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宗法師 參、專文 〈一枚起請文〉釋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參、專文
〈一枚起請文〉釋
 

一枚起請文

法然上人/作  慧淨法師/譯

 

非中國、日本諸智者所言觀念之念佛;

亦非學文悟念心之念佛;

為往生極樂,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無疑,思「決定往生」而稱念之外,無別事也。

但,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

此外若存深奧,則外於二尊之憐愍,漏於本願。

欲信念佛之人,縱使能學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如同無智之輩,勿現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

以兩手印為證。

淨土宗之安心起行,以此紙為至極;源空所知,此之外全無別義。為防滅後之邪義,所知記畢。

源空御判

(《大正藏》八三.二三六下)

 

  我們先看「註」。(《念佛金言錄.附錄》此文之註) 

  此《一枚起請文》可謂法然上人絕筆之「遺言書」,貴重無比。

  這篇法語很簡短,但是特別重要,貴重無比。怎麼叫「絕筆之『遺言書』」呢?這是有典故的。

  法然上人於八十歲之正月二十五日午時往生,二十三日侍者勢觀上人請示而白言:

  也就是往生前的兩天,侍者勢觀上人向法然上人請示說:

  「念佛之安心,雖年來荷蒙教誨,尚請恩師親筆簡單地寫下肝要之處,兼作未來之紀念。」

  「有關念佛如何安心,多年來在上人座下,承蒙上人教誨,心中無有疑慮。不過,我仍然希望恩師能親筆簡單地把安心的緊要之處寫下來,上人滅後,我可以作為紀念」。

  法然上人欣喜應諾,隨即提筆,以一枚之紙寫下此文,

  「一枚起請文」,「一枚」就是一張小小的紙片,「起」是緣起,緣起於有人這樣請求,法然上人就寫下來。

  並且鄭重地以兩手蓋印,作為證明。

  按上手印,證明「這是我源空所瞭解的,是我寫的」。

  此情此景,不禁聯想到《大經》發起序中,阿難尊者起請,世尊宣說本願的殊勝法緣。

  此文自古以來皆謂法然上人顯示「出世元意」之文。所謂「出世元意」,即是大勢至菩薩之所以示現法然上人,而應化於此世的根本精神,亦即究極目的、唯一使命。

  此文字少義豐,品高詞美,簡要易解。淨宗宗旨盡在其中,彌陀正意一眼便知。

  一種信仰,如此簡單明瞭地顯示,實不多見。

  日本淨土宗信徒早晚課一定會誦念這篇《一枚起請文》,他們對《一枚起請文》非常尊重。它的意義特別好,特別能顯明淨土宗的核心。

  1980年,中日兩國佛弟子在香積寺舉行善導大師入滅1300週年的紀念法會,日本淨土宗佛弟子每人都專門抄寫了《一枚起請文》,送到香積寺的香積塔——祖師的靈骨塔,供養祖師。可見他們的心非常虔誠。

  往生前兩天,法然上人還有這麼好的狀態,精神健旺,頭腦非常清晰。他一輩子的教化,說長話容易,說短話,還要立即寫下來,這非常不容易,可見得法然上人的功力之深。一般人八十歲高齡,命終的前兩天不糊里糊塗就算不錯了。

  這段文總共有一百多字,可以分為六小節:一、簡非;二、顯是;三、釋疑;四、誡勸;五、印證;六、付囑。

  「簡非」就是簡別不是的,因為念佛是共通、共用的法門,所以各有各的解釋,先把不正確的理解排除在外,這是「簡非」;接下來顯示淨土宗說的念佛,正確的解釋是什麼樣的,叫「顯是」,顯明是這樣的;然後釋去人們心中可能存在的疑惑、妨難,叫「釋疑」;接下來「誡勸」,誡止什麼,勸導什麼;「印證」,印可證明;「付囑」,法然上人要滅度了,把這些交代出來:就是這六科。

  我們先看「簡非」。「簡非」有兩種:非觀念,非悟念。

  「非中國、日本諸智者所言觀念之念佛」,淨土宗說的念佛,不是中國、日本這些有智慧的人宣揚的觀念念佛。要觀念的話,一定要有智慧,以智觀境。而且這個智慧不是一般的世間智慧,乃是出世無漏智,這是不容易達到的。如果這麼理解念佛,就難了,我們都做不到。

  淨土宗講的念佛不是觀念的念佛。像《觀經》十六觀裡就有觀念的念佛,也有稱念的念佛。一般人都覺得觀念的念佛更殊勝,因為更難,也要求更有智慧,可能功德也更大。其實,這不是淨土宗彌陀本願規定的行法。

  第二個「簡非」,「亦非學文悟念心之念佛」,也不是廣學經文教理、大開圓解、能悟明心性的念佛。前面觀念的念佛,就整個大範圍來講,還屬於淨土宗之內的一種行法,但是只有智者才能做到。這裡的「學文悟念心之念佛」就是聖道門各宗所講的,比如禪宗開悟自心自性,所謂「自性清淨佛性觀」,也算一種觀;還有天台的止觀,唯識宗的唯識觀,這都屬於念佛的內容。蕅益大師《彌陀要解》把它稱為「念自佛」,也屬於念佛,是念自性佛。

