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念佛往生(新)
父親的遺產

       我的父親是在我十六歲的時候去世的。他是一個平凡的農民,對社會雖然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貢獻,一生都過得非常地平凡,但是對於我而言,他卻是一位給我留下了無比珍貴財富的人。

  當時我在東京的料理店工作,在接到父親病情不佳的通知後,我匆忙地趕回了家。父親得的是心臟病,我回家以後他的病情時好時壞,最後病情不斷地惡化,大約半個月多的時間就去世了。當時是五十九歲。

  現在回想起來,父親去世前兩天,吃完晚飯後,我與母親去看護躺在病床上的父親。午間時來查病房的醫生就說父親「已經活不久了」,我雖然是個外行人,但是從父親的面容來看,也能知道父親的病情已經非常緊迫了。

  突然,母親靠近父親的枕邊,一邊用兩隻手握住父親的右手掌,按在自己的胸前,一邊小聲地說:「爸爸!往生沒問題吧?」我不太明白母親話裡的意思,但一瞬間整個人都凝結在母親的聲音中,陷入了沉思,不由自主地盯著父親的臉。

  「不要擔心,我已獲得往生了啊……」父親的眼睛微微地閉著,但這是父親親口所說的答案。他的聲音雖然低沉,但語氣非常肯定,絲毫聽不出心中有任何的動搖。母親聽到父親那樣的話後,一邊哽咽著說:「是嗎!那太高興了,太高興了。」一邊潸然淚下的情景,我至今仍記憶猶新。而且,父親的「我已獲得往生了啊」的這句話是我在這個世上聽到的最像父親的話了,也是父親最後的話。

  或許是因緣成熟了吧,父親死後不久,我便成為了僧侶。對佛教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如果是關於「淨土」一類的學解問題,我些許還能有點自負。

  但是用頭腦學到的,不管是多麼高深的論義,還是多麼玄奧的思想,一旦面臨死亡,都不管用,這樣的感覺隨著年紀的增長我越能深切地感受到。

  現在回想起來,不得不說關於佛法的學問我都是在父親的那句「我已獲得往生了啊」的遺言中學到的。而且關於淨土的全部的學習,我認為是在於以「獲得往生彌陀的淨土」這樣的心來接受死亡,這個不管是對於我,還是對於其他有緣的人來說都是人生最好的歸宿。這就是以我有限的智慧能夠理解到的。這就是父親給我的遺產,我想只有不斷地體會這份遺產的可貴性才是我這一生旅途的使命吧,這樣的感慨常常在我心中浮現。

「欲生我國」是淨土教的根基

  淨土教的根基在於「欲生我國」這一句中,如果偏離了這個根基,那麼不管多麼高深的學問都不是淨土教的學問。

 

一念歸命 平生業成

  淨土宗的宗義,安心的歸結點就在於「一念業成.平生業成」,如果有經常聽聞淨土教理的人,應該都是知道的吧。要真正地理解這個意思是不容易的,如果領會到了的話,那麼就會深刻地明白淨土宗的教法是多麼地珍貴無比了。             

                       

生也當下 死也當下

  說到「身心一如」,人的心與身是不能分開的,但自由的「性」之「心」是可以拋開身體,自由穿梭在過去、未來,東、西,以及十方三世之間的。如果把「身」拋在一邊,只用心來迎接「死」的話,那就一定會造成「人類的壽命可以繼續延長」這樣的情況,而即使是死亡時的情景,也可以被自由地設想成這樣或者那樣的狀態了。

  然而「死」的並不是心而是「身」。

  如果僅就活著的軀體來看,所謂「生身」也就是呼吸吐納,一呼一吸連續不斷的狀態,而「死」就隱藏在一呼一吸的間斷中,然後伺機等待著它的出場。

  「生」如果是在當下,那麼「死」也是在當下。當下的死亡來到「身」的時候,我們要以怎樣的狀態去死呢?當我將這個問題用來叩問自己對死的想法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父親臨終時被問到「去向是……」然後父親平靜地回答「我已獲得往生」時的樣子,我便深刻地體會到那不僅僅只是珍貴高尚的說辭而已。

  盡可能把每一個「死亡」都當做自己的「死」來嚴肅認真地對待,以安靜沉著的心境來辭別這個人世,這是誰都渴望的事情吧。但是一旦想到不知何時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死去,不明了「身」的宿業時,關於「死」的問題,現在就有一個必須突破的重要的課題不得不去面對。

  對於這個無法逃避的問題,能給我們解決答案的,也應該說是人類終極的救度吧,即「一念歸命、平生業成」。

 

平生業成真正的涵義

  所謂「平生」一般大體上認為是指人生中每一日的生活狀態。但是就像剛才所說的,從本質上來看活著的事實時,也許死亡就在當下,這就是「生身」的本來面貌。若如此來看待「生」的本質的話,那麼則不得不說「平生」指的其實就是現在的當下。

  所謂「業成」就是「業事成辦」的簡略語,指的是迷惘的凡夫往生淨土成佛的大事已經成辦。

  關於生,還有關於死,也就是說關於「生死」,一般人都是我是這麼想的,我是這樣考慮的,我們一直以來都是以自我的心來作出判斷和理解。然而緊迫的無常讓我們從根本上崩塌的同時,那種相信通往淨土之道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一條道路,明白了 「不需要計量,安心直來」的六字名號的真意,即彌陀如來的心,歸依彌陀如來的信心也就決定了。這就叫作回心,從有漏(迷妄的境地)之道到無漏(開悟的境界)之道的轉變。

