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淨入、淨慕、淨愍剃度開示於2019年5月12日(農曆四月八日)
首先,恭禧汝等三位佛子在佛誕節的今天,捨俗家五欲之樂,入佛門過清淨之身,這是可喜可賀,諸佛歡喜,龍天護佑。也感謝大家前來觀禮、隨喜三位佛子的剃度。
出家,可說非常的不容易,因為出了家,披了袈裟,身分形象立即跟一般人完全不一樣,出入舉動都受到旁人雪亮眼睛的監視與評斷。
出了家,捨掉了世間的吃、喝、玩、樂,進入佛門所過的是淡泊的、寂靜的,乃至被認為是孤獨的的生活,對一般人來講尤其不容易。
但是,對於一個有志於修行、有志於解脫、有志於證悟涅槃、證悟宇宙人生實相的修行者來講,不會覺得這樣是淡泊無味、孤獨、寂寞、難耐的,反而會覺得在平淡當中有無盡的法味,在孤獨當中充滿了超越時空的歡喜。
所以,孤獨不覺得孤獨,寂寞也不覺得寂寞;是安於孤獨、甘於寂寞,在孤獨寂寞當中享受著無窮的法味。
當然,在這樣的時代、以我們的根機,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是絕不可能的。──不過,我們有阿彌陀佛慈悲救度的法喜,有阿彌陀佛光明攝取的護佑,能夠讓我們有這樣寧靜的安詳的心走上出家這一條白道,更讓我們內心有一股原動力來盡形壽、獻身命,推廣彌陀的救度法門,引導著芸芸眾生走向解脫之路,踏上成佛之道。這對獻身淨土門的出家人來講,是特別的有意義而值得的!
今天,你們踏著佛陀的步伐,承接著佛陀的家業,弘揚著彌陀的救度,非常地難能可貴,在這裡我以兩點與你們互相勉勵,所說的內容,都離不開淨土宗的宗風。
第一點,俗諦第一條第一句說:「對彌陀恭敬信順」。這幾個字涵蓋著真諦、俗諦,涵蓋著自利、利他,涵蓋著今生、後世的圓滿。為什麼?我們之所以對彌陀恭敬信順是因為在八萬四千法門當中,唯有淨土宗、唯有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能讓不管出家也好,在家也好,都能在今生今世解脫生死輪迴。尤其在淨土門現出家相,意味著發心當彌陀的手腳,當眾生的慈航。因此,我們對彌陀是無比的恭敬,這一種恭敬是絕對性的,這一種信順也是徹底性的──絕對徹底的「對彌陀恭敬信順」,也就是全身心都託付彌陀的救度,拋入彌陀的願海,唯有以彌陀做為自己的本尊,也以彌陀的救度引導眾生往生極樂。
十方諸佛當中,唯有阿彌陀佛是我們唯一的本尊,因為十方諸佛並沒有為我們發救度之願──唯有阿彌陀佛。八萬法門在末法時代沒有一個法門能救度我們,唯有念佛法門。因此,我們對阿彌陀佛絕對的恭敬信順。
阿彌陀佛悲心是平等、無差別的要救度十方任何一位眾生,他是積極、主動的要救度十方任何一位眾生;他不但有這種願心,也有這種願力,十方所有一切眾生,不論聖人、凡夫、善人、惡人,畜生、餓鬼、地獄,乃至阿鼻地獄的眾生,阿彌陀佛都平等無別的要救度他們,而且也絕對的有能力能救度他們,阿彌陀佛是這樣的大悲心。
阿彌陀佛對眾生是絕對性的寬恕、包容,是絕對性的慈愛、愍念,我們薰習阿彌陀佛的大悲,自然就能夠對他人恩慈體貼。因此,現出家相,一方面「對彌陀是恭敬信順」,一方面隨著彌陀的大悲,而「對他人恩慈體貼」,然後也「對自己謙卑柔和」。
「對他人恩慈體貼」,對他人好像是母親在愛護、呵護嬰兒那樣的來看待所有眾生,不管任何動物、不管任何人,不管他對我們好或不好,我們都要用如同母親愛護、呵護嬰兒那樣的心來看待他們,如果能夠有這一種心態,自然就不會跟任何人起衝突、起對立、起紛爭。
「對自己謙卑柔和」,我們反觀自省,我們的無明很黑,煩惱熾盛,業障深重;雖然現出家相,但是不可能持好出家的戒律、扮好出家的角色,我們起心動念常是煩惱滿胸,我們的言語行為常與出家形象相違背。因此我們即使現了出家相,絕不能有高高在上的驕慢心,反而要以慚愧、懺悔、謙卑的心,請所有的信眾都能夠包容我們的不足,因此要謙卑柔和。謙卑柔和的心與佛性相接近,跟真理相感應道交。因此我們的內心要常懷謙卑柔和。
第二點,現出家相,就要住在僧團當中;在僧團當中就是要「以和為貴,以忍為高、不以苦為苦、不以難為難」。為什麼?恩愛、有血緣關係的家人都會起紛爭了,何況沒有血緣關係,也非夫妻恩愛而相聚在一起的一群人,大家來自不同的環境與教育,各有不同的個性與觀念,因此在團體裡面要能夠和合,就必須要有「忍」,「忍」才能夠不起紛爭,「忍」才能夠帶來和諧。想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因此大家要彼此的體諒、包容、寬恕對方,也彼此的愛護、協助、關照對方,而不互相疏遠、不互相輕視、不互相對立、不互相紛爭。
以上這幾點希望你們能夠謹記在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