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法談開示
愛的建設

      今天跟大家共同學習的課題是「愛的建設」。

 

一、緣起

       今年慧淨上人提出了「愛的建設」,我曾發表在微信上。凡是發表在「jingzong18」微信上的內容,都是有意義的。比如我每天記事,可能記了十條,但發表出來的也就兩三條,能發出來的,當然有它特別的意義。

 

       這段時間,上人經常會發一些文章給我,其中關於「愛」這方面的內容比較多,我也寫過這方面的短文,今天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共同學習。

 

二、「愛的建設」的含義

       「愛的建設」是什麼呢?就是「在愛中建設身體」,這是文章的原題。

 

       我們不僅是一個團體,還是一個有機的身體。

 

       阿彌陀佛和我們是一體的,同時我們是彌陀的手足,我們互相之間也是一體的。就像身體,如果頭癢,手去抓它,這是自然的,這叫「同體大悲」,因為是一個身體嘛。佛菩薩就是這樣,所謂「眾生苦惱我苦惱,眾生安樂我安樂」。既然是一體,還分什麼你我呢?所以,阿彌陀佛救度我們自然而然,一是自然來救我們,二是自然能救我們,很簡單。

 

       我們的寺院、道場是一個團體,也是一個身體。上人的講話給我很大衝擊,他說:「一般的道場、團體都要搞活動、弘法,不然沒人氣。但我們不是以弘法和搞活動為目的,也不是以這些來建設團體、建設身體的。弘法和活動,如果大家沒有愛心的話,可能還增加壓力,所以要以愛來建設身體。」

 

       上人講了一個例子。二戰期間,為躲避戰火,英國有很多兒童被送到澳洲,澳洲是英國的殖民地。在那裡,吃的、住的、用的都很好,和在英國一樣。但二戰結束後,這些兒童回去,普遍都有心理疾病,都不健康,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和父母在一起,缺乏父母的愛。所以,不光是吃得好、喝得好就可以的。

 

       不僅弘願寺,我們各地的念佛堂、分道場,也都有「愛的建設」這件事情,而且我們每一個人自己也要有「愛的建設」。只有在愛心當中,我們才可以腳踏實地地發展。

 

三、「愛的建設」的內容

       「愛的建設」是一個大課題,我主要講三方面:愛自己、愛他人、互相愛,主要是愛自己。

 

(一)愛自己

       一講到「愛」,都以為是愛別人,其實我們是沒有能力愛別人的,我們不害人家就已經是「阿彌陀佛」了。愛自己都不會愛,還會愛人家嗎?所以首先是要愛自己。

 

1.用愛補充能量

       「愛」在佛教裡有兩重含義:一個叫「法愛」,一個叫「餓鬼愛」。「法愛」,就是以佛法的原則、利益來愛眾生,從法上流露出來的。「餓鬼愛」,就是世間的佔有、貪慾,這是不清淨的,是染污的,是有危害的。所以,佛法講愛是有兩種含義。比如,十二支緣起當中所講的愛,就是流轉之因,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我們今天所講的不是這個愛,不是「餓鬼愛」,是「法愛」。

 

       在淨土宗的經典當中,用到「愛」這個字的有幾處:

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無量壽經》)
菩薩愛樂功德,如海吞流,無止足情。(《往生論註》)
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往生論》)

 

       引用這幾條經文,是要說明「愛」這個字在淨土宗當中是使用的,但使用的是「清淨」這方面的含義。

 

       我們這十幾年所做的教理建設、弘法工作,其實也都是愛的建設,這些就是「打底肥」。法義是我們愛心建設的「底肥」,如果沒有法,愛的建設就是空的。在世間,你愛我愛都是餓鬼愛,不行的,一定要有法愛。法愛,首先要有法的熏修,法的學習扎根。十幾年來,我們都在做這個工作。

 

       現在為什麼又提出這個題目呢?是要把它更加鮮明化、實踐化,讓大家在念佛生活化當中更加靈活、善巧地運用。因為有些人雖然念佛了,仍然是苦苦惱惱,不開心,眉頭總是緊鎖,好像有把大鎖,老是鎖在眉頭上,多重啊!說話總是唉聲歎氣,抱怨挺多。這都有問題,就是愛的建設還不夠。

 

       同時,這兩年我們的團體和法門都在擴張、發展,人員外派很多,大家可能都有感受,男眾、女眾的感受都特別明顯。人員擴張出去,就急需內充。因為人員出去會耗動團體,就像蘿蔔一樣,已經發芽了,如果沒有補充,只是長葉子,看上去欣欣向榮,但裡面是空心的。如果我們也只是「發葉子」,人員到外地接管分道場、弘法,寺院裡沒有人,這就空了。

 

       要用什麼來充實呢?就是用愛心來充實。就是說,我們幹事情需要能量,這個能量從哪裡來?就是愛心。不然幹著幹著就覺得累了,就要甩挑子了,那就是愛心不夠。

 

       所以,現在上人提出「愛的建設」,這個時間點正好。上人每次的說話,與我們整個團體的方向和當下的形勢都特別契合,就好像做到我們心裡一樣。我們學了很多法義,聽了很多,也會背,也會講,但如果自己活得不歡喜,這都是不夠的,所以,理論要到實踐當中落實。

 

2.愛就是送溫暖

       阿彌陀佛非常慈悲,我們這個法門是慈悲的法門,是愛心的法門。宣講慈悲法門和愛心法門的人,如果自己都沒有愛心,自己都覺得能量不夠,那當然就要補充了。所以,是在實踐的事物當中來享受愛心,落實、體現和傳播彌陀的愛心。

 

       首先是享受,享受彌陀對我們的慈愛,然後就要把它落實在念佛生活當中,進一步傳播給更多有緣的人。在這方面我們都是學生,學會這個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不能學會愛自己,我們一定會傷害別人,當然也肯定會傷害自己。

 

       我在好幾個場合說過,大家現在找恐怖分子,恐怖分子在哪裡?其實大街上到處都是。只要心中沒有愛,你出去就是恐怖分子。你帶了貪瞋癡的火箭炮,「誰也別惹我,惹我砰砰砰……」雖然看不見,其實心裡都揣著呢,這不是恐怖分子嗎?

