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法會訊息
最新消息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淨土宗叢書
淨土文庫
智隨法師文章
法義篇
隨筆篇
因果記實篇
念佛感應篇
往生記實篇
法師介紹
宗道法師文章
叢書
法義
文章
問答
法師簡介
淨本法師文章
文章
短文
淨土宗文集
淨土宗法語
淨土宗園地
淨土宗妙喻
淨土小常識
淨土宗叢書
淨土宗叢書
因果叢書
隨身書系列
淨土宗雙月刊
其他
德文叢書
淨土宗漫畫
法寶流通
光碟
結緣品
叢書目錄
淨土藝術
佛像
阿彌陀佛像
西方三聖像
彌陀接引圖
極樂世界圖
諸佛菩薩像
二河白道圖
地獄圖
其他
印光大師畫傳
印光大師遺墨
法師墨寶
淨土書畫印
書法
篆刻
雕刻
淨土宗藝術
造像
淨土宗漫畫
影音專區
慧淨法師
淨土宗微視頻
淨土法門的核心
淨宗根源與念佛三昧
彌陀的願心(越南語翻譯)
往生極樂的條件
念佛度亡之理證
攝生三願
慈心法門
彌陀的願心
四十八願分類與歸結
略談三皈依(新山)
三誓偈略解
淨土宗的核心教理
淨土宗的根源
一心念佛
大慈悲五要點
念佛之利益(台大)
念佛的利益(新山)
韓國弘法影片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
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淨土宗特色略講
淨土法門理事互含
念佛超度三塗眾生
六字名號的意義
佛在何處
《觀經》下品下生之深義
宗風學習
佛一開示
兩種成佛法(越南語翻譯版)
緣苦眾生
二種成佛法(廈門)
剃度開示
佛教有二法門&人生有兩條路
光明攝取之義
淨土答疑
《觀無量壽經》概說
淨土宗是什麼法門
人生有兩條路(台語)
往生論註思想精華
慧淨法師說故事
中元法會開示
平生業成與臨終助念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108年慧淨法師清明節開示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阿彌陀佛是何等佛
志工四喻
必得超絕去
淨土宗是彌陀救度的法門
二力、盡力、他力
佛說盂蘭盆經
念佛度亡之理證
2021年慧淨法師新春祝福
彌陀淨土的特性-超
淨宗法師
念佛成佛是自然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
《安樂集》講記
《讚阿彌陀佛偈》講記
淨宗講故事
淨宗微視頻
《往生論註》講記
《阿彌陀經》核心(新版)
《修心八誦》聖淨解
愛的建設
弘法十二不
利用互聯網思維推動弘法
《往生論註》玄義略解
《往生論註》要義
《往生論》要義
無條件的救度
《往生論註》講記答問
《救恩法語》講解
《阿彌陀經》歸宗解
《易行品》講記
佛教演講經驗談
淨土宗的戒律觀
認識觀世音菩薩
正雜二行文叩問
細說講師制
漫談念佛
淨土宗特色——易
淨土思想的善導者
秉承善導思想 助力民族復興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第十八願傳承解
淨土宗概論
《觀經》教眼
《觀經四帖疏》四重判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
深問淺答
智隨法師
微視頻
概說佛法之判教
阿彌陀經大意
無量壽經深源
淨土宗判教
淨本法師
《英文字幕系列》English Subtitle
《易行品》講記
《隨緣開示系列》
《微開示系列》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
《答問系列》
《往生論註》講記
《說故事系列》
極樂動畫
淨土動漫一:阿彌陀魚的故事
一分鐘佛教常識
淨土動漫二:彌陀恩賜佛寶寶
淨土宗卡通動畫
佛號
國語
台語
法語
法語
佛曲
慧淨法師
短視頻
短視頻(一)
宗歌/弘願之歌
淨土宗宗歌
弘願之歌
慧淨法師參訪東林寺
聯絡我們
交通資訊
地圖導覽
電子信箱/電話
叢書/雙月刊免費索取
蓮友心得分享
導覽(一)
回首頁
最新消息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淨土宗叢書
導覽(二)
系統管理
牌位查詢
共修時間表
聯絡我們
檔案下載
影音專區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極樂動畫
