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經證.祖語
慈悲的救度
解釋慈悲
一、《觀經》言:「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二、《涅槃經》言︰「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所有善根,慈為根本。
 
三、慈悲為諸佛心念、佛道門戶、佛道根本,是所有善根根本、萬善根本、諸善中王、眾德伏藏、一切眾生所歸依處。慈悲之親,重於血肉,世世相隨,雖死不離。
 
四、與樂為慈,拔苦為悲。
《大智度論》言︰「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十地經論》言︰「慈者,同與喜樂因果故;悲者,同拔憂苦因果故。
給與眾生安樂之心是慈,拔除眾生憂苦之心是悲。
 
五、拔苦為慈,與樂為悲。
《涅槃經》言︰「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
《往生論註》言︰「拔苦曰慈,與樂曰悲。依慈故,拔一切眾生苦;依悲故,遠離無安眾生心。
給與眾生安樂之心是悲,拔除眾生憂苦之心是慈。
 
以上二說有異。本來慈悲是拔苦與樂,只要寄「慈悲」二字以表其心,則二釋何釋,皆可使用。總而言之,平等地憐愍愛念一切眾生之心的作用名為慈悲。
 
六、三種慈悲(三緣之慈悲,略云三慈):
《往生論註》言︰「慈悲有三緣:一者眾生緣,是小悲;二者法緣,是中悲;三者無緣,是大悲。」此三種慈悲出自《南本涅槃經》卷十四,《大智度論》卷二十、二七、四十及《佛地論》卷五等。
 
(一)眾生緣慈,又作有情緣慈、生緣慈悲。是見到現前受痛苦、現前罹災厄的人所起的慈悲,亦即見聞諸眾生各別苦惱的狀態所起的慈悲,名為眾生緣慈悲。
 
非但緣一切眾生而起慈悲,也是緣眾生相而起,即緣某甲某乙等眾生之姿而起,故云眾生緣慈悲。

即觀一切眾生猶如赤子,而與樂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聲聞、緣覺、菩薩)最初之慈悲亦屬此種,故亦稱小悲。
 
(二)法緣慈悲,指開悟諸法乃無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並非見聞到每個人各別的苦相,而是立足在一切眾生平等無差別之理上,而向一切眾生所起平等無差別之慈悲,名為法緣慈悲。
 
諸聖者破吾我相,滅一異相,觀眾生但為五陰假和合而起慈悲。亦即此等眾生,不知我空,妄起欲念,故聖者憐之,令隨意得樂。
 
法緣慈悲,係無學(阿羅漢)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薩之慈悲,又稱中悲。
 
(三)無緣慈悲,為遠離差別之見解,無分別心而起的平等絕對之慈悲,此係佛獨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發起,故特稱為大慈大悲、大慈悲。
 
並非以感情或理論為緣所起,是本然之性質而湧出的慈悲,名為無緣慈悲。這並非佛從欲望所顯現想要救度眾生的慈悲,是佛所持有的佛心自然活動所顯現的慈悲。譬如電燈明照室內,這並非為了照明而照,而是電燈本然性質能使室內煌煌而照明。從佛心自然性質所流出的大慈悲為無緣慈悲,因此,佛的慈悲是包容前二者的無緣大慈悲。
 
佛心不住有為、無為性中,不住過去、未來、現在世,知諸法不實、顛倒虛誑之相,心無所緣,故以其無緣佛心,愍念眾生不知諸法實相,往來六道,執著諸法,分別取捨,為此,令眾生得諸法實相之智慧。
 
佛陀之悲乃是以眾生苦為己苦之同心同感狀態,故稱「同體大悲」。又,其悲心廣大無盡,故稱「無蓋大悲」(無有更廣、更大、更上於此悲者)。
 
七、大慈悲加以分析,約有五要點:
(一)平等憐愛——如《大經》序分說「於諸眾生,視若自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同心同感同受。平等無差別地憐愍一切眾生,無可憎者,無可親者,無敵無朋,無親疏憎愛。此之慈悲,即是怨親平等、自他不二、自他一體。
 
(二)自引他苦——如《大經》序分所說「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他人的憂悲苦惱由自己接受,自己承擔他人的憂悲苦惱,即極深的悲愍心。
 
(三)全力以赴——策劃除其苦惱、使其安樂的方法,而盡其全力徹底救濟。
 
(四)特憐罪惡——憐愍惡人更甚於善人,憐愍逆己者更甚於順己者。如《梵網經》所說「菩薩於惡人所起慈悲心深於善人」之意。
 
(五)清淨無染——無人法二執,離名利心。
前所列舉四項,非出於追求自己名譽、功利之心,是從完全脫離名譽、功利心之清淨至誠心所流露。
 
        以上五個條件具備無缺的心性作用為慈悲心。
若只是愛,則隨順自己者固然愛之,不順而反抗自己者則不愛。慈悲如前所述,憐愍逆己者更甚於順己者。故愛與慈悲大異其趣。
 
八、佛菩薩的慈悲
《楞嚴經》言:「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
 
《大經》言:「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
 
《維摩經》言:「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癒,父母亦癒。
菩薩如是,於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癒菩薩亦癒。

可說:「眾生苦惱我苦惱,眾生安樂我安樂。
 
《雜譬喻經》言:「積大誓願,慈悲眾生,求頭與頭,求眼與眼,一切所求,盡能周給。

《華嚴經》言:
我為救度一切眾生,發菩提心。
我當於彼諸惡道中,代諸眾生受種種苦,令其解脫。
我當普為一切眾生備受眾苦,令其得出無量生死眾苦大壑。
我寧獨受如是眾苦,不令眾生墮於地獄。
以身為質,救贖一切惡道眾生,令得解脫。
 
《大經》言: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大寶積經如來會》言:
心或不堪常行施,廣濟貧窮免諸苦,
利益世間使安樂,不成救世之法王。
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

《莊嚴經》言:
為彼群生大導師,度脫老死令安穩。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九、彌陀悲救十方眾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不分別聖凡、善惡、賢愚、鬼畜獄;無怨無親,無憎無愛,怨親平等,自他不二;自他一體,機法一體,生佛同體;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以無緣大慈攝諸眾生。
 
生佛同體,自他不二,故此物即彼物,他行即己行。
彌陀願行即眾生願行,非無因;
彌陀功德即眾生功德,非他因;
彌陀之物即眾生之物,非他有。
如共命鳥,互同腹食。(共命鳥,一身兩命,識別報同。
此是淨土宗要關。(他力佛力,佛作我受,信佛救度,如石乘船。
 
十、佛念眾生,眾生念佛,佛生相念,不相捨離——佛生不離,機法一體。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