 

       如果有愛心,你就有光明,就有溫暖,這樣就不會是恐怖分子。所以,但願我們不要成為一個有害的人,要成為一個無公害的人,不然,走出去就自害害他。

 

       以前我幾乎每次回到寺院都要開會、搞活動,然後推動。現在向大家懺悔,這次回來不搞活動了,這次回來就是愛的建設——減壓減負,送愛送暖。

 

       我們的活動太多了,搞得大家昏頭轉向,都搞不過來了。現在慢一點,弘法能弘得了就弘,弘不了就先停下,我來弘就可以了,大家就好好念佛、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先學著讓自己開心。

 

       像打仗一樣,他的槍法還不行,你就把他送到戰場上去,在後面用槍頂著,「不許退,退下來就槍斃!」這樣不行。「咱們這個仗現在不打了,不是說一定要把它強攻下來,攻不下來就撤退」,這次就是減壓減負。

 

       在寺院當中,不是以弘法活動作為首務,而是以愛心作為首務。不要無窮無盡地搞活動,把大家搞得很疲累。我們能做多少做多少,做不了就先休息,給自己補充能量後再出發,要做就要歡喜做、願意做,不要有壓力。

 

       「是誰願意弘法?是淨宗法師。他願意弘法就把我們逼得一道弘法,我們沒有心思」,現在減壓,緊箍咒拿掉,可以不弘,要讓你們歡喜。

 

       一個人歡喜的時候是什麼樣?他會找人分享,他在家裡都關不住,一定要到大街上去找別人。這個時候他很歡喜,你跟他講什麼話,他都答應你。「某某人啊,你什麼事幫我。」「啊,好好好!」高興啊,歡喜啊。所以,有的人談生意在酒桌上談,為什麼?灌暈了,高興,歡喜,就拍板了。人歡喜的時候就有能量,他敢答應你,願意答應你。

 

       一個人都不歡喜,你叫他去弘法,他覺得壓力很大。他自己不願意做的事,趕緊撂挑子,不然要把他壓壞了,他快挑不動了。我小的時候幹農活兒,我父親把擔子給我,「不重不重,你挑著吧」。我才開始挑,五步八步的時候是不重,越走就越重,重了就要撂挑子了,不然就壓傷了。

 

       所以,現在大家如果覺得有壓力,那就不做了。做任何事都要歡喜,不歡喜的事別做,你都不歡喜,何必做它呢?越做越受傷。

 

       就像我,我為什麼願意弘法?我歡喜啊,我賺啊!你讓我做生意,我就不去了,那我就不歡喜啊。

 

       壓力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它是我們成長的動力。一個人從年輕走向成熟,沒有壓力怎麼成熟?那不可能。但是,要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它就會成為動力——有壓力就有動力。如果超越了承受範圍,壓力就成了破壞力。

 

       比如小水壺,你在它的承受範圍以內壓它,就有動力,水就噴出來了;壓力大了,結果給它捏破了,那就不是動力了,成了破壞力。所以,我們要自己感受。

 

       減壓減負,減給誰呢?減給我。減給我,我當然也沒有這個能力,我就問題上交。你們交給我,我就往上交,交給誰?阿彌陀佛。因為他說了,「荷負群生,為之重擔」,這句話出自《無量壽經》。「荷負群生」,就是說他要給你挑擔子。你減輕壓力,擔子給他挑,他「為之重擔」。

 

       在弘願寺,大家不管做任何工作,如果背後沒有阿彌陀佛,那是不可想像的。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擔子是阿彌陀佛在挑。

 

       我學習這個法門比大家早一些,有一些經驗,現在感覺就輕鬆自如一些,為什麼?會撂挑子,會撂給阿彌陀佛。如果沒有這樣,就會覺得很緊張、很有壓力,其實,壓力、擔子都由佛來挑。

 

       這是講「送愛」,就是將彌陀的愛心灌輸到我們心裡。

 

       「送暖」就是送溫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萬病從寒而起」,身體有寒了,什麼關節炎、肩周炎,哪裡不舒服,其實都是沒有暖。暖氣一到那裡就百病消除了。肚子疼,發脹,也都是沒有暖,所以要送溫暖。身體這樣,心靈也是一樣的。心靈如果沒有溫暖,只是寒風,當然就有疾病。

 

       所以,不管是身病還是心病,都是由寒生起的。身體要常保暖,心要常存愛。愛就是暖,有愛心就有溫暖。所以,我們要給自己輸入溫暖。身體受寒了、受涼了,當然就要生病了;心中沒有彌陀的愛心,沒有彌陀的暖爐,那當然也要生病了。

 

3.愛要溫和適度

       當然,這個暖是溫暖,不是炎熱。很多蓮友很愛師父,把我愛得一身汗!好幾百個蓮友,「哇!這是我們師父,我們好多年沒看見你,這回終於把你逮著了」。也不管師父同意不同意、答應不答應,磕幾個頭再說。我非常感恩你們看得起我,非常感恩,非常感恩!在非常感恩的同時,兩個小腿也嚇得哆嗦。比如有時正陪人走路,地上還有一灘水,蓮友就跪下去了。有時往那兒一站,旁邊就有很多蓮友。加上現在有手機的都是「記者」,不斷拍照。這個愛就是過於熱了一點。

