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第二篇 淨土信仰
深信因果
  1. 不管是大乘、小乘、聖道門、淨土門,因果都是最基本的。一般所講的因果,是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之所以得什麼果,是因為曾經種什麼因。天下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因果」兩字是簡單的稱法,完整的稱法是「因緣果報」,因緣果報的整個事件之來龍去脈其實是很微細,也很複雜的。但是要瞭解因果,可以掌握一個原則,就是「凡事都有因果」。不但要「相信因果」,而且要「深信因果」。


  2. 我們這一念心雖然狹小,也是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的。我們起一念或發一句語言,都會繞遍全宇宙,又回到我們身邊,時時刻刻都是因緣果報、有響斯應的時候。這就好像電視,轉到哪個頻道,那個頻道的節目自然就映現在螢幕上。你不轉,因緣不具足,那個果就不會產生。所以我們隨時都應善護當下這一念心。


  3. 佛教最基本的教法就是「因果」,什麼因果呢?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行善將來得到樂的果報,行惡將來得到苦的果報,簡而言之,就是善惡報應的因果。而且這個因緣果報不只是今生今世而已,是貫通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完整的講,就是三世因果。相信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就是相信佛教,沒有這樣的相信就不是佛教信徒了。


  4. 修行人修行一定要有一個基礎,就是「深信因果」,因為有深刻的因果觀念,就會時刻檢點、注意自己的三業行為有沒有違背因果?所謂「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點點滴滴都有因果存在,這個因果律在宇宙中是絲毫不會差錯的,它的準確度比電腦還要精密準確。
    我們起一個念頭看似無形無相,別人也看不到、聽不到、摸不著,但其實卻是非常有形相的,這個念頭當下就會反射出來,有一個無形的力量,比光速還要快的繞了整個大宇宙,然後又回歸到自己的身心上,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也有它的因果。更何況,起心動念雖然看不到、聽不到,卻是我們言語行為的根源、動力,一個念頭累積久了,就會有形無形地展現在言語上,甚至爆發在行動上。


  5. 佛法不只是哲學、理論,而是要讓人去實踐的法。一個真正想修行的人,必定是將佛法當作實踐之學,並援引於生活當中對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行為,否則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卑劣、渺小、罪惡之深。再看,如果沒有「因果業報」的觀念,即使是學佛,也不會把佛法當作解脫生死輪迴,甚至超凡入聖的重要方法,只是將佛法看作一種哲學思想而已。
    如果有「因果業報」的觀念,佛法的每一字、每一句,在他看來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心血、骨肉;每一字、每一句都流露出釋迦牟尼佛深切的悲憫之心。每一字、每一句都在提醒我們要出三界輪迴,往解脫的境界前進。佛法的每一句在他看來都有血、有淚,而不只是一種哲學、學問而已。所以《淨土三經》文文句句都是釋迦牟尼佛的血淚,都是阿彌陀佛的骨肉。他不是白紙黑字,不是死的,是活靈靈、活潑潑,生命活躍的。


  6. 佛法的基礎是六道輪迴、因果報應。一個人如果不相信三世因果,就不會相信佛法,對佛法的修持,不會產生原動力;唯有在心底確認、相信有六道輪迴,有善惡報應,有三世因果,修行才能離苦得樂,超凡入聖,不修行只有墮落三惡道去輪迴,必須要有這種觀念,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才會有原動力去學佛。


  7. 對於「因果」的觀念,一般人多認為是佛教的老生常談,並不算什麼,但其實也正因為是老生常談,才顯示它的重要性。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法叫做「一代經」;一代經教的一貫道理是什麼呢?就是「因果」兩個字。所以因果是佛教的骨幹和根本,離開了因果的道理,也就沒有佛教。講經說法的人,如果不知道因果,他就不能講經說法了,因為他所講的就會離開因果,也就離開了佛法。一個老實學佛的人,因為深信因果,就會精進修行;如果不知道因果,他也不會那麼老實學佛了。


  8. 宇宙之間,有自自然然、無可抵擋的因果報應的力量存在。「因果報應」是我們學佛的人應該要優先畏懼的。可以說在在處處、時時刻刻,都有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在監視,所以學佛的人要把畏懼因果擺在第一位,也由於畏懼因果才會想到尋求解脫三世因果。