宗歌/弘願之歌
相關連結
淨土宗
共修時間表
聯絡我們
FB 粉絲專頁
回首頁
FB粉絲專頁
字級
大
中
小
系統管理
共修時間表
下載專區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註冊會員
|
會員登入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最新消息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淨土宗叢書
淨土文庫
淨土宗叢書
法寶流通
淨土藝術
影音專區
聯絡我們
蓮友心得分享
0
首頁
慧淨法師
翻譯
《無量壽經》的精神
產品搜尋
慧淨法師
叢書
翻譯
短文
講義
經典部分
祖論部分
第十八願
經證.祖語
淨土宗教理(一)
淨土宗教理(二)
序文
編述
經證.祖傳
淨土宗教理
規約
法語
第一篇 人生意義
第二篇 淨土信仰
第三篇 淨宗教判
第四篇 正依經論
第五篇 淨土宗旨
第六篇 淨宗特色
第七篇 淨宗宗風
第八篇 淨宗傳承
第九篇 淨宗弘傳
第十篇 淨土述懷
【法 語 二】
演講摘錄
法談開示
通俗講演
法義開示
宗風
臨終開示
訪問篇
問答
第十八願善導釋
淨土法門的核心
淨土釋疑
法師簡介
連結
免費結緣
信受佛陀救度
以類別搜尋
叢書
翻譯
短文
講義
——經典部分
——祖論部分
——第十八願
——經證.祖語
——淨土宗教理(一)
——淨土宗教理(二)
序文
編述
——經證.祖傳
——淨土宗教理
——規約
法語
——第一篇 人生意義
——第二篇 淨土信仰
——第三篇 淨宗教判
——第四篇 正依經論
——第五篇 淨土宗旨
——第六篇 淨宗特色
——第七篇 淨宗宗風
——第八篇 淨宗傳承
——第九篇 淨宗弘傳
——第十篇 淨土述懷
——【法 語 二】
演講摘錄
法談開示
——通俗講演
——法義開示
——宗風
——臨終開示
——訪問篇
——問答
——第十八願善導釋
——淨土法門的核心
淨土釋疑
法師簡介
以關鍵字搜尋
翻譯
《無量壽經》的精神
前田聽瑞 作 慧淨法師 譯
一
若欲理解《無量壽經》,明白其精神,應先知其所以為往生經之根本的原由。此之原由,日本高僧大勢至菩薩應現的法然上人於八百年之昔,就已明確的說明了。他說:
雙卷《無量壽經》者,淨土三部經中以此經為根本也,何者?
一切諸善以願為本,是以願能導諸行故。
然此經既說彌陀如來因位誓願,故知是根本也。
(《漢語燈錄》卷七)
再怎樣的偉人,覈求其本,在「心」,在「志願」。有大志願才有大修行,有大修行才有大功勛。
久遠之昔,法藏菩薩對世自在王佛所表白的志願,實是法界最高的志願,而且是以熾烈求道之高呼為開始。亦即《大經》「讚佛偈」所說:「
假令有佛,百千億萬,無量大聖,數如恆沙,供養一切,斯等諸佛,不如求道,堅正不卻。
」凡是生命的問題,或精神文化的根本,求道一事即已全包,顯示「供養諸佛」也成滿於「求道」之中。
又說「
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
」,為實現其最高理想,再怎樣的苦毒,也不畏怯,顯示其堅決的志願。
於是:五劫思惟,選取超世大願;兆載永劫,修滿無量德行。因圓果滿,而實現本願成就身──阿彌陀佛。
是故,使法藏菩薩成為所謂願王阿彌陀佛,是其偉大之志願,而說明這志願──本願的,就是《大經》之所詮。故,法然上人說:「
《大經》者,先說阿彌陀佛之四十八願,後明願之成就。
」(《和語三部經大意》)親鸞上人亦同一口徑說:「
《大無量壽經》者,說四十八願之經也。
」(《尊號真像銘文》)而且,依此四十八願之成就,眾生之往生決定。亦即我等念佛往生之道,其源不外於出自此經。
因此,《無量壽經》成為往生經之根本,是理所當然,《觀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正是由於此經而成為往生經。《漢語燈錄》卷七「逆修說法」所說「
然則念佛往生之道,其源出於此經,《觀、小》兩經,及以餘諸經中所說,皆以此經所說本願為根本也
」,正指其理趣。
二
《無量壽經》上下二卷,堂堂一萬七千四百有餘字,實是浩瀚之經典,而且文義亦難解;然,如其〈序分〉之經文本身所說,其要則甚為簡明。其〈序分〉說: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
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此金口方是淨土教精神之真髓,可說此經存在之理由,亦於此金口之上鮮明閃爍。聖聰上人於其《大經直談要註記》卷七,舉出此金口而說「