 

       所以,保持適當的溫度。你說「給師父頂禮」,我說「問訊」,這樣就可以繼續好好地交流,不要過熱。

 

       除了佛陀是三業圓滿、清淨的,凡夫任何時候說話,如果錄下來,都會有不妥當之處。所以,我的錄音一般是經過佛使大德剪輯的。有些話只適合當時的情況,針對具體人,有特定場景,離開這個環境就不適合;甚至有些比喻也不恰當,有些語言也可能粗糙,就不能隨便拿出去。如果隨便錄音,那是不可能有剪輯的,可能就把你們的師父給埋葬了——「就這麼講,你看看」。因為語業不清淨,肯定有瑕疵;身業也不清淨,你在旁邊拍照,也可能拍了一張張牙舞爪、面目猙獰的,這樣的照片公佈出去,影響法門形象。

 

       佛陀任何時候都很莊嚴,任何角度、任何時候攝像、錄音,那都是無可挑剔的。

 

       講到這一點,就是說不要把我搞得太熱了,得了熱病要耗能量。

 

       愛是不嬌慣、不縱容、不溺愛。我們講的愛,不是溺愛,不是說「你隨便做什麼都可以」,不是縱容缺點和毛病,也不是黏膩、糾纏不清,也不是熱情過度。

 

       不要情緒化,愛要溫和,要適宜,才能讓對方感到舒服。

 

       對這些問題,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心得,也希望大家共同進步。

 

4.愛自己要有正知正見

       首先,我們要學會愛自己。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愛,那能指望獲得別人的愛嗎?不可能。就好比你自己都不愛你房間的衛生,指望別人天天給你打掃,誰有那個耐心啊?一看,給他打掃白打掃,他自己都不愛護。

 

       你都不愛你自己,別人怎麼能愛你呢?你不愛你自己,等於拒絕,別人即使想愛你,也無法愛到你,因為愛傳遞過去後,因為你不愛自己,你就把它阻隔了。所以,愛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愛。「自尊,人方尊之」,我們自己尊重自己,人家才尊重我們;「自助,天方助之」,自己要自立自助,然後別人才能幫助你。

 

       就像一個人,他自己不願意站起來,你拉他,他往地上賴,那人家拉一兩次也就算了。他自己不自立,別人怎麼能幫他自立呢?

 

       愛就是一樣的,這當中自立、自尊、自助、自愛,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愛自己。

 

       為什麼這樣講呢?有人會說,「哎呀,我怎麼會不愛自己呢?」我告訴各位,不愛自己的人太多了,很多人天天都在傷害自己。

 

       有一句話說得好,「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什麼意思呢?你要為自己所有的苦樂負全責,負百分之百的責任,除了你自己,沒有其他人能真正傷害到你,這也是佛教講的因果報應。

 

       一件事情反覆在那裡盤算、抱怨、思維,都是負面的。別人能幫你想嗎?不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

 

       一個女人,如果把她的幸福綁在丈夫的肩膀上,那一定是要離婚的,因為她丈夫不會是觀世音菩薩。他一看,「太黏了,我扛不動你,算了,我們各人過日子吧」。她還說「看我多麼愛你呀」。如果女人沒有獨立,肯定得不到幸福。如果女人能自立,幸福自己掌握,那麼丈夫會愛你十倍、百倍。

 

       人和人之間打交道都是這樣。如果你有這樣的心態,「我這一輩子的幸福就靠你了」,那你的幸福非常不牢靠。幸福靠自己,不能靠別人。

 

       我們常常會說「就是某某人,就是他才讓我這麼苦惱」,請問,這句話是真理嗎?很多人在心中就抱有這樣的邪見,「就因為他這樣,才讓我很苦惱,他幹了這件事,他說了這句話,所以讓我非常痛苦」。

 

       當抱怨別人的時候,問題變得很簡單,似乎找到答案了,因為就是他嘛!

 

       但是,如果自己讓自己苦惱了,好像這個藥吞不下去,「我自己怎麼會有錯誤呢?」

 

       在座很多都是女眾,女眾的感情比較複雜,好處是比較有愛心,但同時往往會傷害自己太多。我不希望大家傷害自己,大家保護好自己,就需要有正知正見。

 

       第一個正知正見,就是我們的一切都要自己負責任。所有的苦樂,沒有別人能代替。我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心痛苦,那麼誰能讓我們的心痛苦呢?一定是自己。

 

       「是別人的話讓我痛苦」,那也是經過你同意的。你的耳朵聽到了,你同意他傷害你,他才傷害到你;如果你不同意、關閉了,他怎麼能傷害到你呢?不可能的。

 

       人生幸福的密碼和主動權,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果報應,這就是密碼,這是基本的佛教知識,萬法唯心,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不能推卸責任,要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當我們抱怨的時候,抱怨很簡單,「誰誰誰造成我的不幸!」這樣雖然很簡單,但其實是把自我幸福的鑰匙也交了出去。你的鑰匙好像給了別人,但是對方其實也沒有拿到你的鑰匙,他不管你的事情。那這把鑰匙到哪裡去了呢?就扔到了荒郊野外。你幸福之門的鑰匙已經扔到了荒郊野外,而你此後永遠被禁閉在不幸的房間當中,你說你多痛苦啊?

