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慧淨法師 經典部分 《阿彌陀經》要旨(二)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經典部分
《阿彌陀經》要旨(二)
--三段文兩重因果
 
 
一、經文、祖釋、註解
(一) 經文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二) 祖釋
       善導大師《法事讚》釋此經文言: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七日七夜心無間,長時起行倍皆然,
       臨終聖眾持花現,身心踴躍坐金蓮;
       坐時即得無生忍,一念迎將至佛前,
       法侶將衣競來著,證得不退入三賢。
 
(三) 註解
1.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多以為發菩提心、廣行六度、修諸萬行、積善累德,謂之多善根多福德;而不知「只要『執持名號』,即是多善根多福德。」
 
2.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多以聖道法門之觀點,曲解淨土特別法門「一心不亂」之真義,以為念佛功深,證入三昧,或者伏斷惑業,不生煩惱,謂之一心不亂。而不知「執持名號」即是「心信彌陀救度,口稱彌陀名號」;而「一心」即是「不二心」,不二即是「專」;「不亂」即是「不雜亂」,不雜亦是「專」;是故善導和尚解釋「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謂之「念彌陀專復專」。故,不論何人,但能盡其形壽(若一日若七日之意,亦是乃至十念、乃至一念之意),專念彌陀名號、願生極樂世界者,即是乘佛願力,已得往生,甚為易解易行,毫無別義玄義也。
 
3.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多以為命終之時,必須自己保持正念,心不顛倒,方能感得彌陀現前,接引往生。而不知「因佛現前而住正念,非住正念而佛現前」,所謂「慈悲加佑,令心不亂」也。蓋「平生專持佛名故,臨終佛必現前;因佛現前故,自然心住正念而不顛倒。」此兩重因果,經文分明,祖釋顯然,若靜心思惟,則其義自現。
    
 
二、《佛說阿彌陀經》(鳩摩羅什譯)與《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玄奘譯)兩譯對照
《佛說阿彌陀經 》(鳩摩羅什 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玄奘 譯)
舍利弗又舍利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聞說阿彌陀佛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
執持名號聞已思惟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
一心不亂繫念不亂
其人是善男子.或善女人
臨命終時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
現在其前前後圍繞.來住其前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慈悲加祐.令心不亂.即捨命已
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意譯法(依梵文採佛理意義翻譯的方法)
特點:(1)不省略原梵文經文;
            (2)順中國人好略習性;
            (3)文法修飾,合中文文法
直譯法(依梵文採逐句直接翻譯的方法)
特點:(1)不省略原梵文經文;
            (2)不順中國人好略習性;
            (3)文法不修飾,合梵文文法
 
三、經文「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的其他譯文
1. 梵文漢譯(玄奘)-- 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
2. 梵文英譯(穆勒)-- 眾生不因此世所做善行,得生彼國。
3. 梵文日譯(中村元)-- 不得僅以微小善行,往生無量壽如來佛國。
4. 藏文日譯(寺本婉雅)-- 不得以少量善根,往生彼世尊無量壽如來國。
 
四、專念彌陀之根據(文在前篇)
五、師釋
(一) 法然上人《阿彌陀經釋》言:
1. 「小善」者,謂不足為往生因,諸小善根也。而大小義,異說紛紜,今依善導,即以雜善名為小善,專念佛名名為大善。
 
2.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者,是乃指念佛行者也。此文雖曰,善男善女,意兼惡人,是故善導(觀念法門)釋此文云:「若佛在世,若佛滅後,一切造罪凡夫,但能迴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即得往生。」
 
3. 「執持名號」者:此正修念佛也。
 
4. 「若一日乃至七日」者:修念佛三昧時節之延促也。文雖但舉一日七日,意兼一生乃至十聲一聲等,是故善導(觀念法門)釋此文云:「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以此案之,今此經意,非但明於善人一日七日往生,亦兼明於十惡輕罪、破戒次罪、五逆重罪之人往生也。
 
5. 「一心不亂」者:修念佛時,心不散亂,至誠信心,專念佛名,是即往生之修因也。
 
(二) 法然上人《逆修說法》言:
       行者命欲終時,疾苦逼身,必起境界、自體、當生三種愛心。爾時,阿彌陀如來放大光明,現行者前;行者既見未曾有事,專心歸敬,更無他念。
       又,佛之慈悲加祐行者,由之,妄念忽止,正念安靜。是故《稱讚淨土經》說:「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既捨命已,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阿彌陀經》說:「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令心不亂」與「心不顛倒」,此即「令住正念」之義也。
       明知:「非臨終正念故有來迎,由來迎故臨終正念」也。凡平生之時已成往生行業之人,臨終必得聖眾來迎;已得來迎之時,即由佛力住正念也。
       然今時行者,多不辨其旨,於尋常行懶惰不營,至臨終時俄祈正念,是僻見也。行者能得此旨,於尋常行業,不起怯弱心,此是行業至要。
 
