兒女如果離開了,離開得越遠,往往想念得越深,可謂「相處若無事,別後倍相思」,不管他到了哪裏,即使到了地球的另一端,父母的身在這裏,可是心卻是在那裏,關懷著他們,繫念著他們,他們的苦樂禍福可以說都會觸動著父母的神經,使父母的生活受到影響,這個就是「親」。
    念佛人跟阿彌陀佛就是有這一種「親」的關係,學這個法門,就只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心只有繫念在阿彌陀佛身上,不可能繫念在其他諸佛、菩薩、法門、經咒上,這個就是「親」。


  60. 人生最根本的恐懼是「死」,這恐懼若沒有消除,則一生無論如何成就擁有,都不滿足。十方雖都有佛,但這恐懼只有彌陀能安之。經言:「一切恐懼,為作大安。」又說:「拔諸生死,勤苦之本。」異譯之《大經》亦言:「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根本的煩惱,心底的恐懼,接觸到彌陀五劫思惟的悲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誓言,所有苦惱、恐懼,當下轉為喜悅與安慰,悲喜之淚不禁奪眶而出。曠劫以來的無邊罪業,立刻消除;永無窮盡的生死輪迴,當下休止。


  61. 不管我們自認為是善也好、惡也好,只要完全投靠阿彌陀佛,願生極樂世界,專念阿彌陀佛,現在就是身在娑婆、心在極樂,不再輪迴了!現在就是極樂聖眾之一,而且跟阿彌陀佛一體不離,跟阿彌陀佛同起臥、同出入。因為這句名號的功德在我們心中,我們在阿彌陀佛的光明之中,這就叫「機法一體不離」,而且是從現在直到臨終。


  62. 念佛是自然相續的,體會到彌陀的救度之後就會自然地、很喜歡念佛,把一生當中最重要的看成是念佛,興趣、嗜好就會轉,轉成喜歡念佛喜歡聽佛號,其他都淡然無味。所以要體會彌陀的救度而歡喜,不要因為自己達不到目標而苦惱,否則就等於背道而馳。


  63. 不論何人,只要對彌陀救度生信,這種信心即是「無上信心」。阿彌陀佛的救度是我們必須要信受、不得不歸信的,因為除了歸信彌陀,我們別無出路。其他法門即使不信,彌陀救度必須生信。信者得生,不信不生;信即解脫,不信即輪迴。所以說,阿彌陀佛的淨土是修行者、乃至所有眾生最後的依歸。


  64. 阿彌陀佛的存在,已經十劫了,祂是為了什麼?為了救度眾生!以救度眾生為阿彌陀佛的志願;以救度眾生為阿彌陀佛的事業;以救度眾生為阿彌陀佛的法樂;以救度眾生為阿彌陀佛生命的全部。


  65.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彌陀十劫的存在,如果不是為了救度眾生,或者不能救度眾生,則彌陀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


  66. 法喜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理解彌陀的悲心救度,自然就會有法喜,而要理解彌陀的悲心救度,可以從教理下手。另一種是嚐到了念佛的甜味,也會有法喜。


  67. 因有彌陀主動救度,我們方得以重生,才有新的生命;所以,內心要尊彌陀為主人,進而把彌陀名號掛在嘴邊。這是,「心理上的法擇」。


  68. 我們既然了解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願心,就不應該自卑說:「唉!我修行不好,恐怕不夠格往生極樂世界。」就不應該有這種自卑下劣的心。每位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對象,如果能夠了解這一點,那麼阿彌陀佛這第十八願,就是我們最後的希望、光明與安慰了。


  69. 有一句話說「事非經過不知難」,經過幾年、幾十年,有心修行,才會發現,每過一年,更看清自己不但不會修行,而且真的很卑劣,真的是卑下根機。那也顯示,阿彌陀佛超發的大願,是以極善最上的法,來救度極惡最下的根機。阿鼻眾生,其惡最重,其罪最深;但,只要念佛,阿彌陀佛也能救他,因此,彌陀佛名,被讚為「阿伽陀藥」。阿鼻眾生,若非彌陀佛名的阿伽陀藥,則永無可救。故知念佛一法,無一人不堪修,無一人不能修。


  70. 阿彌陀佛不僅能使心地清淨、會修行的人往生極樂世界成佛,阿彌陀佛也必須同時能使造下了阿鼻地獄之業的眾生,甚至已經墮落阿鼻地獄、受無盡痛苦的眾生,也能往生極樂世界,才算是無限的、無盡的大悲。無窮無盡、不可限量、諸佛也不可能推測的大悲,叫做「無盡大悲」。「無盡大悲」,另一種版本說是「無蓋大悲」,就是:阿彌陀佛的這種大悲是覆蓋十方諸佛,同時是十方諸佛所不能覆蓋的;尤其是一切眾生沒有不受彌陀大悲的庇蔭覆蓋的,所以叫做「無蓋大悲」。


  71. 一個念佛人,他既然已走在白道上,一定是前進不退,相續不斷的念佛,念念不捨的念佛。念佛已成為他的生命、他的全部,所以只要是走在白道上的人、受阿彌陀佛救度的人、往生決定的人,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會和以前完全不同。他人生的最終目的,是要往生極樂世界,不再來輪迴。
    而且他知道,若沒有「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名號,自己一定會墮落輪迴;他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名、利、地位、財富,因為這些轉眼成空。只有「南無阿彌陀佛」能讓他了生脫死,往生成佛。因為對「機」、「法」的深信,以及對「念佛」的體會,他的娛樂及習慣也會自然改變,念佛將變成最輕安、最大的娛樂。