 

       所以,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就是你要自己承擔。

 

       愛,首先要愛自己這顆心,這顆心非常柔嫩,不要讓它受風寒,不要冷著,不要凍著,不要受傷害。不要讓它受情緒的干擾、侵襲,不要讓它不平,不要讓它生氣。

 

       各位「氣功大師」,你生氣是你自己生氣,還是我幫你生氣啊?「液化氣站的站長!」都是自己生氣的。所以,盡量不要生氣。

 

       抱怨對我們有好處嗎?沒有好處。盡量不抱怨、不生氣。抱怨的人往往有很多理由,有理有什麼用呢?你有理能讓自己快樂嗎?抱怨能把事情更好地解決嗎?抱怨一點用也沒有,有百害而無一利,抱怨只會讓自己的心沮喪,讓自己的心受傷害。

 

       天天在那裡抱怨,傷害自己,然後說「就是他,就怪他!」他還在那裡呼呼睡大覺呢,怎麼是他呢?這就是天底下的冤假錯案,絕對沒有他的事兒。

 

       所以,我們要認識到這一點,首先要樹立正知正見,認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5.愛自己要給心正能量

       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心怎麼樣呢?要時刻給它溫暖,給它愛心,給它陽光,給它正面的能量。

 

       我在微信裡有一篇文章——《耳朵不如嘴巴聰明》。我們的嘴巴吃了不好吃的東西,有些東西對我們的身體不利,比如霉變的花生米,吃著很香時,突然來了個壞花生米,「呸呸呸」,它馬上就被擋住了,不讓它下去。因為吃下去有毒,馬上身體就有反應,受不了啊。

 

       身體是靠糧食為食物,心靈是靠什麼為食物呢?心靈是靠語言,靠思想。耳朵就是吞食的器官。眼睛看東西,耳朵聽聲音,耳朵接受更快。耳朵的進化跟嘴巴比,差得太遠了,好話聽不進,壞話使勁裝。只要別人說壞話,說誰對他不好,耳朵馬上變成千里耳,聽得很清楚;如果說「不是的,某某人其實對你還是不錯的」,他不聽,「哪有那回事?」耳朵一點鑒別能力也沒有,專門聽壞話。

 

       所以,上人在《宗風‧俗諦》說:「不說是非,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不較是非。」但是我們的耳朵呢?它是專聽是非,聽了之後還相信,相信了還抱怨,還到處傳播。首先要訓練耳朵。

 

       耳朵的訓練也是不容易的,孔老夫子以他那樣的德望,儒家稱他為聖人,到了六十歲他才訓練出來,「六十而耳順」。所以,耳朵不容易搞順了。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該聽什麼話,不該聽什麼話,要有個檢察官。

 

       什麼叫真話?什麼叫假話?從究竟意義上講,世間的話,除了這句六字名號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但是在假話中,又要聽哪些呢?聽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的話,即使這個話是假的,它也是真的。只要是能夠讓你得到真實的利益,有真實的喜樂的話,就是真的。

 

       你聽的那些話是真的,聽了之後就犯高血壓、腦溢血,這些話聽了有什麼好處呢?難道是真的話就一定要聽嗎?比如吃東西,是真的東西就要吃嗎?毒藥是真的,你會吃嗎?真的話不是一定要聽,我們要聽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的話。

 

       古人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這些話都是很有道理的。我們聽話也是一樣的,要聽有利於和合的,有利於歡喜的,對我們身心健康有幫助的話。如果一聽了這句話心裡很煩,那就不要聽,一定是是非,要立即把它清除乾淨。

 

       《修心八頌》裡的第三頌就是「觀心斷惑」:

願我恆常觀自心,正當煩惱初萌生,
危害自己他人時,立即強行令斷除。

 

       我們的起心動念,不需要打電話,也不需要說,自己立即就知道。每個人心裡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是苦惱的還是歡喜的,是愛心的還是怨恨的,自己馬上就知道了。就像我們的身體,哪裡癢癢,你一定要去撓癢;哪裡疼,你一定要去護疼;哪裡酸,你一定要去揉揉。這些都是立即去做的,不可能不管它。

 

       當我們的心有了不舒服,就要去愛它,它叫作「赤子」,就是小小的嬰兒。心非常柔嫩,不要傷害它,連風都不能吹,要去保護它。把它保護好了,它就會給你喜樂,也會生出很大的福報;你傷害它了,它就會放出毒氣,搞得你不快樂。

 

       「正當煩惱初萌生」,當我們覺查到心中產生了不愉快的情緒時,就要警覺,這是一個煩惱,它傷害了自己。如果你不警覺,它出去就會傷害別人,現在立即就要停止,或者是轉個念頭,或者念佛,或者跟別人正要發生激烈爭執,馬上就退下來,自己要感受到這些。

 

       以我的觀察,我們每個人,就自己來講,叫「心靈自殘」,都是自己傷害自己。對一件事,往往反覆地思惟,反覆地用負面的情緒在自己的心中盤繞,非常不健康。

 

       我們有些學佛時間很長的,尤其是學我們這個法門的人,沒有理由不歡喜,不要對所有的人都是苦大仇深的樣子。因為我們都快死了,都快要死了的人犯得著跟別人計較嗎?「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們在這個世間,就是跟大家結個善緣。

 

6.愛自己就是享受彌陀的愛

       我們每一個人,如果講愛自己,其實我們自己是沒有能力愛自己的,不過阿彌陀佛有能力,所以,我們想要愛自己,首先是從阿彌陀佛那裡領受,就是要聽聞法義。

 

