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土文庫 淨土宗園地 略說第十八願與四十八願及淨土三經的關係-許煌汶居士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淨土宗園地
略說第十八願與四十八願及淨土三經的關係-許煌汶居士
     因最近有蓮友在討論一個提問:何故說彌陀第十八願含攝四十八願,也含攝淨土三經? 筆者雖不知這是何人所說以及其論述,個人試著以所知很有限的經論釋,就彌陀第十八願與四十八願及淨土三經的關係,略說一些淺見。

 

四十八願含攝淨土三經的主要內涵

     淨土三經是指《佛說無量壽經》(簡稱《無量壽經》或《大經》)、《佛說觀無量壽經》(簡稱《觀無量壽經》或《觀經》),以及《佛說阿彌陀經》(簡稱《阿彌陀經》或《小經》),是淨土宗的正依經典。

     觀閱淨土三經,此三經皆以阿彌陀佛名號為「經體」,專談彌陀淨土法門的緣起事理與闡明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與力用;其主要內涵包含:彌陀發四十八願修行成佛之因果(包含極樂淨土依正之莊嚴),以及十方眾生之往生因與果報等。而且這三部經的旨趣也是一致的,皆以信願持名,往生極樂淨土為本。

     彌陀因地的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為無礙「超世願」後,經兆載永劫修行成佛,號「阿彌陀佛」,其世界名曰「極樂」;而且極樂淨土依正莊嚴之果報功德皆已成就,詳說於《無量壽經》。也略說於《觀無量壽經》(例如於「中品下生」文,言:「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定善十三觀之經文,言及極樂淨土依正莊嚴),以及《阿彌陀經》(例如「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與略說極樂淨土依正莊嚴之經文)。

     四十八願的分類,若以隋‧淨影寺慧遠法師(西元523-592年)於其《淨影疏.卷三》所言:「四十八願,義要唯三。」將四十八因願分為三大類,即:一、攝法身願(第十二、十三及第十七願);二、攝淨土願(第三十一、第三十二願);三、攝眾生願(其餘四十三願)。四十八願的每一願皆言「設我得佛」,若每一誓願內容不能成就,就「不取正覺」;而阿彌陀佛已於極樂世界成佛,所以願願皆已成就無礙,皆融攝佛身、淨土與眾生,一多相融,互攝互融不可思議。

     若以「從略出廣,由體起用」來說,「南無阿彌陀佛」這一清淨法句,就如天親菩薩於《往生論》所說:包含極樂淨土依正「三嚴二十九種(淨土十七種、佛八種、菩薩四種)莊嚴功德成就」,與修「五念門行」之稱念佛名,作為往生極樂世界成佛之正因。

     總言之,四十八願之目的,總為攝受十方眾生,能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得不退成佛與廣度眾生之無上大利;這也是諸佛出世說法,為令眾生速成佛的本懷。。誠如善導大師於《觀經四帖疏‧定善義》所做的開示:「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十方恆沙諸佛證誠不虛也。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於《法事讚》也說:「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為親。」

     這些內涵於淨土三經,雖說有詳略與側重,實則都含攝在四十八願與每一個願成就中;所以可說彌陀四十八願與其「願成就」內涵,均可見之於淨土三經中。

 

第十八願與四十八願的關係

     第十八願之因願文,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此願成就文:「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由第十八願之因願文:「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與其願成就文:「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可知皆具信、願、行往生三法。

     根源於第十八願之信願持名,定得往生的往生三法,是往生極樂世界報土的正因,也是淨土三經一致的宗旨;即是以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萬德洪名的清淨法句,作為往生極樂報土成佛的正因(正定之業);而且四十八願中唯獨第十八願,有能信願念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誓言,故第十八願被稱之為「念佛往生願」或是四十八願的「根本願」;又稱為「本願王」或「王本願」,常喻如樹根。而其餘四十七願稱為「欣慕願」,是為令眾生欣慕極樂淨土之依正莊嚴,而導入第十八願,願意念佛乘佛願力,往生極樂淨土;常喻如樹幹、樹枝、花、葉、果等。

     簡言之,四十八願是以第十八願為根本核心,誠如善導大師於《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將彌陀四十八願的一一願,結歸於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云:「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於《法事讚》亦說:「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因此,也可說第十八願是淨土三經的根本核心,亦是淨土宗的根源。

     至於《無量壽經》第十八願因願文,有言:「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而於《觀無量壽經》「下品下生」文,言及五逆十惡者,臨終遇善友安慰說法,教稱念佛,能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亦得往生極樂;有關兩經「逆謗除取」之問,於《釋淨土群疑論‧卷三》說:「古今大德釋此兩經,有十五家,共解此教。」

     十五家中有兩家解釋最為圓滿,其一是曇鸞大師的「單複說」:「觀經取者,唯是造五逆人;壽經除者,是造五逆及謗法人。」;其二是善導大師的「未造、已造說」:「觀經取者,是對已造逆人;壽經除者,是對未造逆人」而此義是就抑止門中解:未造者抑止之,防造重罪受無量苦故;若已造但能迴心念佛願生,彌陀大悲普救十方眾生故,亦攝取之。就如《法事讚》所言:「以佛願力,五逆之與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迴心皆往。」亦如 《般舟讚》所說: 「謗法闡提行十惡,迴心念佛罪皆除。」「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

 

小結

     印光大師於《文鈔.三編下‧淨土法門說要》開示:「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

     若以「從廣入略,攝用歸體」來說,極樂淨土依正之莊嚴、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與力用,隨順法性,總攝入彌陀清淨願心的四十八願;而結歸於第十八願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清淨法句,願生必生。

     因此,從廣略相入的角度來看,以略攝廣的話,可作小結:第十八願含攝四十八願,也含攝淨土三經。

(許煌汶)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