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法會訊息
最新消息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淨土宗叢書
淨土文庫
智隨法師文章
法義篇
隨筆篇
因果記實篇
念佛感應篇
往生記實篇
法師介紹
宗道法師文章
叢書
法義
文章
問答
法師簡介
淨本法師文章
文章
短文
淨土宗文集
淨土宗法語
淨土宗園地
淨土宗妙喻
淨土小常識
淨土宗叢書
淨土宗叢書
因果叢書
隨身書系列
淨土宗雙月刊
其他
德文叢書
淨土宗漫畫
法寶流通
光碟
結緣品
叢書目錄
淨土藝術
佛像
阿彌陀佛像
西方三聖像
彌陀接引圖
極樂世界圖
諸佛菩薩像
二河白道圖
地獄圖
其他
印光大師畫傳
印光大師遺墨
法師墨寶
淨土書畫印
書法
篆刻
雕刻
淨土宗藝術
造像
淨土宗漫畫
影音專區
慧淨法師
淨土宗微視頻
淨土法門的核心
淨宗根源與念佛三昧
彌陀的願心(越南語翻譯)
往生極樂的條件
念佛度亡之理證
攝生三願
慈心法門
彌陀的願心
四十八願分類與歸結
略談三皈依(新山)
三誓偈略解
淨土宗的核心教理
淨土宗的根源
一心念佛
大慈悲五要點
念佛之利益(台大)
念佛的利益(新山)
韓國弘法影片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
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淨土宗特色略講
淨土法門理事互含
念佛超度三塗眾生
六字名號的意義
佛在何處
《觀經》下品下生之深義
宗風學習
佛一開示
兩種成佛法(越南語翻譯版)
緣苦眾生
二種成佛法(廈門)
剃度開示
佛教有二法門&人生有兩條路
光明攝取之義
淨土答疑
《觀無量壽經》概說
淨土宗是什麼法門
人生有兩條路(台語)
往生論註思想精華
慧淨法師說故事
中元法會開示
平生業成與臨終助念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108年慧淨法師清明節開示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阿彌陀佛是何等佛
志工四喻
必得超絕去
淨土宗是彌陀救度的法門
二力、盡力、他力
佛說盂蘭盆經
念佛度亡之理證
2021年慧淨法師新春祝福
彌陀淨土的特性-超
淨宗法師
念佛成佛是自然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
《安樂集》講記
《讚阿彌陀佛偈》講記
淨宗講故事
淨宗微視頻
《往生論註》講記
《阿彌陀經》核心(新版)
《修心八誦》聖淨解
愛的建設
弘法十二不
利用互聯網思維推動弘法
《往生論註》玄義略解
《往生論註》要義
《往生論》要義
無條件的救度
《往生論註》講記答問
《救恩法語》講解
《阿彌陀經》歸宗解
《易行品》講記
佛教演講經驗談
淨土宗的戒律觀
認識觀世音菩薩
正雜二行文叩問
細說講師制
漫談念佛
淨土宗特色——易
淨土思想的善導者
秉承善導思想 助力民族復興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第十八願傳承解
淨土宗概論
《觀經》教眼
《觀經四帖疏》四重判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
深問淺答
智隨法師
微視頻
概說佛法之判教
阿彌陀經大意
無量壽經深源
淨土宗判教
淨本法師
《英文字幕系列》English Subtitle
《易行品》講記
《隨緣開示系列》
《微開示系列》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
《答問系列》
《往生論註》講記
《說故事系列》
極樂動畫
淨土動漫一:阿彌陀魚的故事
一分鐘佛教常識
淨土動漫二:彌陀恩賜佛寶寶
淨土宗卡通動畫
佛號
國語
台語
法語
法語
佛曲
慧淨法師
短視頻
短視頻(一)
宗歌/弘願之歌
淨土宗宗歌
弘願之歌
慧淨法師參訪東林寺
聯絡我們
交通資訊
地圖導覽
電子信箱/電話
叢書/雙月刊免費索取
蓮友心得分享
導覽(一)
回首頁
最新消息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淨土宗叢書
導覽(二)
系統管理
牌位查詢
共修時間表
聯絡我們
檔案下載
影音專區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極樂動畫
宗歌/弘願之歌
相關連結
淨土宗
共修時間表
聯絡我們
FB 粉絲專頁
回首頁
FB粉絲專頁
字級
大
中
小
系統管理
共修時間表
下載專區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註冊會員
|
會員登入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最新消息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淨土宗叢書
淨土文庫
淨土宗叢書
法寶流通
淨土藝術
影音專區
聯絡我們
蓮友心得分享
0
首頁
慧淨法師
祖論部分
「極樂無為」之偈解釋
產品搜尋
慧淨法師
叢書
翻譯
短文
講義
經典部分
祖論部分
第十八願
經證.祖語
淨土宗教理(一)
淨土宗教理(二)
序文
編述
經證.祖傳
淨土宗教理
規約
法語
第一篇 人生意義
第二篇 淨土信仰
第三篇 淨宗教判
第四篇 正依經論
第五篇 淨土宗旨
第六篇 淨宗特色
第七篇 淨宗宗風
第八篇 淨宗傳承
第九篇 淨宗弘傳
第十篇 淨土述懷
【法 語 二】
演講摘錄
法談開示
通俗講演
法義開示
宗風
