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慧淨法師 序文 《無量壽經五本分段對照》序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序文
《無量壽經五本分段對照》序
一、 釋尊出世    唯說本願
        釋尊所以出於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
 
        《無量壽經》是淨宗正依經典中的根本經典,也是釋尊出世本懷中的真正本懷。此《經》「發起序」言: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
        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印光大師咨嗟讚歎這《無量壽經》所開展的彌陀本願法門而言:
 
        暢如來出世之本懷;
        開眾生歸元之覺路。
        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
        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
        九界眾生,捨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
        十方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
 
        何以此經此法如此的崇高偉大呢?因為這是釋尊出世的唯一目的,釋尊一代經教雖然數目龐多,要而言之,不外於宣說如來的大慈悲,以盡救群萌;而最直截明快地顯示如來的大慈悲,即是此《無量壽經》。釋尊在開始宣說此經時,於〈發起序〉先顯現與彌陀同相之「五德瑞相」,然後以正覺大音,響流十方說:
 
        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接著便細說彌陀本願。又在此經宣說圓滿時,於〈流通分〉再顯示如來的大慈悲說:
 
        經道滅盡 ,特留此經。
 
        故釋尊一代經教雖多,唯此經是教中「真實之教」,宗中「真實之宗」。善導大師說:
 
        真宗叵遇 。
 
        法照大師說:
 
        念佛成佛是真宗 。
 
        故得諸佛同讚,萬論均宣。
 
二、 十二譯本    五存七缺
        本經從漢到宋,計有十二種譯本,宋元之後,僅存五本,所謂「五存七缺」,五存之經,列表於左:
編 號
經 名
卷 數
時 代
譯 者
1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四 卷
後 漢
支婁迦讖
2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大阿彌陀經)
二 卷
支 謙
3
佛說無量壽經
二 卷
曹 魏
康僧鎧
4
無量壽如來會
二 卷
菩提流志
5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三 卷
趙 宋
法 賢
 
        此五本中,互有詳略,而以「康僧鎧」所譯之《無量壽經》最為詳瞻,所以《淨土法門源流章》(凝然)謂:
 
雖有五本,中國、日本,世多依行、讀誦、講敷、造疏、述義、舉世競翫者,只「康僧鎧」譯《無量壽經》而已。
 
        雖然五種譯本之中,以康僧鎧之譯本最為詳瞻,「世多依行」,但因有詳略,故若僅依一種,恐難全窺佛意;如能對照四譯,彼此相燭,更能暢佛本懷。此《分段對照本》即是將現存之五種譯本,各予分段,並列對照。則五譯之詳略,淨土之真髓,只要開卷,便能一目瞭然,不必另尋他本,即能遍觀各譯,實是修習淨宗之一大助緣。
 
三、永遠不滅    真實之經
        例如此經〈流通分〉之「特留此經,止住百歲」。此「百歲」若僅由文面來看,是只有一百年;但若對照同本異譯之《無量壽如來會》之經文,便知是「永遠不滅之經」。《如來會》言:
 
我今為大囑累,「當令是法,久住不滅」,應勤修行,隨順我教。
 
        故知此「百歲」之「百」是表示「永遠」、「永久」之意,亦即「滿數」之詞。又此《無量壽經》之「梵文本」亦明確地說:
 
又阿逸多,令此教法,不使消滅,永作偉大贈物
 
        可知此經是「永遠不滅」、「永久留存」的「真實之經」。(請對照第157頁)
 
四、現往東方    為眾說法
又《無量壽經》上卷末「華光出佛」之文:
 
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紫金色,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此經文之意是指極樂淨土的寶蓮華不但有顏色,而且會放光,光中出現無數的佛。這些佛與釋迦佛及十方三世諸佛是同體,還是別體?若對照《如來會》的「華光出佛」文,將更明顯:
 
彼佛國中,有七寶華,………一一華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億佛………是諸佛等,現往東方,為眾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請對照第72頁)
 
        經文中說:「現往東方」,釋迦佛之娑婆世界及藥師佛之琉璃世界都在極樂的東方。就此文看,釋尊及藥師佛都可能是極樂淨土的「華光出佛」的佛所應現的,其目的是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欲拯救群萌,而敷演真實之利的彌陀本願,才示現來此東方的娑婆世界。又從同經所說:「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來看,不但釋尊,即十方三世諸佛也和釋尊一樣,都是華光出現的佛。如此推論,似嫌獨斷,但詳加探究,有其所以然。《楞伽經》七卷本卷六也說:
 
        十方諸剎土 ,眾生菩薩中,
        一切法報身,化身及變化,
        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此文也說十方一切諸佛,全部都是從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出現的。如此則三世諸佛也該都與「華光出佛」同為一佛,此點若從《無量壽經》本段經文的次第來看,則更顯明。請參閱《淨土三部經講話》274頁「餘義」的說明。
 
        此「華光出佛論」,以其他經文亦可旁證。《般舟三昧經》云:
 
        三世諸佛,念彌陀三昧,得成正覺。
 
        《月燈三昧經》云:
 
        十方三世佛,現在過未來,
        皆以念佛因,得成無上覺。
 
        可謂:
 
        久遠實成彌陀佛,為救度五濁凡愚,
        示現釋迦牟尼佛,降生印度伽耶城。
 
五、佛中之王    光中極尊
        《無量壽經》上卷詳明阿彌陀佛的威神光明,超勝十方三世諸佛,是諸佛中之最尊第一,是諸佛所不能及,其經文云:
 
