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宗法師 《淨土宗概論講記》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二)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淨土宗概論講記》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二)

補充內容

       剛才這幾個題目和善導大師這段解釋是非常好的。善導大師的時代和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雖然間隔了一千幾百年,很多情形還是一樣的。《觀經疏》中有個問答(《善導大師全集》第253頁):

問曰:若有解行不同邪雜人等來相惑亂,或說種種疑難,道不得往生,或云:「汝等眾生,曠劫以來,及以今生,身口意業,於一切凡聖身上,具造十惡、五逆、四重、謗法、闡提、破戒、破見等罪,未能除盡。然此等之罪,系屬三界惡道,云何一生修福念佛,即入彼無漏無生之國,永得證悟不退位也?」

答曰:諸佛教行,數越塵沙,稟識機緣,隨情非一。譬如世間人眼可見可信者,如明能破暗,空能含有,地能載養,水能生潤,火能成壞,如此等事,悉名待對之法,即目可見,千差萬別;何況佛法不思議之力,豈無種種益也?隨出一門者,即出一煩惱門也;隨入一門者,即入一解脫智慧門也。

為此隨緣起行,各求解脫。汝何以乃將非有緣之要行障惑於我?然我之所愛,即是我有緣之行,即非汝所求;汝之所愛,即是汝有緣之行,亦非我所求。是故各隨所樂而修其行者,必疾得解脫也。

行者當知:若欲學解,從凡至聖,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也;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之法,少用功勞,多得益也。

 

       「問曰:若有解行不同邪雜人等來相惑亂」,他對佛法的理解、行持不一樣,邪雜。「邪」是邪見,就是不正確的,未必是邪惡的。「雜」就是不純。依淨土門來講的,他是邪雜之人,「來相惑亂」,來迷惑你,動亂你。他為什麼來惑亂呢?因為他抱有他的觀點,他認為這不可能。「或說種種疑難」,現在不也一樣嗎?也是種種疑難,自己本來就在動搖,一聽別人說,馬上「我投降」——不是向阿彌陀佛投降,而是向來說的人投降,那就要見閻羅王了。「說種種疑難,道不得往生」,總之有許多疑難,剛才列的這些都是,一天學到108個不能往生的法門,沒有用。

 

       「或云:『汝等眾生,曠劫以來,及以今生,身口意業,於一切凡聖身上,具造十惡、五逆、四重、謗法、闡提、破戒、破見等罪,未能除盡。』」「曠劫以來」,時間這麼久,一直到今生;遍佈身口意三業;所造的對象是一切凡夫和聖人;所造的罪業是什麼呢?「具造」。如果按這麼長的時間來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造了「十惡、五逆、四重、謗法、闡提、破戒、破見等罪」。這些大罪,每一條都非常重,我們講「十惡不赦」,十惡罪在這裡是最輕的,放在前面。這都是很重的重罪,五逆、謗法、犯四重戒,闡提是斷滅善根的人,破戒——受戒又破戒,破見——不信因果,等等。「未能除盡」,哪能除乾淨呢?

 

       「然此等之罪,系屬三界惡道」,這些罪,按照業道因果的法則,就要讓我們在三界惡道裡輪迴。

 

       「云何一生修福念佛,即入彼無漏無生之國,永得證悟不退位也?」我們造罪這麼重,時間這麼長,在這麼大的範圍裡造,「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而極樂淨土是涅槃的、無漏的、無生的,是佛的報土境界,怎麼可能這短短的一生修三福、念阿彌陀佛名號,就往生到這樣的國土呢?而且一到極樂淨土就永得證悟不退轉位呢?有人一聽就嚇壞了。「修福」就是指三福,因為這是就《觀經》來解釋的。「念佛」就是念阿彌陀佛名號。

 

       善導大師就來代我們回答了。本來這個修行人就在那裡懷疑了,別人再來說:「你這樣不行,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業障沒消除,念佛不管用。跟著我學吧,好好消業障吧。」「怎麼消?」「要拜懺、誦經。」難道念佛不能消業障嗎?很多人在世間做事很聰明,一到學佛就特別糊塗。我們就是緣分好、運氣好,遇見善導大師的著作了,上了阿彌陀佛的船了;再回頭一看,「我當初怎麼那麼傻?」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

 

       「答曰:諸佛教行,數越塵沙,稟識機緣,隨情非一」,「教」就是理論,「行」就是修持方法,諸佛的教行非常多。「稟識」就是有情眾生,有情識的眾生。眾生的機感、因緣都不一樣,佛所說的法,是對眾生根機的。

 

       「譬如世間人眼可見可信者」,佛說法一定是有作用的,打個比喻,比如世間人眼睛能夠見到的,你可以相信,所謂「眼見為實」,一般人就是這樣。比如「明能破暗」,黑暗很重,在黑暗中伸手不見五指,你說「我搬個大石頭把黑暗砸破」,能砸破嗎?不能,不是那個法。但是,不能因為石頭砸不破暗,就以為蠟燭也照不破暗;如果有蠟燭的光明,就可以破暗。這是法找對了,破暗就很輕鬆了。你說:「要破暗,我大石頭都砸不碎,小蠟燭就能破?」對,大石頭砸不碎,小蠟燭就能破,因為它這個法就是破暗的。

 