今經之序者,三經之總序也
」,全是此之意味,而使我等能知《無量壽經》之精神,亦即不外於:一、無盡大悲,二、真實之利,即念佛大利。
如來之出興,皆為廣度眾生,而唯有此願方是如來無盡之大悲。如來熾盛的大愛,平等無差別;猶如月亮無隔平等照破高樓大廈及海人茅屋,所謂「日月無私心」,此即平等之大悲。其無私心之月光,露留野邊叢草,影宿岸上群花,可說平等而無差別。
今依循《無量壽經》所說「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尤其「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
」等文,存在著大悲的本質。而且此之大悲必以深智為背景始能成立,本經說明五智,其內容今無暇深入。
關於立基於此深智之佛之大悲,聖淨二門之間不應有其等差,而且我等於淨土之一門,始依無盡大悲,而立於所說平等真實大利之甚深宗教真理之前,亦即「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
於此所說「真實之利」,若依宗義,即是念佛之大利。本經「流通分」所說「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之文,可作為此點之佐證,特應留心審思。尤其「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之言,又實是不外於說明大利之徹底。
於此不禁令人想起彌陀四十八願之中心的本願王,亦即是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此願在此無暇說明,然而關於此點,法然上人夙已說明,《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六「末法萬年特留念佛篇」說:
凡四十八願皆雖本願,殊以「念佛為往生規」。故善導釋云:「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為親,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故知:四十八願中,既以念佛往生願而為「本願中王」也。
是以釋迦慈悲,特以此《經》止住百歲也。
又,《漢語燈錄》卷七「逆修說法」說:
凡諸宗人,各以所依經持之。
今淨土宗之人,當持此經,持此經者,即持念佛往生願也。
此即六八願中,以第十八為根本也。
蓋,「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是成佛的要諦,而《無量壽經》顯示以念佛往生為此要諦。誠然,念佛皆往,是彌陀願行之要諦,眾生之得脫,其所依靠者,亦全在於此。
要而言之,如來無盡之大悲是因,真實之大利是果。故,因平等則果亦不能不平等。如來無盡之大悲,於眾生而言是無上之力,值得絕對信賴。此如來無盡之大悲與眾生之信賴,其聯結唯一之楔,即是口稱念佛之一行。
仰思大悲,伏浴大利之人,專依念佛心行之策勵,而具現於日進日新之生活。而且其念佛行,所謂「同得往生」、「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應與一切共同生活於真實之中。一千三百年之昔,善導大師所展開的淨土教,關於此點有特別的強力論調,值得注目。
三
《無量壽經》之中,對於願生者所趨向之高遠實在之境界,亦即關於彌陀本國極樂世界之雄景,有所說明,其中所說:
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剎。其佛世界,名曰安樂。
之一節,正是彌陀成佛之當相,亦是「彼佛現在」教證的點,不可不特別留意。
尤其欲登宗教性體驗之高頂,「彼佛現在」是一種不可抗力,而能使自然感得,吾等不煩引用其例。傳說法然上人「每對此文,數有感淚之氣,道心顯色,隨喜至深」。(參照《選擇傳弘決疑鈔》卷二)而且應該銘記此現在西方之本尊阿彌陀佛,其本質關聯上,同時也是四十八願畢竟阿彌陀佛——本願成就身阿彌陀佛。
蓋四十八願之分類,古來皆依淨影大師之釋,然我宗學常歸祖意,祖意是本,此是依處,理所當然。
如斯,若依淨影大師,四十八願之結局則是要約而成為(一)攝法身願,(二)攝淨土願,(三)攝眾生願之三大願。
然,若依我高祖善導大師之意,四十八願畢竟是佛身彌陀,淨土極樂,眾生攝化。亦即願願三攝(攝法身、攝淨土、攝眾生)。