臨終開示
訪問篇
問答
第十八願善導釋
淨土法門的核心
淨土釋疑
法師簡介
連結
免費結緣
信受佛陀救度
以類別搜尋
叢書
翻譯
短文
講義
——經典部分
——祖論部分
——第十八願
——經證.祖語
——淨土宗教理(一)
——淨土宗教理(二)
序文
編述
——經證.祖傳
——淨土宗教理
——規約
法語
——第一篇 人生意義
——第二篇 淨土信仰
——第三篇 淨宗教判
——第四篇 正依經論
——第五篇 淨土宗旨
——第六篇 淨宗特色
——第七篇 淨宗宗風
——第八篇 淨宗傳承
——第九篇 淨宗弘傳
——第十篇 淨土述懷
——【法 語 二】
演講摘錄
法談開示
——通俗講演
——法義開示
——宗風
——臨終開示
——訪問篇
——問答
——第十八願善導釋
——淨土法門的核心
淨土釋疑
法師簡介
以關鍵字搜尋
祖論部分
「極樂無為」之偈解釋
極樂無為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
此偈出自善導大師《法事讚》,係解釋《阿彌陀經》核心教理之偈。
此偈言簡意賅,不但概釋《阿彌陀經》之核心教理,亦涵蓋淨土三經之核心教理。
此偈簡要舉出淨土宗之目標與方法。
此偈彰顯淨土宗開宗目的之內涵。
此偈不但弘揚淨土法門者宜常講多講,修學淨土法門者,亦應吟詠熟背。
極樂無為涅槃界
──此句解釋「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及依正二報段之經文:寶欄網樹、寶池、德水、樓閣、蓮華、天樂、金地、天華、供佛、鳥音風樹說法、無量光、無量壽、阿鞞跋致、一生補處等。
玄奘《稱讚淨土經》言:「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
天親菩薩《往生論》之意,若約二十九句邊者,有為無漏也;若約一法句邊者,無為無漏也。《大經》言「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即其義也。
《往生論》言:「無量壽佛,國土莊嚴,第一義諦,妙境界相。」又言:「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此清淨有二種,應知。」
◎ 彌陀淨土,依正主伴,同一涅槃,妙境界相。
依報涅槃──《大經》國土涅槃文。彼佛國土,無為自然。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主佛涅槃──佛即是涅槃。彌陀妙果,號曰無上涅槃。
眷屬涅槃──第十一願文。國土涅槃文。我若成正覺文。
◎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無垢光炎熾,明淨曜世間。
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
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
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我願生彼,阿彌陀佛國。(
《往生論》
)
◎ 彼土光明,從如來智慧報起,觸之者,無明黑闇終必消除。
生彼淨土,即見阿彌陀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
《往生論註》
)
◎ 捨此穢身,即證彼法性之常樂。
既見華台心踴躍,從佛逍遙歸自然;
自然即是彌陀國,無漏無生還即真;
行來進止常隨佛,證得無為法性身。
四種威儀常見佛,行來進止駕神通;
六識縱橫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善導大師)
隨緣雜善恐難生
──此句解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之經文。
玄奘《稱讚淨土經》言:「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
梵文《阿彌陀經》言:「不可唯以下劣的善為根本的。」(穆勒由梵譯英,林光明由英譯漢)
梵文《阿彌陀經》言:「眾生不因此世所作善行,得生彼國。」(黃庭威由梵譯漢)
不可以少善得生,反顯應以多善得生。
「隨」,隨順。「緣」,機緣。「雜善」,法然《選擇集》第十三章:「諸餘雜行者,難生彼國,故云隨緣雜善恐難生。」可知「雜善」即是「諸善、餘善、眾善、萬善」,亦是「雜行、諸行、餘行、眾行、萬行」。
◎ 宋元照《義疏》言:「如來欲明持名功勝,先貶餘善為少善根:所謂布施、持戒、立寺、造像、禮誦、坐禪、懺念、苦行,一切福業,若無正信,迴向願求,皆為少善,非往生因。若依此經,執持名號,決定往生,即知稱名是多善根、多福德也。」
◎ 此即除念佛外,廣言即八萬四千法門,約言即《觀經》所宣「定散二善」。
眾生各隨其緣,所修諸善萬行,欲生其國,因果不相應,經言「少善不可得生」,釋言「恐難生」。「恐」者,恐慮、恐怕之意。
◎ 極樂世界是法藏菩薩全性起修,究竟清淨無垢、無為無漏、微妙莊嚴之報土,是涅槃的境界,離一切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是不能分別、籌量、計度,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之一真法界,真如實相,第一義空。唯有法藏菩薩全性起修之本願名號,亦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可以得生。以凡夫自力有為有漏,亦即有煩惱有污染之雜善,及分證之聖人所修一分無為無漏善根,不可得生。