       「空能含有」,虛空能含攝萬有一切境相;「地能載養」,大地能夠承載、生養萬物;「水能生潤」,水能生長萬物,滋潤萬物;「火能成壞」,「成」,比如火能煉金、煉鐵、煉鋼,還能把飯煮熟,這不就成了嗎?「壞」,火也能把東西燒壞。它們有各自的功能和力用,這不都很清楚嗎?
「如此等事,悉名待對之法,即目可見,千差萬別」,剛才所比喻的這些,只要對應上了,就有相應的作用,是相對待的,一法對一機——明就一定能破暗,空就一定能含有,一定是這樣的。

 

       「何況佛法不思議之力」,世間的事情看起來都是這樣的,那佛法是不可思議的,遠遠超過世間這些現象。「豈無種種益也?」難道沒有利益嗎?明有破暗的利益,空有含有的利益,地有載養的利益,水有生潤的利益,火有成壞的利益。這都可以看到,這都是法——明是法,空是法,地也是法,它們有各自種種的利益;佛法有不可思議之利,難道沒有種種利益嗎?肯定是有的,大原則是這樣的。

 

       「隨出一門者,即出一煩惱門也;隨入一門者,即入一解脫智慧門也」,佛法有八萬四千門,隨著佛法修行,隨便出哪一個門,就能出煩惱門;隨便入哪一個門,就可以入解脫智慧門。這說明佛法的功能力用,門門都有作用。

 

       然後得出結論,「為此隨緣起行,各求解脫」,「隨緣起行」的「緣」,和「隨緣雜善」的「緣」,意思不完全一樣,「隨緣雜善」是貶斥的。這個地方是說「稟識機緣,隨情非一」,隨著你的根機、因緣,來選擇與你根機、因緣相應的法門來修行,來「隨緣起行」,這樣「各求解脫」,因緣不一樣嘛。


       「汝何以乃將非有緣之要行障惑於我?」你怎麼可以這樣呢?各求有緣之法修行就可以了,你不可以拿不是和我有緣的要行來障惑。淨土法門是與我們有緣之要行,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我們的有緣之行,有親緣、近緣、增上緣、滅罪緣、護念緣、見佛緣、證生增上緣、攝生增上緣,我們就跟這個法門有緣,有緣就能成就一切事情。為什麼?有緣嘛,有緣就不談別的了。人和人打交道,任何事都是這樣,有緣就能成就。「非有緣」,難行道不是和我有緣的要行,你怎麼拿來叫我一定要修呢?那跟我無緣,我做不來,也不是我必須要修的,也不是我重點要修的,不要拿這些來障礙我、迷惑我。這句話是貫總的,把門一關,你修你的,我修我的。

 

       「然我之所愛,即是我有緣之行,即非汝所求」,我就專念彌陀名號,就專求往生淨土,就專愛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專願信順善導大師的教導,這是我的有緣之行;可能你沒有學這個法門,大概你覺得你是聖道修行的上根,不求這個,那也可以。「汝之所愛,即是汝有緣之行」,你認為要那樣難修苦行,那是與你有緣的法門,不是我所求的,那個法門不是我能修得來的。

 

       「是故各隨所樂而修其行者,必疾得解脫也」,就是因為別人來干擾,所以就這樣講;其實我們內心知道,我們只能修專修念佛,才能「疾得解脫」。至於別人修行什麼,是因為他抱有不同的觀點,所以也就認可他,「各隨所樂」,他就隨他所樂意的有緣法門來修行。如果他能如實修行,也可以得到利益。

 

       「行者當知,若欲學解,從凡至聖,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也」,「行者」就是修行人,修行人要知道,修行有解有行,依解起行。如果講學解,這一大藏教都是佛所說的,都可以學習。「從凡至聖」,就是聖道門。「乃至佛果」,就是淨土門,是果地法門。這些都沒有障礙,都要瞭解。

 

       反過來說,聖道法門的人若不這樣圓融,只是執著於聖道法門的理念,對淨土法門也是按照聖道法門來理解,這不就不圓融了嗎?淨土法門的人視野比較開闊,說聖道法門也是有緣之法,如果能修也可以;淨土法門是為聖道法門不能修持的人特別開設的。這樣就圓融無礙,聖道、淨土兩邊都能看得清楚了。

 

       那些妨礙淨土法門的人,往往都是執著自己的修行理念,他認為,「你沒有斷煩惱,那最起碼要伏煩惱;沒有伏煩惱,那最起碼不要造惡業,最少要吃素。這些都做不到,光靠念佛怎麼能往生?」這就完全是以自力的觀念來看淨土法門,只執一邊,不見另一邊,不圓融。從學解來講,這也是有缺陷的,沒有圓解。

 

       一個修行人並不止於學解,不只是學很多文字上的東西。「若欲學行者」,要落實在修行當中的話,一定要「藉有緣之法」。所謂「有緣之法」,就是正依經典。要學淨土宗,正依經典就是淨土三部經,這是和我們有緣的,這是淨土宗的。「少用功勞,多得益也」,這個法和我們對應上了,只要稍稍用功,利益就非常廣大;不然,費很大勁還得不到利益。

 

       這一段問答是對上面這些問題的總結,說明哪一種法是和我們有緣的。這些也是需要祖師的解釋來給我們選定,不是我們自己說「我就是喜歡誦咒,我就是喜歡那個法」,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我們沒有擇法眼,也不容易得到利益,所以需要善知識來引導我們。

 

(待續)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