尤其如「一一誓願為眾生」(般舟讚),或「以四十八願攝受眾生」(散善義)之句所明示,於善導大師之知見,攝法身、攝淨土,也都是為了救度眾生,除了救度眾生之外,向彌陀無可求。
亦即,阿彌陀佛是為眾生身(為物身),全分他受用身。佛之勝因、勝行、勝果,即是眾生之勝因、勝行、勝果。我等之往生,依佛之正覺;佛之正覺,依我等之往生。因此,我等被引導於本願成就身、光明攝取身、來迎引接身之阿彌陀佛之前。
仰蒙此無礙自在之光明攝取力,步步念念值佛乘願,至心念佛者,則往生大道自然而開,一旦往生彌陀淨土,即得永遠不退,直至成佛。宣說此大義,顯彰此大道,即是本經之所詮釋。
四
本經也教導吾等嚴肅地自我反省。凡就人生罪惡業障之說明的經典,決非少數,然於其說法之莊重度,與滲入眾生肺腑之緊迫力,本經下卷「五惡段」之述說,恐是其中第一。尤其對此說法真正作為自己之問題而聞持,則不只不堪正視,毋寧予人一種戰慄之感,於此意味而言,本經實是令人敬畏之書。然而一方面又似是在看透自己之父母的面前,被懇切訓誡之感的敬畏,也是令人懷念的經書。
想來,凡是真正的宗教,是以嚴肅地自我反省為其根底,此自我反省是懺悔向上之因,往信行的第一步之故。
誠然,本經「五惡段」實是栩栩如生之生命典型性的紀錄,有心之學者,各各善思之,歸命懺悔,以跪於佛陀教誨之前。
五
本經也極力地勸誡疑惑與慢心,疑惑實在令人心暗。本經似以意味甚深地表現出,對大悲之背景的大智疑惑,實可說是本罪。懷疑佛智即是拒絕信行,見棄念佛大利。反之,絕對歸依佛智,則能摧破此之障礙,而忘我地安於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南無阿彌陀佛,以成就往生大果。故《經》中言:「生疑惑者,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而且與此事關聯,疑佛智者,所謂胎生的條件,即使往生淨土,五百歲之間,(一)常不見佛,(二)不聞經法,(三)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毫不客氣作折伏性的說明。
尤其此疑惑常從慢心誘發,而佛教大海,信為能入。因此,立此地盤之佛教或淨土教,常依精進求道之力或信念為支柱,故《經》言「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人有信慧難,若聞精進求。…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此之強力宣說必非偶然。
蓋,精進求道之淨行,必伴歡喜信受,歡喜信受亦使精進求道熱情化,而使此歡喜信受永遠不失,唯在念念不捨的念佛相續。因此,一念不如十念,十念不如多念為上乘。法然上人具有特色的法語「信,行雖一念十念尚且不空,而應無間修」(一紙小消息)之語,此消息豈非意味甚深之語?
六
要而言之,我粗放的結語甚為簡單。即《無量壽經》其自身所顯示的,應是無盡大悲與念佛大利;別而言之,顯示萬人皆能之佛教——念佛皆往、念佛一乘之大義的是《無量壽經》的宗致。而念佛皆往是以本願為根基之故,結局是本願的念佛皆往。此意,法然上人說:「總之,此經自始自終,可知在說彌陀本願也。」(古本漢語燈錄.第八)如此,確定了以《無量壽經》為往生經之根本。
誠然,彌陀本願——念佛往生願才是一切往生道的出發點,是開始,是原理。步步念念值佛乘願,南無阿彌陀佛——「為往生極樂,唯稱南無阿彌陀佛而無疑,思決定往生而稱念之外,無別事也」(一枚起請文)之宗祖遺訓,完全信受,即是相應於《無量壽經》的意義與重要性,且是單純率直的領解,這也是徹知如來真實之義的當相。
已是最後一筆
已是第一筆
導覽(一)
回首頁
最新消息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淨土宗叢書
導覽(二)
系統管理
牌位查詢
共修時間表
聯絡我們
檔案下載
影音專區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極樂動畫
宗歌/弘願之歌
相關連結
淨土宗
共修時間表
聯絡我們
FB 粉絲專頁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最新消息
慧淨法師
淨宗法師
淨土宗叢書
影音專區
共修時間表
牌位查詢
系統管理
下載專區
聯絡我們
淨土宗
弘願寺
FB粉絲專頁
回首頁
舊版網頁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