       法愛是從法上來的,有三個層次,一是感受彌陀的愛,二是領受彌陀的愛,三是享受彌陀的愛。聽法聽感動了,這叫感受:原來阿彌陀佛這麼慈愛我們,無論什麼樣的人,他都無條件地救度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這個法門是保底的法門,不管你再賴、再沒有能力、再愚癡、再怎樣有罪過,只要念佛,阿彌陀佛就保證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

 

       有三句話,我們可以隨時想到,阿彌陀佛永遠都會這樣說的:「親愛的,你將永遠被珍愛」,這是第一句;第二句,「你不會做錯任何事」;第三句,「你不要有任何恐懼」。所以彌陀愛我們、救度我們是毫無條件的。

 

       如果我們在聞法中,能夠感受到彌陀徹底、究竟、圓滿的愛心救度我們,那我們心裡當然就會有感受;有感受了就會領受、接納;接納了以後就慢慢地享受,享受彌陀的愛心;享受完了之後,就可以推銷,再給別人了。所以,愛自己,首先要從這裡開始。

 

7.愛自己就心花怒放

       愛不愛自己有幾個表現,一是要開心,二是要歡喜,三是要會笑。這三點要經常做到,最重要的是開心。人如果身體坐了牢還不要緊,如果不開心,心就像坐了牢,那才是真的坐了牢。如果開心,即使把你關在房間裡,也會很歡喜。但是如果不開心,即使你在外面到處旅遊也沒用,眉頭鎖了。開心的鎖在哪裡?就看眉頭,眉頭舒展就是開心;眉頭緊鎖,怎麼能開心呢?我們每天早晨起來照照鏡子,眉頭舒展,開開心。

 

       開心就像開花一樣,俗話說心花怒放。現在正是春天的季節,我到石泉寺去,看到那裡的杜鵑花開得非常好。看到這些花開得這麼有力氣,渾身都來勁。花不開會有香味兒嗎?花不開會結果實嗎?花不開能顯示它的美麗嗎?同樣,我們的心花不開,顯不出念佛的美麗;我們的心花不開,飄不出念佛的香味;我們的心花不開,難以結成佛的果實。所以,「開花」和「開心」是一樣的,開花等於開心,開心等於開花,花開等於心開。所以龍樹菩薩就說「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佛」,信心清淨,花開見佛。

 

       我有篇文章叫《開心》,我在文章裡寫到,學佛就是學開心。如果換作專業的名詞,叫作發心、發菩提心,學佛就是發菩提心。發心和開心是一樣的,「開發」兩個字,「開了」和「發了」是一樣的,發大一些,開大一些,這個心能開多大?將來開到非常大,開到無量無邊。

 

       我們學佛要先學開心。即使學再多理論,戒律、禪定、三學,如果沒有學到開心,都是白搭。我們的念佛老太太,為什麼被佛稱作芬陀利花?佛一看你開了,獎賞一個名稱,叫芬陀利花。這個花怎麼能開?有水分,有肥料,有地力,太陽一照,它自然就開了。

 

       我們的心花要怎麼才能開呢?聞法、思維、熏修,佛的慈悲法水注入到心中,以佛的光明、溫暖攝受,心花慢慢就開了。因為我們在三界寒冷的冰窟中,心都拘在一起,凍結了,萎縮了,在佛光的照耀中,慢慢就舒展了,法水滋潤,慢慢就有力量張開了。所以,聞法的目的就是要在這一世活得快樂。

 

       你都平生都業成了,怎麼還不快樂呢?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在場這麼多人,大家又不愁吃,又不愁穿,又有佛念,你還不高興,這叫「作」。「作」就是自作自受。你完全有理由、有資格高興、開心,還不高興、不開心,不就叫「作」嗎!念佛的法門就是開心的法門,大家要歡喜。

 

       前段時間上人推薦了一本書,我看了一下,書裡說到愛和笑。愛就不用說了,笑,經常會開懷笑的人,天地都會加能量給你,我覺得非常有道理。人心一笑,毛孔都開張。這個宇宙中都有能量,比如空間中都有陽光、空氣,這些都是能量,但是心鎖起來了,就不能給你。

 

       佛菩薩的能量更是遍滿虛空法界,佛菩薩的能量就是愛心。如果你的心都鎖起來,門都關上了,那怎麼給你?所以要會笑,要會開心。我們開心的資本都來自哪裡呢?來自阿彌陀佛。所以,我們沒有不開心的理由。

 

       如果你還不開心,就說明你對眾生索求得太多了。像聖道門的學人,他們自己還沒解決生死輪迴,都要佈施愛心給人家,都要幫助人家,那學我們這個法門的人,更要佈施愛心給大眾。

 

       我們每個人,大家從現在開始關照我們的內心。如果我們學這個法門多年,仍然是愁眉苦臉,仍然是怨氣沖天,仍然不會開開心心、歡歡喜喜,回去就要補這一課。像跳念佛拍手操,要有行動,即使假裝的,也要對著鏡子笑一笑。笑比哭好,總比愁眉苦臉強一點。

 

8.愛自己就會萬事和合

       如果學這個法門很多年仍然不開心,也有幾個原因,一個就是個性,他的個性就是怨氣多,個性是長期形成的,可能目前還沒有回暖過來;再一個可能是法義上沒有深入,缺少對境鍛煉。三界滿是生死的漩渦、煩惱的風浪,但是我們學了這個法門,經中說是「被弘誓鎧」,披弘誓的鎧甲,我們等於進了六字名號的保險箱,自然是很自在、很放心,就沒有風險了。

 

       如果一個人能夠愛自己,我們就能為世界和平做貢獻。世界和平是從心開始的,如果心中懷著不平,心不和、心不平,世界怎麼能夠和與平呢?如果心中有和氣,心中有平,心中有愛心,就能夠對世界和平做出巨大的貢獻。

