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法  語 二】
淨土短文(八)
  1. 地獄之苦
    常人聞輪迴,猶如手上鹽;覺者聞輪迴,猶如傷口鹽。
    《正法念處經》云︰「地獄苦惱,如是極惡,如是堅鞕,如是大苦,如是叵耐,如是苦惱,無異相似,不可喻苦。何以故?無人能說,無人能聽。若有人說,若有人聽,如是之人,吐血而死。」
    往昔一阿羅漢憶及在地獄中所受劇苦,猶恐懼得遍流血汗。
    在地獄中,每一秒鐘都是劇烈的痛苦、煎熬和折磨,地獄眾生的念頭,只有「痛苦」,根本容不下第二個念頭,那時就算跟他講吃喝玩樂,也不會理你,更不用談什麼修行。


  2. 人身難得之喻


  3. 惑業難斷
    《大涅槃經》說:「須陀洹(初果)所斷煩惱(見惑),縱廣猶如四十里水(須陀洹斷見惑,如截四十里流)。」此謂三界見惑煩惱,猶如暴流,縱廣四十里,奔流而來,欲令其截斷枯竭,何其困難。豈只斷惑難,但言伏惑,即已甚難,如四善根之「煖位」,吾人無始至今,猶未能得,遑論初果。不但伏斷難,但言解悟(深解為悟),亦已不易,古德多有一生坐破幾個蒲團,猶未徹悟,何況吾人席不暇暖?
    伏惑斷惑之難,尚且如此,何況更斷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斷惑證果,往往須經多生多劫。如斷見惑,最利者亦須三生,其鈍者則須六十大劫。斷思惑,則須人間天上七番生死。
    若是圓滿大乘佛果,進侵塵沙,破無明,成佛道,則須三大阿僧祇劫,乃至無量阿僧祇劫(一阿僧衹,等於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劫是長時單位,分大、中、小,以小劫說,一小劫,凡一千六百七十九萬八千年)。其中,小乘又迷隔陰,菩薩猶昏出胎,不免又要進退蹉跎。
    學佛原則,在於解行並進。若是單解不行,等於說食數寶,亦同紙上談兵;縱使熟誦三藏十二部,講完千七百則公案,將來還是生死,依舊輪迴,寧不哀哉?
    律宗祖師弘一大師,出家後持戒很精嚴,但看了比丘戒後還是自認做不到,一生退守沙彌戒。
    蓮宗九祖澫益大師出家不久即三讀律藏,對戒律如此深入的祖師,也由比丘戒退守至但三歸。可知戒律不易持守,更何況我等愚鈍眾生。


  4. 自我覺醒
    若把身口二業所作所言,作為標準,則天下尚有完人;
    若把意業中的所思所念,作為標準,則天下無一完人。
    若從人所見處,作為標準,則世間尚有賢人;
    若從人不見處,作為標準,則世間皆是罪人。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天下無孝子;
    萬惡淫為首,論行不論心,論心萬古無完人。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實功德」文(《聖教集》239頁):
    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
    善導大師《觀經疏》「機法二種深信」之文(《聖教集》647頁):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5. 人生目的
    佛教在開示「人生的目的」。如飛機,飛行方法雖各異,然而目的呢?
    在選擇乘具之前,應先訂目的,否則工具再好,燃料再多,也無意義。
    人生皆有不安、不滿,不是飛的方法不好,而是不知方向,不知目的。
    人生大事,莫如生死,而人生最難解決者,亦莫如生死。
    佛學極致,了生脫死,故其於生死言之獨詳。然了生脫死,豈易事哉。
    生死的大問題,不是人的智慧、力量能解決的。
    學佛目的,在於解決生死一大事。佛法不外說明此事,及其解決之道。
    把佛法與倫理道德混為一談是錯誤的。
    我們總認為人是萬物之靈,但若我們不知道「人生的目的」則與動物何異?
    「人生目的」和「人的興趣」基本的不同點有三:
    人生目的:(1)古今萬人共通唯一(2)有終了完成之日(3)即使直到臨終最後之一口氣才達成也能滿足。
    人的興趣:(1)人人不一樣(2)沒有完成之日(3)不能滿足的。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