  72. 能發出離心是「大丈夫」,是真「出家人」,是真「學佛者」。但能真正發起出離心的人少之又少,其他絕大多數的「常沉惡道,永在輪迴」的眾生要怎麼辦?阿彌陀佛老早就已深深知道我們就是這樣的眾生,承受常沒常流轉之苦,而感同身受的說:「眾生苦惱我苦惱,眾生安樂我安樂。」因而發了「不論何人,都必定救度」的本願。


  73. 《金剛經》、《普門品》、《地藏經》、《法華經》……內容都非常好,可是這些經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沒有關係。除非是要瞭解《金剛經》在講什麼道理,《地藏經》在講什麼道理,《法華經》在講什麼道理,這樣可以去看、去誦。可是一個念佛人,心中必須非常清楚,往生極樂世界並不是靠這些。當然,一般人誦經的目的,多是希望消業障,往生時希望可以有幫助,可是這樣就已經是不專了,就已表示他的心對阿彌陀佛是有懷疑的,因為他對名號的功德不瞭解,也不瞭解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一尊佛。
    總之,修學淨土法門就是要完全信受阿彌陀佛,完全依靠阿彌陀佛,也就是專念阿彌陀佛。這樣的意思不是說其他的佛菩薩或善行沒有功德,而是說,要往生極樂世界,就要完全依靠阿彌陀佛。


  74. 生命中必須要有阿彌陀佛的依靠,除了阿彌陀佛的依靠之外,其他的都靠不住。其實人生在世,有形的、無形的都不能作為我們的依靠。我們即使學問再怎麼高深,到臨終的時候,這些所懂的學問都不能讓我們依靠;我們的修養道德再怎麼好,怎麼優秀,可是到臨終的時候,這些也不能夠讓我們依靠,最後能夠讓我們依靠的就只有「南無阿彌陀佛」。


  75. 一個修行人不為名、不為利、不為人家的讚歎,只是純純粹粹的老老實實的為自己的生死輪迴預作準備,其他的都是虛假的,到最後都成空,所以願做一個靜默往生人,是非常有智慧的。


  76. 阿彌陀佛的本願,要救度我們離開三界火宅,現在如果不衝過這個大火,聽聞此法門,將來生生世世、世世生生,也必定受三千大千世界的地獄之火所灼燒。為一勞永逸解脫輪迴,為了快速成佛,再怎麼辛苦,也值得付出。


  77. 南無阿彌陀佛與其他諸佛迥別,面對五濁惡世的貪瞋凡夫、極重惡人,十方諸佛無此願力可救,無此淨土可容;十方諸佛中唯有彌陀一佛有此願力可救,有此報土可容,故彌陀的超世願是超越十方三世諸佛所沒有的「弘願」。
    當我沉溺大海,無力上浮,即將滅頂,南無阿彌陀佛躬身跳入海中把我抱上岸來,不但使我重生,且獲得不退轉。當我將墮地獄,始發現南無阿彌陀佛已在此佇候十劫。在這三學不成、三毒難斷的當下,聞到了直來的悲喚,於是大安心大滿足地行走白道,過著生活即信心、信心即念佛的日子。


  78. 阿彌陀佛不但將我們看成祂自己,甚至將我們看成祂的父母,為我們承擔曠劫以來所負業債。祂為我們開法藏,使我們成就功德,現世脫離貧苦,免除厄難,一切恐懼,轉為大安;未來往生安樂淨土,永離六道輪迴。如是悲願,諸佛雖多,唯有彌陀一佛而已。故諸佛菩薩中,唯有彌陀與眾生緣份最深、最親、最近。


  79. 當嬰兒出生,還不會坐,也不會站,除了把他放在搖籃,就是懷抱在手中、胸前,母親是這樣的養育他、照顧他,即使他在地面遊戲,母親的視線也都時刻不離地觀照著他,深怕他碰到危險物品,或者是陷入坑洞,這個就是慈母之心。
    同樣的,每個念佛人都等同是彌陀的嬰兒,阿彌陀佛的佛身充滿整個大宇宙的光明,是永遠不可能捨離他的,阿彌陀佛永遠看著我、照顧著我,時間一到就迎接我們到極樂世界繼承祂的佛位。


  80. 在宇宙之中,真正瞭解我們、包容我們、體諒我們、不嫌厭我們,甚至不惜污染,親自跳進五濁惡世的苦海抱住我們,救我們到岸上的,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阿彌陀佛智慧無量、慈悲無盡,我們的苦,我們的業力、身不由己,祂都看到了,都聽到了,都知道了。祂是佛,沒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冤親平等,自他一體,把我們每個人都看成祂的獨生兒女、看成祂自己。像我們這樣煩惱強盛、業障深重,心性剛強、難調難伏的眾生,無人可救,無處可歸,慶幸有彌陀主動、平等地救度,又建設極樂世界讓我們眾生有歸依處。不管是聖人、凡夫、善人、惡人,只要到了無為涅槃的極樂世界,所有的煩惱,就會完全被融化;就像路面上的水,不管清淨的、骯髒的,一旦進了大海,立刻跟大海的水一樣;再怎麼樣的破銅爛鐵,一旦投入大冶烘爐,就立刻變鐵成金,轉凡成聖。


  81. 如果不想念佛,則表示歸命的心有問題。要知道:往生之事非常重大,一生目的即在這裡。


  82. 對一個念佛人來說,沒有什麼比「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更重要的了。它的重要性,就像是我們的生命,有佛號就有我們的生命,沒這句佛號就沒有我們的生命。因為沒有了這句佛號,人死之後就會到閻羅王那裡去受審判,那就非常悲慘了。


  83. 皈命彌陀展現在念佛當中。


  84. 在世上有苦難,在佛裏有平安。在彌陀懷抱中,我們舊事已過,重獲新生;黑暗永離,光明常照。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