 

       如果你對自己好了,能愛自己了,你的家庭就好了,你對家庭就做了貢獻;如果在常住當中,你能夠愛自己,心中有和平,你就對常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心中愛自己,對人類世界的和平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現在講和諧社會,你就是和諧的因子,只要把自己擺平就可以了,你對佛就盡了孝道,這樣就算孝順佛。

 

       在座有很多做父母的,做父母的往往都會說:「我兒子、閨女在工作,在上班,只要他們自己過得好就可以了,就算對我的孝順了。因為我有退休金,我們老兩口又可以互相照顧。」如果小兩口經常吵嘴,經常打電話講些事,自己擺不平,父母就會為他們操心;只要把自己擺平了,父母說這就算是孝順了。

 

       父母還能指望你什麼?只要你自己過得好,比方你在外面打工,出國留學,你能夠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生活,父母不就放心了嘛。

 

       阿彌陀佛說:「娑婆世界的小凡夫,你流浪到娑婆世界去了,你能把自己擺平了,我在極樂世界就放心了!」阿彌陀佛對我們這樣的小凡夫,還有什麼指望嗎?「還指望你幫我掙一籮、掙一筐啊?你只要把自己擺平,就是對我的孝順,這就太好了!」

 

       因為佛的心繫掛在我們身上,「眾生歡喜,則令諸佛歡喜」。你不要說讓眾生歡喜,你也是眾生之一啊,你能讓自己這個小眾生歡喜,阿彌陀佛就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前面拉拉灑灑地說了這麼多,就是說我們要愛自己。

 

(二)愛他人

1.愛他人就是照亮他人

       怎麼愛他人呢?因為凡夫的本性都是自私自利的,都是損人利己的。我們講愛人家,其實沒那麼回事;不害人家,你就算是君子,而且算是有德君子、高人,就算萬幸了,好人吶。

 

       所以,我們出去一定是帶著刺,自害害人,彼此傷害。每個人都這樣,你害我,我害他,互相傷害。所以說,這個世界怎麼能夠太平?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因果報應。損人一定不能利己,損害了人家,將來一定會遭報;不一定將來,也許現在就會遭報。

 

       自利和利他是一體的,如果真的能利益自己,也會利益別人;真的能利益別人,也能利益自己。就像手電筒的光一樣,能夠自己照亮,當然也能給別人照亮。把別人搞得黢黑,自己能亮嗎?不可能的事啊。

 

       「我就亮自己,我把他搞黑」,你把他搞黑很容易,那就直接把你的燈關掉。如果你的燈一關掉,他是黑了,你也黑了,是不是?「我不願意把他照亮,直接把燈滅了」,把燈滅了,他是黑了,你能亮嗎?你自己不也黑了嘛。所以,自利才能利他。

 

       我們只要照亮了自己,一定照亮了對方;我們照亮了對方,也一定照亮了自己。所以,自利和利他是完全一致的,這就是愛。

 

       愛,一定是能愛自己,也一定能愛他人。真愛一定是平等的,一定是無私的,一定是無我的,一定是無分別的。就像光明一樣,能照亮自己,同時也一定能照亮別人。

 

       一個有愛心的人,想到的總是怎樣利益別人,所以佛教常說財施、法施、無畏施。無畏施就是佈施無畏,給別人愛,別人就沒有恐懼。

 

       比如小雞,在老母雞的翅膀下感到很安心,沒有恐懼。我們小的時候,在父母的呵護下也感到安心。小孩子如果遇到陌生的環境,馬上把媽媽的腿抱緊一點,為什麼?他感到安心,感到有依靠,感到無畏。我們也一樣,我們要給別人安心。

 

2.愛他人就要歸命彌陀

       我們如果自己還有恐懼,擔心這、擔心那,說明我們還要跟阿彌陀佛進一步加強溝通瞭解。不要擔心,沒有什麼好害怕的,阿彌陀佛看見一切,照顧一切,保護一切,我們就放心大膽吧!

 

       在這世間,有時候我們沒有勇氣付出愛。說實在的,不要說給別人愛心,我們愛自己都要有勇氣。沒有勇氣的人,是沒有資格獲得愛的,因為他不敢把自己交出去。

 

       我們愛自己,我們會愛嗎?我們要靠阿彌陀佛,我們要歸命阿彌陀佛。歸命阿彌陀佛要有勇氣,要能把自己捨給阿彌陀佛;不能捨,就不可能愛自己。

 

       所以,講「愛」這個字,要有那個福報,才能得到這個愛。有的人就只能享受世間五欲的愛,享受不了清淨的愛,沒有那個福報;要他享受清淨的愛,他反而感覺把他傷害了。

 

       像我們各位,不得了啊,能夠聽聞、領納、享受彌陀的愛,大善根、大福德啊!彌陀的愛是整個法界裡最純、最高、最清淨、最徹底的愛,能把你愛成佛的這種愛,你能夠接觸到,能夠領納、消化、吸收,這就是不退轉的菩薩!

