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光
曾獲得諾貝爾獎化學獎提名、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表示,能否接受淨土法門,在於信心問題,他身為佛教徒亦是科學家,嘗試從所掌握的最新科學知識,去探討大眾對淨土的四大疑點,此為潘宗光在出席十七日至二十日在西安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漢傳佛教祖庭文化國家學術研討會」上,所提出的〈淨土法門的科學觀〉主題論文。
淨土真的是阿彌陀佛從零創建出來?真的那麼殊勝?
現在一門非常熱門的科學話題,是人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宇宙不是獨立客觀的存在,而是會受到人類意識所影響;沒有生命,沒有意識,便沒有真實的世界。這類思惟主要是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
意識是一種能量,它有自己的振動頻率。當意識能量強大的時候,它可以引起宇宙其他事物(能量),尤其是與它有糾纏關係的事物,產生共鳴。共同願望的強烈群體意識,影響更大。
阿彌陀佛經過漫長的修行歷程,累積了難以量計的功德,其意識和願力是無可量計的強大。故此,他從零開始建立一個理想世界是完全有可能的,並不違背現代的科學理論。
《阿彌陀經》說「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佛陀清楚指出阿彌陀佛可以從零變化出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加上諸大菩薩及大善人不停往生到極樂世界,共同的意識及願力會愈來愈強大。美好意識結集,極樂世界不斷地變得更殊勝。
淨土不停接引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淨土可容納那麼多眾生?
我們生活在四維時空的世界,我們看到、觸摸到及感覺到的,都是在四維時空內,我們的思惟也被這四維時空所局限。很多科學家認為,宇宙間每一點,無論多大或多小,都是相對的概念,比如說我們地球看起來很龐大,但從整個宇宙來看地球只像微塵一般的渺小。同一原理,我們看一粒微塵,如果將它放大來看,也是一個世界。
現在很多科學家相信宇宙超越三維空間,從數學觀點來看,宇宙每一點都可以有九維空間,即長、寬、高及六維互相卷曲的微小空間。所以,每一個小點,看上去是微塵,其實每一點都可能有自己的多維時空,多維時空可容納各類適當眾生的數量,不可思議。
阿彌陀佛不停的在擴大極樂淨土及善用這多維空間,亦不違背現代的科學理論。
單念阿彌陀佛名號,就可以往生嗎?
電視機如何收看到某電視台?電視台將畫面和聲音,轉化為在某一特定頻率規限內的能量,播放在空氣中,只要調校電視機的接收頻率與某電視台的頻率接軌,便能接收到該電視台的訊息。
假設極樂世界是一個超級電視台,阿彌陀佛的無盡能量,穿越時空,到我們的地球,能量的頻率就是「阿彌陀佛」四字聲音。聲音是一種能量,我們念阿彌陀佛時,便能與這極樂世界能量接軌,產生感應。
稱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在潛意識或佛教的第八識種下一粒種子。多念,就加大自己的接收能力。到臨終時,儲存在第八識的阿彌陀佛接收種子,便會與空間裡的阿彌陀佛產生感應,幫助我們到西方極樂淨土。
又如需要以密碼開啟保險箱,密碼可以是一組數字或聲音,念「阿彌陀佛」就可被視為打開通往極樂世界的密碼。
淨土離開我們有十萬億佛土,可以去到嗎?
從我們的角度,無論坐多快的交通工具都去不到。但愛因斯坦指出,時間與空間是人的錯誤理解,例如,空間可以被扭曲。愛因斯坦提出Einstein-Rosen bridge(ER橋);而惠勒稱之為「蟲洞」(Wormhole),可穿越時空,拉近及連接時空相隔甚遠的兩點。
透過量子糾纏的關係,意識的傳遞亦可以超越時空。往生淨土的基本要求是:「信、願、行」具足。從科學角度理解:「信」是極度的專注,「願」是強烈的動機,這樣「行」的念佛意識便很強大,更容易穿越時空與有關的能量場產生感應。
現代科學對宇宙的理解,愈來愈接近佛陀的教法;淨土法門看似迷信,但與現代科學全無抵觸。
(轉載自《人間福報》,2016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