  9. 學佛的人要了解,世上的苦樂禍福、成敗得失都是我們過去所造的業逢緣而呈現的,如果我們沒有造業,今天我們就成仙、成佛了,不會在這凡間輪迴。會在凡間輪迴,都是過去世造了種種的業,只是我們忘記了,但是因果不昧,時間一到自然受報。所以佛陀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做者是」。善業多者轉生為人,惡業多者墮落地獄,若念阿彌陀佛則靠佛力往生極樂世界。


  10. 愈至末法時代,世風愈趨下流;人心貪瞋癡慢日盛,社會殺盜淫妄頻傳;論其根本,皆由不知因果報應的事理。倘使稍知因果報應,則舉心動念,便能閑邪存誠;行事為人,不敢違背因果;人心因之純厚,家國終致安樂。


  11. 佛教的基礎是三世因果、善惡報應、六道輪迴,所以學佛者要「深信因果」,既是因果就要甘心領受,歡喜承擔,以之「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否則業上加業,永無了時。


  12. 念佛人凡事都應先檢討自己,如果沒有過去的因,就沒有現在的果;點點滴滴都是自己造成的,沒有可怨、可計較的對象。如果能這樣想,心就會比較平和,否則一定會不平、不滿、計較,是是非非越來越多。


  13. 一個人相信因果而行善積德、修行解脫,佛陀就稱讚他是「智者」,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不信因果,沒有行善積德,反而以他的聰明才智去為非作歹,佛陀就說這個人是「愚人」,因為如果他不是愚人,怎麼會去做這樣的惡業呢?


  14. 無論順境或逆境,都要有一種三世因果的觀念。順境要珍惜,進一步再去培養,而不起驕慢;逆境的時候,就要有一種償還冤債,隨順因緣的觀念。總之,凡事都抱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有責任心,有榮譽感;不要氣餒、不要悲傷、不要不平,即使在最後無可奈何的時候,也任憑彌陀的安排。


  15. 任何有形無形事件的產生與建立都必須要靠「緣」,所以佛陀說:「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家庭的美滿,團體的和諧,社會的安定,人心的淨化,也都要靠良好的緣,因此我們要隨時隨地儘量創造良好的緣,使得存在於生活中的一切都能夠獲得美滿、和諧、幸福的果。


  16. 一個人如果平常行善積德,甚至有重大的善業,往往在他臨終的時候,他要去的好地方,譬如說天堂,天堂的境界就會先顯現出來;如果是一個做惡多端的人,雖然他還沒有斷氣,往往也會先看到地獄的景象。那如果是一個「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的念佛人,往往也會在他臨終,將斷氣還沒有斷氣的時候,極樂世界莊嚴的景象,譬如說蓮花、金地、樓閣,就會先看到,這是一種自自然然的果報顯現。


  17. 既然有報應的事實,就表示所謂因果報應這個道理是真的存在的,我們就要檢討自己的起心動念、三業行為是善?是惡?惡跟善之間,是哪一樣多?


  18. 學佛之人,受授要有分寸,不可苟且,應知凡事無論巨細都有因果。權益之事,更不可侵犯,以免偷盜。


  19. 有一首因果偈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意思是說,我們身口意的行為所散發出去的善、惡波率是不會消失的,因緣會遇的時候,就會產生果報。至於緣什麼時候會到呢?那是不一定的,所以因果的報應是貫通過去、現在、未來的。


  20. 我們行善作惡所獲得的苦樂果報,根源都在於我們的心,也因我們的心才使我們造作身口二業的善惡,導致我們受苦跟樂的果報。


  21. 說人壞話,以為不吐不快,豈知對方報復可怕,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圖快意於一時,遺後患於無窮。「莫造口業」之佛誡,可不仰而遵哉!


  22. 自己心中在念佛,雖然沒人知道,但是佛知道。我們只要起心動念,佛就知道,鬼神也知道,天也知道,地也知道,法界都知道。因為我們的心一動,就好像往水面丟下一顆石頭,就會有水波,水波會顫盪出去,顫動到岸邊之後,又會由岸邊激回到我們心中來。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不論你是起好的念頭,或者是起壞的念頭,最後的果報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23. 淨土法門基本上要深信因果,然後「自覺愚惡,過於他人。」像《地藏經》所講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都是在犯因果。這樣的話,就能夠趣入這個淨土法門,這樣的話,也才能使氣質改變。


  24. 「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是宇宙人生的自然現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化的根本。若能「深信因果」,就會棄惡行善;若知「輪迴路險」,便思「求生淨土」。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