        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
        諸佛光明  所不能及
 
        一提起光明,我們就會聯想到眼所不能見的太陽光線或電燈的光,但在佛法中是指佛的智慧,佛的大念力,佛的大慈悲大願業力。何故釋尊將佛之大願業力說是光明?因為念力帶有像光那樣的速度與作用,譬如有人向著遠方暗室裡的(照相)膠片,一心不亂地凝思某個東西,瞬時間所思念的東西映照在膠片上,這叫作「念寫」。
 
        念力是眼睛看不到的,但有跟光線一樣的性質與作用,所以說念力是光明。而在佛的光明中,最高無上的是阿彌陀佛的光明,阿彌陀佛的光明充滿宇宙,無遠弗屆,而且無能障礙。彌陀光明 的作用,主要在於保護、救度念佛往生人故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如是言: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
 
        有的人能以念力移物或折斷木頭及鐵絲、湯匙等類硬物,而前蘇聯有幾位女人更能以念力使人心臟停止跳動,而致死亡。凡夫的念力尚有如此威力,何況彌陀威神光明的大智慧大念力,所以愚惡散亂的我們能發起信心憶佛念佛,推其來源都是彌陀的大念力所使然。所以善導大師說:
 
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往生禮讚》)
 
        又說: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觀經疏》〈玄義分〉)
 
        阿彌陀佛的光明,不但最尊第一,超勝諸佛,若再對照《大阿彌陀經》之經文,則更顯其絕對性之偉大。經文:
 
        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佛中之王」、「光中極尊」即源於此句。凡五譯之中,說明彌陀智慧之光明,以「漢、吳」兩譯較為詳細。請對照第60頁。
 
六、 若當生者    皆悉不退
        《無量壽經》下卷開頭言:
 
        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
 
        「正定聚」即是不退轉位,不從決定往生退下來。但若單就此文看,會以為此不退轉位的正定聚是「生彼國者」才能獲得,亦即必須往生淨土之後才能得到,所謂「彼土不退」、「彼土正定聚」,而不是肉體存在的今日,即能獲得此位;然而若對照《如來會》,便知污穢的肉體還存在的今日,便能獲得,亦即「此土不退」、「現生正定聚」。《如來會》之經文言:
 
        彼國眾生,若當生者,皆悉究竟無上菩提。
 
        「若當生者」這句經文斷定不退轉的正定聚是現在今日娑婆世界的人,「當」是現在預想未來之語,所以指的是還沒有往生仍在娑婆世界的人。以此經文與《無量壽經》的經文對照,便知「生彼國者」的句中,含有「若當生者」的意思在內 ,請對照93頁。
 
七、如來應作    皆已作之
        《無量壽經》言:
 
        如來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又言:
 
        其有得聞 ,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又言: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末法一萬年之後,所有經教皆滅,所謂「法滅時期」,然而即使在法滅時期仍永遠留存的,只有《無量壽經》。釋尊自己宣言:一代經教雖廣,唯此一經真實不滅,唯此《無量壽經》是永遠不滅的真實之經。釋尊說完此經,並將此法付囑彌勒菩薩,要彌勒菩薩弘揚此法,莫令斷絕,直至永遠,然後顯出滿足的心情說:
 
        如來所應作者,皆已作之。(請參閱《如來會》157頁)
 
        此經文之意即是釋尊從極樂世界之「華光出佛」示現娑婆,目的是為了演說《無量壽經》,此經在說彌陀本願,唯此本願才是能拯救群萌的「真實之利」,此利是「為得大利」,是「無上功德」。雖然一生之中,說法四十五年,但一切經教都是方便教,唯此一經是真實教,此真實教已觀時鑑機將之宣揚而出,已達成示現的目的,出世的本懷。故釋尊於經前〈發起序〉所現之「五德現相」及經後〈流通分〉所現「皆已作之」的滿足相,無非都是顯示釋尊達成本懷而慶喜、滿足的心情,故此經又謂之《出世本懷經》。
 
八、無量壽經    有主有從
        五種譯本,雖然互有詳略;分段對照,亦可更顯微意;但仍應以「康僧鎧」所譯之《無量壽經》為主,而以其他四譯為從,有主有從。即使後人有所會集,也不可直以會集本代替《無量壽經》,何以故?在此姑且以願文略而言之:此經的根本意趣在四十八願,四十八願中以十八、十九、二十為「攝生三願」,此三願詳明眾生三種機類,「機」有三,故「願」亦以三應之。此三願文及其「成就文」,在康僧鎧所譯之《無量壽經》,非常簡潔整嚴,文約而義豐,詞暢而理圓,明朗爽口,易持易記;非其他四譯所及。至於後人所會集之本,似不知此三願的範疇,不知自力他力之微意,亦不知有其成就文及對應的關係;故會集之後,三願混淆,願文繁複,同時願文與成就文不相應。
 
        三願之中,以第十八願為根本,稱為「願王」。此願與其成就文緊密不混亂的對應關係,若以表列出,便一目瞭然:
 
        第十八願(因願)與成就文(果力)對照表
 
        
 
        簡略提出上面幾點,以《無量壽經》為主,而對照其他四譯,以更進一步窺探佛陀的微言大意。
 
        此對照本的經文句讀及註腳是依據《大正大藏經》,右邊數字也是《大正大藏經》的頁碼、段、行。

佛曆二五三七年(一九九三)十月

釋慧淨    謹識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