 

       回頭再看一般的人,還在那裡愛什麼?男男女女的愛,愛財、愛色,多低級,多染污,多痛苦。再高一點,就是愛藝術,一定程度上昇華了,比較高了;然後愛人類,博愛,更高了。

 

       最高的是彌陀大愛,愛一切啊!只要你存在著,就是被愛的對象。就像太陽的光照出來,只要有東西存在著,就是照耀的對象。太陽光照桌子板凳,有提條件嗎?太陽光都不提條件。佛光還會提條件嗎?只要你存在,就會照耀你。是鮮花也照耀,毒草也照耀,善人佛愛你,罪人佛照樣愛你。

 

       「啊?佛也愛罪人?」

       「對,佛不僅愛罪人,愛罪人還超過愛善人。」

       「這是你說的吧?」

 

       不是我說的,是佛在經典裡說的。佛的心,慈憫罪人更甚於慈憫善人,因為罪人造惡受苦,更加苦惱。他為什麼造惡?因為他愛心不夠啊!他沒有溫暖,要給他輸送愛,他才可以不造惡。唯有愛,才可以止息造惡的人。

 

       他這樣造惡勇猛,是因為沒有愛心。一個有愛心的人,怎麼可能去做恐怖分子呢?一個真正有愛的能量的人,怎麼會去造惡呢?所以,更要給他補充愛。

 

       就像水一樣,潭越深,水就會裝得越多,為什麼?因為潭深啊。越是罪惡的人,他的心越深,越需要彌陀補充更多的愛。

 

3.愛他人是實際行動

       淨土宗的法門是實踐的法門,要經常反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同樣道理,愛不是理論,是行動。說再多理論,如果沒有實踐的話,等於是空的。只要會念佛,自然能感受到愛,自然就有佛的調化。

 

       愛也是一種心念。我們要對別人存善心、有好感,存著想幫助別人的心。

 

       當然,作為凡夫,我們能力是有限的。比如說人家缺錢了,人家沒地方住,人家有苦惱,人家生病了,我們又不是醫生,愛的能力、愛的行動力是有限的,但是我們的愛心可以是無限的。

 

       我們坐在床上也可以想啊,「願天下所有人都快樂,願天下所有的病人都健康,願天下所有的窮人都不要受苦……」希望別人都快樂、高興,福報就來了。

 

       想一想我自己,點點滴滴都不能離開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靠大家幫助、成全。出門有人幫我開車,吃飯有人幫我做飯,衣服有人幫我做……你看,愛太多了!

 

       晚上躺在床上想一想:「這麼多人愛我,怎麼能享受?」一個是享受,另一個就是感恩,也把《修心八頌》背一背,背一背都有好處的。

 

       愛是行動,是實踐,不是空頭理論。所以,我們首先要存有愛心。

 

       這個「愛」,我也寫過一篇文章,在愛中沒有大的事情,都是小事,因為天大的事,跟愛一比,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像媽媽愛孩子,是天性本然,媽媽對孩子付出的工作量,是千千萬萬個工作日,如果用計算機計算,計算機得爆炸,沒法算。所以,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是非常大逆不道的。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那不就是愛你嗎?有什麼大道理講?愛需要教嗎?需要學習嗎?如果需要學習,是因為我們忘記了,學習只是在回歸本性。

 

       老母雞都會愛小雞,你們見過嗎?老母雞「咯咯咯」,後面帶一群小雞。一隻老母雞帶好幾十隻小雞,如果天冷了、下雨了,牠往那裡一扎,小雞就堆在裡面,小頭一個個伸出來,這樣很可愛。然後,老母雞就找到蟲子,「咯咯咯」,小雞就進來吃蟲子。誰教過老母雞這麼帶小雞的?天性就是這樣。

 

       老母雞很厲害啊!當牠帶小雞的時候,即使鷹飛下來,牠也很勇敢地跟鷹對抗,這不得了,如果不帶小雞,牠就沒這個勇氣。

 

       再看帶孩子,褓姆和媽媽就不一樣。褓姆帶孩子是沒愛心的,同樣是換尿布,跟媽媽換是不一樣的。褓姆是工作,領完薪水就算數,薪水不高就不幹了。媽媽能說「我不幹了」嗎?她怎麼能不幹呢?這就不一樣了。媽媽對孩子的愛,就是通過做點點滴滴的事情來體現。

 

4.愛他人要有足夠的耐心

       我們對別人也是一樣的,要細膩、耐心。上人講,耐心不夠,是因為愛心不夠。本人也要作深刻檢討,檢討完之後可能還會犯錯誤;犯完錯誤再檢討,比以前也多少有那麼一點進步。

 

       有人問耶穌:「我的兄弟得罪我,我原諒他七次,可以了嗎?」

 

       我們可能認為當然可以啦,事不過三,都原諒七次了。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

 

       七十個七次就是四百九十次,意思就是要永遠原諒,要無限制地、沒有次數地原諒。

 

       那我們呢?都不是這樣的。我們還能原諒這麼多次?馬上就反彈了。所以,我們愛他人,就要在細微的事情上做。

 

       愛是永不虧本的生意。做別的生意會虧本,愛別人永遠不會虧本。

 

       有時候我們愛人家,人家不能體諒,不能感受,甚至還會誤解我們。如果是這樣,我們賺得更多;也不要去解釋,解釋了,利息就沒有了。

 

       我一直記得一件小事,每次用膠水貼信封,我都用得非常少,但有人就不一樣,倒出一大堆,我看了感覺非常浪費。有一次,我又發現有個信封是這樣貼的,我想一定是某某人,因為他上次就是這麼貼的,但事後發現是我搞錯了。我就覺得很懺悔,為什麼當初就那麼肯定,認為是他呢?所以說誤解別人是非常容易發生的事情,主觀的想法經常是錯誤的。

 

(三)互相愛

1.愛不需要理解

       我們對人家抱有善意,抱有愛心,對方可能會沒有理解,因為愛別人是自然的,我們並不是需要理解才去愛,是不是這樣?媽媽愛孩子不需要理解的,她自然就這樣的。不理解,我也沒有吃虧;判斷錯誤,是你吃了虧。

 

       很多人往往都很顛倒,「他不理解我,我趕緊跟他說明」,你跟他說明幹什麼?不理解,他又沒請你說明,要請你說明才對;他不請,你幹嘛說呢?是他錯誤了,對不對?