  下面一段是「顯是」。

  「為往生極樂,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無疑,思『決定往生』而稱念之外,無別事也」,這就是淨土宗的念佛,不是為了開悟,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目標。方法呢?唯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是觀念。加了一個「唯」字,有「排除」的意思,就是只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而已,不是其他的。「而無疑」是代表安心。

  「思『決定往生』而稱念之外,無別事也」,重新說一下信行。「思『決定往生』」,這是內在的信心;「而稱念」,外在就稱念彌陀佛名,除此之外沒別的事了。其實這句話很好懂,淨土宗念佛是為了往生極樂,方法就是稱念這句名號,安心就是沒有懷疑,知道決定往生,做的事就是口稱彌陀,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事。

  前面說「為往生極樂,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般人還容易做到;後面說「無疑,思『決定往生』」,這要多多聽聞才能決定,不然的話決定不下來。如果決定不下來,就不能做到「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覺得這樣不夠,還要修點別的功德來補充,讀誦經典,拜懺,這樣就不單純,會鬧出很多事。

  下面這段是「釋疑」。可能有人還有懷疑,「只是稱念,除此之外就沒別的事了。但是,其他的先不說,不是還有『安心、起行、作業』,還有『三心、四修、五念』嗎?」所以下面就解釋。

  「但,所謂三心四修者」,「但」是轉折。淨土宗的經文和祖師的法語都說到「三心、四修」,不過這當中要正確理解。

  「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我們只要心中有這樣的想念,知道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這樣三心、四修都含在裡面了。「三心」是安心,「四修」是作業。

  我們知道《一枚起請文》很短,才一百多字,如果再濃縮的話,其實就是第二段「為往生極樂,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無疑,思『決定往生』而稱念之外,無別事也」;如果再濃縮的話,就是十一個字「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如果再濃縮的話,簡稱就是四個字「稱念定生」,也就是善導大師《往生禮讚》裡說的「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八個字。

  接下來是「誡勸」。「誡」是誡止,不要在這之外。

  「此外若存深奧,則外於二尊之憐愍,漏於本願」,這一句是「誡」。我們很多人都願意把事情複雜化,深奧化,「像這樣就能把淨土宗的核心要點抓到了?」是的。如果在這之外,另外存在什麼深奧的道理、高妙的修行,結局將是「外於二尊之憐愍」。

  「二尊」是釋迦佛和彌陀佛。本來釋迦如來和阿彌陀如來憐憫我們這樣無智、罪業深重之人,我們沒辦法修行高難度的觀念、悟念,沒辦法廣學多聞等,所以才把一切功德聚於六字名號當中,賜予我等,但只稱念,決定往生。結果我們不甘平凡,認為在這之外還別有深奧,這就沒有正確理解兩土世尊的慈悲,而漏於彌陀的本願救度。

  這就是「誡」,對淨土門,就是以很單純的心來接受彌陀的救度,單純地稱念名號,除此之外沒有深奧。再怎麼深,會比六字名號更深嗎?會比彌陀本願更深嗎?所以,不要複雜化,不要高深化,那都是凡夫自己心地的思量,以凡夫之心來測量佛智,一定會漏於彌陀本願。

  下面是「勸」。

  「欲信念佛之人,縱使能學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如同無智之輩,勿現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這句話真是過來人講的,力量特別大。因為法然上人自己就是這樣的,他八宗兼學,當時被稱為全日本第一名的智者。但是他說,想相信念佛法門,想入念佛法門得其真髓的話,哪怕根機再怎樣是上根利智,能學一代之法,釋迦牟尼佛一代講經說法都可以修學,「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

  一般人如果是這樣,就覺得不得了了,被別人三呼萬歲,認為是古佛再來,覺得非常珍重。往往會讀《楞嚴咒》,都捨不得放下,「我誦了多少經,我怎麼捨得?」但是法然上人說,「能學一代之法」,這些都不重要,都如同無,如同零,清空了。為什麼?「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因為一代之法跟六字名號相比等於是文句,六字名號才是摩尼寶珠。

  話說回來,果真是智者,真正了達一代之法的究竟目的,最後還是歸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兩相比較,六字名號才是一代佛法的根本結晶。

  並不因為學了一代之法,學富五車,就起驕慢,認為自己很有智慧;反而能看清自己,如同一文不知,好像一個大字都不認識的愚癡人一樣,而不要顯示自己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一代之法都歸於一向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只要能一向念佛,哪怕一個字都不認識,就已經總攝一代教法了。

  這段法語確實特別慈悲,特別簡潔有力,可以反覆讀,自然就明白了,非常簡單明瞭。

  下面是「印證」。

  「以兩手印為證」,蓋上手印來證明「淨土宗的教法就是如此,這是我親筆所寫」。

  下面是「付囑」。

  「淨土宗之安心起行,以此紙為至極」,有關淨土宗如何正確安心,如何起行,這張紙上記載的已經達到頂點了。

  「源空所知,此之外全無別義」,我源空知道的都在這張紙上。

  「為防滅後之邪義,所知記畢」,為防止我死後有人誤解,或者有人以我的名義錯誤地宣揚,我把自己知道的記載在這裡。

  「源空御判」,這是法然上人親筆寫的。「御」就是親自,是他親自判示的。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