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慧淨法師 翻譯 《無量壽經》的精神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翻譯
《無量壽經》的精神
    前田聽瑞 作   慧淨法師 譯
  若欲理解《無量壽經》,明白其精神,應先知其所以為往生經之根本的原由。此之原由,日本高僧大勢至菩薩應現的法然上人於八百年之昔,就已明確的說明了。他說:
 
     雙卷《無量壽經》者,淨土三部經中以此經為根本也,何者?
   一切諸善以願為本,是以願能導諸行故。
 然此經既說彌陀如來因位誓願,故知是根本也。(《漢語燈錄》卷七)
  再怎樣的偉人,覈求其本,在「心」,在「志願」。有大志願才有大修行,有大修行才有大功勛。
 
  久遠之昔,法藏菩薩對世自在王佛所表白的志願,實是法界最高的志願,而且是以熾烈求道之高呼為開始。亦即《大經》「讚佛偈」所說:「假令有佛,百千億萬,無量大聖,數如恆沙,供養一切,斯等諸佛,不如求道,堅正不卻。」凡是生命的問題,或精神文化的根本,求道一事即已全包,顯示「供養諸佛」也成滿於「求道」之中。
 
  又說「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為實現其最高理想,再怎樣的苦毒,也不畏怯,顯示其堅決的志願。
 
  於是:五劫思惟,選取超世大願;兆載永劫,修滿無量德行。因圓果滿,而實現本願成就身──阿彌陀佛。
 
  是故,使法藏菩薩成為所謂願王阿彌陀佛,是其偉大之志願,而說明這志願──本願的,就是《大經》之所詮。故,法然上人說:「《大經》者,先說阿彌陀佛之四十八願,後明願之成就。」(《和語三部經大意》)親鸞上人亦同一口徑說:「《大無量壽經》者,說四十八願之經也。」(《尊號真像銘文》)而且,依此四十八願之成就,眾生之往生決定。亦即我等念佛往生之道,其源不外於出自此經。
 
  因此,《無量壽經》成為往生經之根本,是理所當然,《觀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正是由於此經而成為往生經。《漢語燈錄》卷七「逆修說法」所說「然則念佛往生之道,其源出於此經,《觀、小》兩經,及以餘諸經中所說,皆以此經所說本願為根本也」,正指其理趣。
 
  《無量壽經》上下二卷,堂堂一萬七千四百有餘字,實是浩瀚之經典,而且文義亦難解;然,如其〈序分〉之經文本身所說,其要則甚為簡明。其〈序分〉說: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
     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此金口方是淨土教精神之真髓,可說此經存在之理由,亦於此金口之上鮮明閃爍。聖聰上人於其《大經直談要註記》卷七,舉出此金口而說「今經之序者,三經之總序也」,全是此之意味,而使我等能知《無量壽經》之精神,亦即不外於:一、無盡大悲,二、真實之利,即念佛大利。
 
  如來之出興,皆為廣度眾生,而唯有此願方是如來無盡之大悲。如來熾盛的大愛,平等無差別;猶如月亮無隔平等照破高樓大廈及海人茅屋,所謂「日月無私心」,此即平等之大悲。其無私心之月光,露留野邊叢草,影宿岸上群花,可說平等而無差別。
 
  今依循《無量壽經》所說「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尤其「於諸眾生視若自己」等文,存在著大悲的本質。而且此之大悲必以深智為背景始能成立,本經說明五智,其內容今無暇深入。
 
  關於立基於此深智之佛之大悲,聖淨二門之間不應有其等差,而且我等於淨土之一門,始依無盡大悲,而立於所說平等真實大利之甚深宗教真理之前,亦即「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於此所說「真實之利」,若依宗義,即是念佛之大利。本經「流通分」所說「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之文,可作為此點之佐證,特應留心審思。尤其「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之言,又實是不外於說明大利之徹底。
 
  於此不禁令人想起彌陀四十八願之中心的本願王,亦即是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此願在此無暇說明,然而關於此點,法然上人夙已說明,《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六「末法萬年特留念佛篇」說:
 
凡四十八願皆雖本願,殊以「念佛為往生規」。故善導釋云:「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為親,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故知:四十八願中,既以念佛往生願而為「本願中王」也。
是以釋迦慈悲,特以此《經》止住百歲也。
 
  又,《漢語燈錄》卷七「逆修說法」說:
 
凡諸宗人,各以所依經持之。
今淨土宗之人,當持此經,持此經者,即持念佛往生願也。
此即六八願中,以第十八為根本也。
 
  蓋,「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是成佛的要諦,而《無量壽經》顯示以念佛往生為此要諦。誠然,念佛皆往,是彌陀願行之要諦,眾生之得脫,其所依靠者,亦全在於此。
 
  要而言之,如來無盡之大悲是因,真實之大利是果。故,因平等則果亦不能不平等。如來無盡之大悲,於眾生而言是無上之力,值得絕對信賴。此如來無盡之大悲與眾生之信賴,其聯結唯一之楔,即是口稱念佛之一行。
 
  仰思大悲,伏浴大利之人,專依念佛心行之策勵,而具現於日進日新之生活。而且其念佛行,所謂「同得往生」、「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應與一切共同生活於真實之中。一千三百年之昔,善導大師所展開的淨土教,關於此點有特別的強力論調,值得注目。
 
