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向」,是指阿彌陀佛以本願名號賜與十方眾生,將功德的結晶──「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施予眾生,也可以說是阿彌陀佛將自己所得之功德迴轉方向,施予眾生。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卷下之末,做出「覈求其本」釋,指出「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接著又引用第十八願、第十一願和第二十二願,論證若往若還,都是乘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在這一段釋文中,「生彼淨土」就是「往相」,「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就是「還相」。曇鸞大師的「往相」「還相」皆緣佛之願力,指出二種迴向都是佛所迴向,藉此以顯明純他力往生的要義。
二種迴向在說明阿彌陀佛的他力迴向、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方法。其中的「往相迴向」是說明:佛施予眾生往生極樂淨土所必須的功德,和往生後成佛所必須的功德。「還相迴向」則是說明:眾生往生淨土、成就佛果後,還來娑婆之穢土,引導、教化眾生往生淨土的能力,也同樣是由佛所迴向施予的。
「往相」和「還相」,指佛迴向施予眾生的利益(所迴向的法益),「迴向」則是佛的作用。同時,「往相」也是往生淨土的相狀,具體指眾生因聽聞釋尊說法,深信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行),從而得以往生淨土證大涅槃(證)。所以可以說,「往相」包括教、行、信、證四法,也就是包括眾生往生之因果,最終歸趣則是證大涅槃。
佛將此「往相迴向」給予眾生,也就是佛將往生的因和果統統施予眾生,這就是「往相迴向」。
而「還相」則是指還來穢土的相狀。具體來說,就是已經往生淨土、證大涅槃的人,還來此穢土教化、引導眾生往生淨土。由此可見,所謂「還相」是指,得證佛果以後的利他之行。阿彌陀佛將此利他的能力施予眾生,這就是「還相迴向」。
這就可以得出結論,也就是二種迴向說中,「能迴向」的是阿彌陀佛,而「接受迴向」的則是眾生。如「往、還迴向由他力」「彌陀成就所迴向,有往相、還相兩種」,都是在說明這個道理。
可是,阿彌陀佛是通過什麼方法,將往、還二相的迴向施予眾生?眾生又是如何領受佛的迴向呢?
阿彌陀佛是將往、還二種功德全部凝聚在一句六字名號中,然後將這句名號迴向施予眾生。
這就好像父親在兒子即將離家、外出求學之際,把一筆錢交給他的兒子,以便旅途往返的開銷,那麼在這些紙幣中,自然具有前往目的地和從目的地返回的功能。
六字名號也是如此,其中蘊含著我們往生淨土成佛和還來娑婆利他的功德。所以若論迴向之法體,則完全在於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所以說「阿彌陀佛之迴向,恩德廣大不思議,往相迴向利益中,亦迴入還相迴向。」
由此看來,所謂的二種迴向都是由佛同時發起的,所以並非兩種不同的迴向,只是由於這兩種迴向在我們眾生身上所顯現的利益有所不同,所以才分為「往相」與「還相」。
佛將此往、還二種功德完全收入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中,並迴向施予我們,因此我們在聞信名號的當下,等於頓時領受了這兩種迴向的功德,而無前後次第的分別。不過利益的實現,卻有因果的前後和往還的次第,也就是「往相」之因在前,「還相」之果在後。因為「往相」與「還相」有這種次第的關係,所以說「往相迴向利益中,亦迴入還相迴向」,藉此顯示「還相迴向」利益的實現,是以「往相迴向」利益的實現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