 

平生業成的範例

  父親過世後不久,可能是緣分成熟了吧,我成為了僧侶。我不斷地學習佛教知識,可以說我已經明白了「平生業成」的涵義,也知道了它在宗義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然而對此我並不只是停留在宗義知識層面上的理解,而是有著刻骨的親身體驗的,真的是非常痛苦的經歷,但同時也不斷地受到激勵。

  昭和二十年(1945年)的正月,當時我還在京都的大谷大學讀書。十九年(1944年)末,我休冬假歸省回鄉。二十年(1945年)一月五日返回京都。那時,母親一直把我送到當時的國鐵---東海道線的安城站。整個路線是從家鄉的米津坐電車到南安城站,然後徒步走大概一千五百米的路程到安城站。在那一千五百米的路程上我一邊背著母親親手做的薯片乾啦柿餅啦,雖然在這個時候糧食短缺但是因為家在農村,所以總能備得口食。

  一邊與母親並肩走著時,不知為什麼母親突然改變了語氣,說:「因為我呢,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以什麼樣的方式死去,都能往生到淨土,所以不需要擔心……」

  聽到這樣說後,我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怎麼了,突然感到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湧上心頭,我不由自主地盯著母親的側臉。當時名古屋的大街上不斷地有美軍的空襲,我想或許是因為母親認為被空襲的並不僅僅是別人,不知何時就會是自己,所以才這麼說的吧。

  我一邊控制住自己內心波動的情緒一邊裝出一副高興的樣子,故意用僧侶的口吻說:「是啊,母親您那麼歡喜於念佛,一定會往生淨土的……。」

  母親說:「你也要來哦……有那麼殊勝的因緣成為能為人們講說往生淨土之道的僧人……如果你不來的話,我都沒有臉面對阿彌陀佛了呢……」

  我說:「不要擔心啦,我一定會去的……」

  就這樣一問一答地一邊聊著天一邊走著,「為什麼母親要說這樣的事呢?」我內心疑惑不安,因為對母親的眷戀難以割捨,心中更是難受。

  我在想如果我說再一次回家吧,那母親會說什麼呢。我悄悄地看了一下母親的側臉,卻看不到母親有流露出期待我說出那樣的話的神色來。

  我暗暗地希望火車能夠晚些到,但火車還是按時地來了。從母親那邊估計看不見吧,我透過火車的車窗卻能清楚地看見母親倚靠在欄杆邊,盯著將要發車的列車「嘶」的一聲開走的樣子。這就是我今生看到的母親最後的樣子了。

  接著三天後的一月八日的晚上,家鄉那邊發生了地震(三河地震),我家被震塌了,母親與一個妹妹被震塌的房屋壓在底下去世了。

  因為地震這樣的橫禍令兒子失去了母親,這樣的傷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也不是用什麼東西可以輕易治癒的。

  老實說,關於「平生業成」的意思,我是很能夠理解的;但可悲的是,凡夫容易被妄想雜念所影響,對現在當下「生」的實態容易被模糊的我,卻排除了自身的「平生業成」的認識。

  母親在世時和我說的最後的話以及母親意外的逝世,這樣突如其來的因緣讓我不得不接受,「平生業成」其實指的是自己現在當下的「身」的問題。

  在擁有「生身」(肉體)活著時,昨日的事也想,明日的事也不得不想。但是,當你對自己的「一生」進行大清算時,你就會發現無論何時,「當下」的事都是你無法逃避的「身」的真實感受。這是我從母親那領悟到。

  從父親那裡我明白了,能夠堅定地遵照阿彌陀佛期望眾生「欲生我國」(來生我的淨土)的招喚那樣「願生安樂國」(往生安樂淨土),就是人一生中最好的歸宿。而通往淨土的道路,和死時(臨終)的狀態沒有關係,如彌陀所招喚的那樣「正念直來」,將心交於彌陀,任憑彌陀地去往生,這樣心決定時(即一念歸命),就是當下完成了(也就是平生業成),這是我從母親那裡領悟到的真宗的極大的安心。

  《正像末和讚》中說:「彌陀觀音大勢至,同乘大願之慈航,浮游生死苦海中,呼喚有情令上船。」這裡是在表明,想讓那些與自己結緣且信決定的人歸入彌陀的本願,並以崇仰的心讚歎那些示現在生死的娑婆世界來引導我們的佛菩薩吧。

  每當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時,我的腦中就會浮現彌陀來迎接我往生淨土的畫面。每當我正在開車時,不時地會聽到「請小心哦」這樣溫馨的提醒,而在我握住方向盤說「謝謝」時,總會突然在腦中浮現一幕交通事故的畫面。這種時候我總會想「不管怎樣死去我都會往生淨土的」,於是不經意間就會念出六字名號,而且心中會默默地喃喃自語道:「謝謝媽媽,我也已經獲得往生了喲。」

  雖然這樣的說話方式有些令人不愉快,顯得很冒昧,讓人非常難為情,但是多虧了勢至菩薩父與觀音菩薩母,多虧兩位菩薩拼了命的方便誘引,才讓人安心地接受從彌陀大悲心中開顯出來的「往生極樂之道」。這是我心中隱秘而又最真實的感受。

( 摘自上杉思朗《往生極樂之道》,佛可法師譯 )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