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土文庫 文章 且以微心入淨土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文章
且以微心入淨土
   讀《法事讚》,看到善導大師有這樣一句:「無勝莊嚴釋迦佛,受我微心入道場。」「莊嚴的無勝報土的釋迦牟尼佛啊,請接受我微渺的祈請之心來到我們法會現場吧!」直譯起來就是這麼一句話。當然,大師後面還有幾處都用到這個「微心」。

  開始讀到,頗感疑怪:一般在祈請佛菩薩儀軌中都會表白自己心有多麼至誠來請十方佛、十方菩薩,譬如「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等等。而這裡卻出人意料的用了一個「微心」。「微心」,就是微弱的心,微小微藐的心,總之不夠至誠,不夠殷重。考古德解釋,只說這是謙辭,無他意。但我總覺得不止於此。

  我由此「微」又聯想到另一個「微」。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著名的「二河白道喻」中說,白道只有四五寸,兩邊水河、火河則各闊百步。合喻處大師則說:「善心微故,喻如白道。」這裡也是一個「微」。

  兩個「微」字,合而觀之,其間蘊藏涵義,方頗見端倪。

  淨土法門,凡夫為本,通過大師的遣詞造句,看得出完完全全站在凡夫立場上。

  凡夫再至誠也是「微心」,凡夫性多虛偽,多隱曲,這是早已久習成性的,即使是面對無上清淨圓滿的佛,忽而在一次法會上拿出與佛境相匹配的「至誠」,恐亦為難。凡夫的至誠也極其有限的。因為凡夫「垢障覆深」,凡心與真心總是隔著一層。所以是「微心」。

  而凡夫之善,更是微渺無極了。眾生一念之間六十剎那,一剎那間一百個生滅。這樣巨大數量且變幻快速的生滅心之中,一日間良善之念究竟有幾何?真相恐怕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不然《地藏經》中佛就不會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了;道綽大師也不會說:「(凡夫)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雨!」相比之下,凡夫善心如微風,如毛毛雨;而惡念之起,猶如暴風暴雨;善導大師也不會說「縱發清心,猶如畫水」,凡夫清淨善心,不是完全不能起,只不過,所起當下,太微淺,也太短暫,好似用手在水中畫了一個圈,倏爾之間水紋就不見了。

  凡夫即使偶發之善,也是不清淨的,總是夾雜名利心、瞋心、邪偽心於其中,善導大師統稱其為「雜毒之善」,不名「真實之行」。

  即使是淨土行人之「念佛」眾生,卻終也不能擺脫凡夫的生活狀態,芸芸眾生,總是俗念多、道念少,大多數時間心思埋首世俗之念中。尤其這樣的一個時代:浮躁、忙亂、壓力大、快節奏,滾滾紅塵之中,人們對極樂的無比嚮往之心念,矢志念佛之心,是那麼的微茫。所以,善導大師才說貪愛之水河、瞋恨之火河,各有百步之寬,而念佛的白道卻只有四五寸寬。且行人在行進過程中,水火始終或燒或濕白道,凡夫不就是在貪心中念佛,在瞋惱中求生嗎?

  倘若在自力修行觀念裡,因微果亦微,如同農民種地,種子不夠優良,收成也難以豐碩。

  然而在他力法門中,卻不必如此,完全可以因微果劇。從凡夫一面看,似乎很微弱,然而在佛一面看,即使眾生信心微淺,卻絲毫無礙強大的佛光之攝取,所得之結果是巨大的,遠遠超出凡情的。

  此時一件事的結果,取決於能作之心較少,而是取決於所緣之境更多。

  如同手觸外物,或石塊或刀刃,此時造成之傷害,取決於人手之力度、角度等等。然而若手所觸之物不是這些,而是一根電線呢?則無論何種力度、角度,哪怕只是皮膚只觸碰一點點,也必然當即受到電擊。甚至如果是一條高壓線,可能人都不用實際觸碰,只一靠近,便要吸引擊爆了,這是所觸碰的外物決定的。又如火燒外物,若是燒木頭,燒紙皮,最後燒成怎樣,取決於火燒的時間、火勢大小等等。可是如果是汽油呢?往往一點星火就能引爆全桶,這是被點燃的對象所決定的。

  念佛往生也是如此,由於阿彌陀佛願力強大無比,遠超諸佛,佛以佛眼十方遍覽:「有否念我名號之人?」以佛耳晝夜傾聽:「有否稱我名號之人?」是故眾生一稱一念,阿彌陀佛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即使在凡夫這邊,只是心中淺淺的劃過的一句「阿彌陀佛」,即使是人們不經意隨口一句「阿彌陀佛」,即使是小孩兒假扮唐僧、濟公,合掌念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都會循著信號而去放光攝取之,不管眾生這一面信號有多微弱、多渺茫。因為,這是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決定的。

  善導大師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所謂「增上緣」,古德解釋為「起法功強」,也即通過外力生起妙法,使其原有功用大大增強。所以,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如同信號擴大器一般,眾生念佛的信號本來很微弱,但經過擴大器一放大,則得到大大地增強,阿彌陀佛的功德力進而全部加於念佛者,眾生當下就進入佛的大願海中,必得成佛。像龍樹菩薩說的:「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所以,微凡如我等,自可安於「微心祈願」,安於「善心之微」,安於「白道之窄」,且以微心入淨土,以佛強緣速成佛!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