  《無量壽經》之中,對於願生者所趨向之高遠實在之境界,亦即關於彌陀本國極樂世界之雄景,有所說明,其中所說:
 
 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剎。其佛世界,名曰安樂。
 
之一節,正是彌陀成佛之當相,亦是「彼佛現在」教證的點,不可不特別留意。
 
     尤其欲登宗教性體驗之高頂,「彼佛現在」是一種不可抗力,而能使自然感得,吾等不煩引用其例。傳說法然上人「每對此文,數有感淚之氣,道心顯色,隨喜至深」。(參照《選擇傳弘決疑鈔》卷二)而且應該銘記此現在西方之本尊阿彌陀佛,其本質關聯上,同時也是四十八願畢竟阿彌陀佛——本願成就身阿彌陀佛。
 
     蓋四十八願之分類,古來皆依淨影大師之釋,然我宗學常歸祖意,祖意是本,此是依處,理所當然。
 
 
      如斯,若依淨影大師,四十八願之結局則是要約而成為(一)攝法身願,(二)攝淨土願,(三)攝眾生願之三大願。
 
     然,若依我高祖善導大師之意,四十八願畢竟是佛身彌陀,淨土極樂,眾生攝化。亦即願願三攝(攝法身、攝淨土、攝眾生)。
 
     尤其如「一一誓願為眾生」(般舟讚),或「以四十八願攝受眾生」(散善義)之句所明示,於善導大師之知見,攝法身、攝淨土,也都是為了救度眾生,除了救度眾生之外,向彌陀無可求。
 
     亦即,阿彌陀佛是為眾生身(為物身),全分他受用身。佛之勝因、勝行、勝果,即是眾生之勝因、勝行、勝果。我等之往生,依佛之正覺;佛之正覺,依我等之往生。因此,我等被引導於本願成就身、光明攝取身、來迎引接身之阿彌陀佛之前。
 
     仰蒙此無礙自在之光明攝取力,步步念念值佛乘願,至心念佛者,則往生大道自然而開,一旦往生彌陀淨土,即得永遠不退,直至成佛。宣說此大義,顯彰此大道,即是本經之所詮釋。
 
     本經也教導吾等嚴肅地自我反省。凡就人生罪惡業障之說明的經典,決非少數,然於其說法之莊重度,與滲入眾生肺腑之緊迫力,本經下卷「五惡段」之述說,恐是其中第一。尤其對此說法真正作為自己之問題而聞持,則不只不堪正視,毋寧予人一種戰慄之感,於此意味而言,本經實是令人敬畏之書。然而一方面又似是在看透自己之父母的面前,被懇切訓誡之感的敬畏,也是令人懷念的經書。
 
     想來,凡是真正的宗教,是以嚴肅地自我反省為其根底,此自我反省是懺悔向上之因,往信行的第一步之故。
 
     誠然,本經「五惡段」實是栩栩如生之生命典型性的紀錄,有心之學者,各各善思之,歸命懺悔,以跪於佛陀教誨之前。
 
     本經也極力地勸誡疑惑與慢心,疑惑實在令人心暗。本經似以意味甚深地表現出,對大悲之背景的大智疑惑,實可說是本罪。懷疑佛智即是拒絕信行,見棄念佛大利。反之,絕對歸依佛智,則能摧破此之障礙,而忘我地安於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南無阿彌陀佛,以成就往生大果。故《經》中言:「生疑惑者,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而且與此事關聯,疑佛智者,所謂胎生的條件,即使往生淨土,五百歲之間,(一)常不見佛,(二)不聞經法,(三)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毫不客氣作折伏性的說明。
 
     尤其此疑惑常從慢心誘發,而佛教大海,信為能入。因此,立此地盤之佛教或淨土教,常依精進求道之力或信念為支柱,故《經》言「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人有信慧難,若聞精進求。…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此之強力宣說必非偶然。
 
     蓋,精進求道之淨行,必伴歡喜信受,歡喜信受亦使精進求道熱情化,而使此歡喜信受永遠不失,唯在念念不捨的念佛相續。因此,一念不如十念,十念不如多念為上乘。法然上人具有特色的法語「信,行雖一念十念尚且不空,而應無間修」(一紙小消息)之語,此消息豈非意味甚深之語?
 
     要而言之,我粗放的結語甚為簡單。即《無量壽經》其自身所顯示的,應是無盡大悲與念佛大利;別而言之,顯示萬人皆能之佛教——念佛皆往、念佛一乘之大義的是《無量壽經》的宗致。而念佛皆往是以本願為根基之故,結局是本願的念佛皆往。此意,法然上人說:「總之,此經自始自終,可知在說彌陀本願也。」(古本漢語燈錄.第八)如此,確定了以《無量壽經》為往生經之根本。
 
     誠然,彌陀本願——念佛往生願才是一切往生道的出發點,是開始,是原理。步步念念值佛乘願,南無阿彌陀佛——「為往生極樂,唯稱南無阿彌陀佛而無疑,思決定往生而稱念之外,無別事也」(一枚起請文)之宗祖遺訓,完全信受,即是相應於《無量壽經》的意義與重要性,且是單純率直的領解,這也是徹知如來真實之義的當相。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