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特立彌陀他力迴向之教義,他力迴向乃他宗所沒有,淨土宗獨有之特色。他力迴向在於說明眾生往生之因與果,皆為阿彌陀佛所施予。
本來諸佛皆各自建立四弘誓願,其中第一願便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即立誓要救度一切眾生。不過這種救度依然停留在通過說法指導眾生修行佛道這一階段,而佛力迴向之救度卻未見於諸佛之誓願。而阿彌陀佛之特殊誓願則超異於諸佛而成就他力迴向之救度。這便可以看出,諸佛之救度仍不夠徹底,而唯有阿彌陀佛之救度已臻於極致。阿彌陀佛之第十八願誓言「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既然阿彌陀佛已經誓言要承擔眾生往生之全部責任,那麼在其所發之願中便一定已經存有要將往生之因迴向予眾生的意涵。
阿彌陀佛又進一步在第十八願的重誓偈中明確這一點,言「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無量劫」指成佛以後、盡未來際無量劫之時間。
「諸貧苦」者,《法華經》卷一「方便品」言「六道眾生,貧窮無福慧,入生死險道,相續苦不斷」。永明大師《宗鏡錄》卷九十五解釋《觀佛三昧經》之「貧窮薄福」言「一切眾生以無法財名為貧窮」。結合這些引文可以看出,佛教所說的貧窮是指那些不具足成佛資材的人。
如此看來,阿彌陀佛於因位時誓言要在成佛後的無量劫間成為濟度諸貧苦的大施主,是為了救度那些於無始以來因不具足成佛之法財而常沉淪與生死界中、為苦惱所纏縛的眾生;阿彌陀佛施予其法財,使此等眾生得脫苦惱之深淵,往生涅槃常樂之淨土。
無始以來常沉沒於生死之苦界、為罪業所纏縛之眾生,依憑自身之力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解脫的,因此可以說這種眾生是完全不具備解脫的能力的。而想要使這種不具備解脫能力的眾生也能夠獲救、而且是簡單易行的方法,便唯有依靠外力之施予此一途。如此便不難發現,「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是在彰顯他力迴向之意。
因為在阿彌陀佛因位所發之誓願中便已存有要將法財施予眾生之意涵,故而在阿彌陀佛成就佛果之後才會再發重誓,誓言要將功德法財施予眾生。《大經》流通分言「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此文在於說明聞信阿彌陀佛名號而歡喜踴躍之人,在其心生歡喜之當下便獲得大利益,而獲得大利益便等於獲得無上功德。而眾生之所以在聞信阿彌陀佛名號而心生歡喜之當下便可以獲得無上功德,這完全是佛之迴向所使然。
天親菩薩據此於《往生論》言「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說明凡值遇佛本願力之人,在其值遇之當下便已滿足功德大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