(三) 法然上人《覆秀實書》言:
       真有願生之志,不疑彌陀本願而念佛者,臨終無顛倒之事也;其故者:佛之來迎,正為臨終正念故也。不知此理之人,皆以為臨終正念念佛時,佛即來迎;此既不信佛願,亦不知經文也。《稱讚淨土經》言:「慈悲加祐,令心不亂。」平時常念佛故,臨終佛必來迎;見佛現前,即住正念。
       然而,以為平生念佛徒然,唯無理祈求臨終正念之人,甚為謬誤之事也。是故,信彌陀本願之人,不可先有懷疑臨終之心,唯應更至心於日常之念佛。何時佛願唯誓迎接臨終方念佛之人乎?臨終念佛往生之人,乃是日常既無往生之願,亦不念佛之造罪惡人,臨終始遇善知識之勸導,念佛而往生,《觀經》已言之。本來念佛之人,不別作臨終之準備;應思佛之來迎一定故,臨終正念亦是一定也。
 
(四) 道鏡大師、善道大師《念佛鏡》言:
       問曰:准《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未知何者是少善根,何者是多善根?
       答曰:如來八萬四千法門,若望念佛法門,自餘雜善總是少善根,唯有念佛一門,是多善根多福德。何以得知?准《觀經》中,下品下生人,十念成就,即生淨土,一聲念佛,定得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一念既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明知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故知念佛一法即是多善根。
       又自餘雜善是自力,修行之者,多劫乃成;念佛修道,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疾則一日,遲則七日,便生淨土,住不退地。故《阿彌陀經》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故知念佛一法即是多善根、多福德。
 
(五) 元照大師《阿彌陀經義疏》言:
       如來欲明持名功德,先貶餘善為少善根:所謂佈施、持戒、立寺、造像、禮誦、坐禪、懺念、苦行,一切福業,若無正信,迴向願求,皆為少善,非往生因。若依此經,執持名號,決定往生,即知稱名是多善根、多福德也。
       昔作此解,人尚遲疑,近得襄陽石碑經本,文理冥符,始懷深信,彼云:「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一心不亂,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功德、多善根、多福德因緣。」
 
(六) 元照大師《阿彌陀經義疏》又言:
       問:四字名號,凡下常聞,有何勝能超眾善?
       答:佛身非相,果德深高,不立嘉名,莫彰妙體,十方三世,皆有異名。況我彌陀,以名接物!是以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為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七) 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言:
       極樂依正,言佛便周;佛功德海,言佛便周;一切功德,言佛便周。
       彌陀萬德之名,無一願不包羅,無一行不體備,無一佛不貫徹。
       彌陀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於福,福已備矣。
       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舉其名兮,兼眾德而具備;
       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餘。
       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
 
(八) 藕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言: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
       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
       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
       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無異,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也。
 
(九) 觀徹大師《阿彌陀經合讚》言: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或起惡念,或起邪見,或生繫戀,或發倡狂,惡相非一,皆名顛倒。因前稱佛,罪滅障除,淨業內熏,慈光外攝,脫苦得樂,一剎那間。《讚》曰:「臨終聖眾持花現,身心踴躍坐金蓮,坐時即得無生忍,一念迎將至佛前,法侶將衣競來著,證得不退入三賢。」
 
(十) 藕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言:
       問:臨終佛現,寧保非魔?
       答:修心人不作佛觀而佛忽現,非本所期,故名魔事。念佛見佛,已是相應。況臨終非致魔時,何須疑慮。
 
(十一)元照大師《觀經疏》言:
       問曰:或有人云:「臨終見佛菩薩,放光持臺,天樂異香,來迎往生,並是魔事。」此說如何?
       答曰:有依《首楞嚴經》修習三昧,或發動陰魔;有依《摩訶衍論》修習三昧,或發動外魔(謂天魔也);有依《止觀論》修習三昧,或發動時魅。此等並是修禪定人,約其自力先有魔種,被定擊發故現此事。儻能明識,各用對治,即能除遣。若作聖解,皆被魔障(上明此方入道,則發魔事)。
       今約所修念佛三昧,乃憑佛力,如近帝王,無敢干犯。蓋由阿彌陀佛有大慈悲力、大誓願力、大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遠見力、天耳遙聞力、他力徹鑒力、光明遍照攝取眾生力。有如是等不可思議功德之力,豈不能護持念佛之人,至臨終時令無障礙耶!若不為護持者,則慈悲力何在?若不能除魔障者,智慧力、三昧力、威神力、摧邪力、降魔力復何在耶?若不能鑒察被魔為障者,天眼遠見力、天耳遙聞力、他心徹鑒力復何在耶?
       《經》(觀經)云:「阿彌陀佛,相好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若謂念佛,臨終被魔障者,光明遍照攝取眾生力復何在耶?
       況念佛人,臨終感相,出自眾經,皆是佛言,何得貶為魔境乎!今為決破邪疑,當生正信。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