◎ 不可生,釋言「恐難生」,當有其意。《往生禮讚》言:「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 「恐難生」者,顯示尚可得生,唯難而不易。如何得生,以迴向故,如《大經》第十九願與三輩,《觀經》之九品。
《觀經疏》云:「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
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
又云:「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佛光普照,唯攝念佛。」
◎ 以此諸文,則此句有諸義:一、隨自他意。二、隨自不生,隨他得生。三、隨自迴向亦可得生,然而甚難。四、雖可得生,平生不蒙光攝。五、生在胎宮。《大經》言:以疑惑心,修諸功德,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六、權實廢立,下文「專復專」即是。
◎ 隨自隨他──隨自緣修雜善是少善、自力、難行,不可往生;
隨佛緣念彌陀是多善、他力、易行,決定往生。
曇鸞《往生論註》言:「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
「顛倒」者不真,故虛偽。如夢中苦樂哭笑皆不實,當真即顛倒。
《印光大師文鈔》言:「世間善業不出輪迴,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則彼善業,仍屬惡業。」
曇鸞《往生論註》言:「緣佛願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言:「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喻:取眾寶為家產,難而少;取摩尼為家寶,易而多。
故使如來選要法
──此句解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之經文。
玄奘《稱讚淨土經》言:「又舍利子,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
「故」者承上。「使」者,彰彌陀所選擇之本願稱名,能使釋迦如來於諸善之中亦選擇本願稱名教導五濁惡世惡眾生,顯二尊一致,互為郢匠。
何以故?由酬報本願之無為涅槃土,以一切凡夫,乃至三乘之諸善因緣,不得往生故,但可以彌陀本願念佛之一因得生故。
正由超世誓願建立報土者,舉體全是為眾生故,不得不使釋迦如來亦如是教令眾生念佛往生。
◎ 「要法」者,指「執持名號」,非定散要門。「要」者,專也、求也、契也;「法」者,名號也,亦即本願稱名之念佛。隨緣雜善非本願行,非生因故,非可專修、非可求願、非可契約之法,故釋迦捨而不選;唯選取此可專修、可求願、可契約之法,故云「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
──「教」,釋尊之示諭、教導、教敕。「念彌陀」者釋「執持名號」。即教諭敕令「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 專復專──大意有三:
一、 顯示二重廢立:雜正、助定。
二、 顯示一行一心:初專修一行,再專成一心,成為專一行一心。
三、 顯示殷勤勸諭一心於一行。
專復專者,橫超,超勝萬法,速超生死大海,速超至無上覺。
◎ 專復專者,一心不亂也。
◎ 專復專者,龍樹菩薩所言「恭敬心執持稱名號」也。自力之人修雜行,不專不敬。
◎ 專復專者,四修皆具:恭敬、無餘、無間、長時。
三心四修五念,皆是南無阿彌陀佛。
◎ 何故「教念彌陀專復專」?
‧ 一、本願唯說念佛故。二、三輩為說念佛故。三、九品導歸念佛故。四、光明唯攝念佛故。五、淨土蓮華日燦故。
‧ 《小經》光明無量無礙文。《觀經》攝取不捨文。《禮讚》唯攝念佛文。《觀念》不攝雜業文。 《觀經疏》光攝三緣文。
‧ 法界藏身文。阿字十方偈。
‧ 萬行圓備德名故,念佛一行,遍攝萬行,功能超絕,簡易圓頓,實非雜善,得為比類。
‧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華還到此間迎。(法照大師)
‧ 西方進道勝娑婆,緣無五欲及邪魔;成佛不勞諸善業,華台端坐念彌陀。(法照大師)
◎ 善導:念佛即是涅槃門。法照:念佛成佛是真宗。
◎ 登門入室。登其門方能入其室,登錯門入錯室,不至目標。到哪裡,從哪門出入。
◎ 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
保證到達之條件:易。易則人人都能到達,且輕鬆安樂。
◎ 娑婆成佛──發菩提心,廣修六度萬行。
淨土成佛──發願生心,專念彌陀佛名。
已是最後一筆
已是第一筆
導覽(一)
回首頁
最新消息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淨土宗叢書
導覽(二)
系統管理
牌位查詢
共修時間表
聯絡我們
檔案下載
影音專區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極樂動畫
宗歌/弘願之歌
相關連結
淨土宗
共修時間表
聯絡我們
FB 粉絲專頁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最新消息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淨土宗叢書
影音專區
共修時間表
牌位查詢
系統管理
下載專區
聯絡我們
淨土宗
弘願寺
FB粉絲專頁
回首頁
舊版網頁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