 

       像醫生看病一樣,我沒有胃病,醫生說我得了胃病,我也沒有損失啊,不會因為醫生說我得了胃病,我馬上就胃疼啊。那麼,醫生損失了,判斷錯誤。

 

       如果別人誤會了我們,認為我們有這個毛病、那個毛病,我們沒有,何必去解釋呢?沒有解釋,你就是健康的,解釋來解釋去幹什麼?「不得了啦,他們誤會我了,他們委屈我了。」他們誤會你、委屈你,再過十年、二十年,他忽然發現誤解你了,他們所有的誤解都會變成慚愧、懺悔。因為這麼多年來,都在他那邊長利息,是不是這個道理?所以要有耐心。

 

       「萬一二十年後他還不理解我呢?」萬一二十年後他還不理解你,到了淨土阿彌陀佛給你補,補上利息行不行?人生有很多事情是不需要理解的。

 

       就像我們看歷史,現在對很多事情,我們都是知道故事而已。忠臣啊,奸臣啊,看了覺得怎麼樣?其實可能還是誤會。需要一個奸臣,就定義一個奸臣;需要忠臣,就像編戲一樣編一個忠臣,到底這個人是忠臣還是奸臣?其實不一定。

 

       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哈哈鏡》,你說誰是真的淨宗法師?一千個人有一千個人的認識,有人認為非常好,有的人要拿腳踩他:「這傢伙就亂說,邪知邪見。」

 

       有人說:「你要去辯解一下。」

 

       我說:「吃飽撐的,那是他的淨宗法師,又不是我的,跟我有啥關係?」他愛踩就使勁踩,多踩幾腳,要不我幫他踩。就等於有張像放在那裡,有人去吐口水,有人去獻花,那跟我沒關係,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不需要去辯解。

 

       我們就用這樣的心來理解對方,如果我們被別人誤解,其實賺得很多,越誤解賺得越多,費口舌去辯解,沒有意義。我們愛別人,我們只管去愛他就好了。

 

2.愛是不計較

       有人問了:「我們這個法門這麼好,念佛就能成佛,不用修行了,那我們幹什麼呢?」

 

       你們說幹什麼?對,念佛。

 

       念佛當然要念啊!對,我們這法門,你說幹什麼呢?有很多事幹,就是愛唄!阿彌陀佛都已經愛你了,讓你成佛一定了,那你還幹什麼?愛自己,愛別人,就幹這些事,開心、歡喜、笑,這就是你的工作。

 

       開心、歡喜、笑,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好好地幹這份工作,獎賞大大的。我們輕輕鬆鬆,沒有負擔,我們就是愛自己、愛他人,用彌陀的愛心來讓自己享受。我們在三界六道輪迴,曠劫來流轉,太餓了,現在好好地飽餐一頓,彌陀的愛心很舒服。生死疲勞,太累了,在彌陀愛心的床上,好好地、美美地睡一覺,多好,多自在啊!我們就專門做這些。       

 

       只要這樣,別人就會喜歡你,你就有人格魅力,別人就願意跟你打交道。為什麼?歡喜的人誰不喜歡啊?抱怨的人誰喜歡?你們喜歡抱怨的人嗎?不喜歡就不要成為抱怨的人。不要抱怨,抱怨一點好處都沒有。

 

       像一個蘋果,放在那裡它就有芳香;一盞燈,放在那裡就有光明;一個有愛心的人,即使坐在那裡,人家也會喜歡他,因為他總是有歡喜、喜悅的心情。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歡喜帶到工作當中,帶到為人處事當中。

 

       有人講「念佛三昧」,我不知道什麼叫念佛三昧,但是整天高興、整天歡喜,我感覺似乎有一點接近。

 

       「天天歡喜、天天高興,真的能夠這樣嗎?」

 

       真的能夠這樣。沒有不歡喜的時候,罵你,你也歡喜。怎麼會不歡喜呢?不計較,它們跟你沒有關係。愛就是不計較,沒有必要計較,很多煩惱都是從計較產生的。

 

       我們要深刻地瞭解,彌陀這樣地愛我們,所以上人說:「彌陀如何愛我,我便如何愛人。」當然,這個目標非常高遠。這兩句話,首先做到第一句話,要感受彌陀是怎麼愛你的,如果連「彌陀如何愛我」都不知道,當然沒辦法去愛人家。我們的法義學習,都是從這句話來的,要仔細地體會和感悟。

 

       說到底,不在於你有多少本事、多少能力,是看你是否有愛心、有慈悲。我們雖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們可以有一顆溫暖的愛心。

 

       有的人在單位工作,他也沒有什麼能力,但是他有人緣,有人緣就很好。為什麼有人緣?他的心比較溫和,比較有愛,即使他不幹活兒,有人願意發工資給他;有的人很能幹,幹了很多活兒,但總提拔不上去,然後他也覺得「我這麼能幹,怎麼不被提拔?」因為他沒有人緣,沒有愛心。

 

       你只要能愛大家,馬上就有人照顧你。「你在這裡對我們就是溫暖、喜慶,單位需要你這個活寶,你只要在這裡就行,不用幹活兒。」不需要工作技能。當然,這也是人生的一門藝術。

 

3.愛是幸福的本錢

       前些天我跟佛閒師他們在一起,他們講的話對我有很多啟發。在農村或者各個地方,一些老年人,八十幾歲、九十多歲,話說出來非常溫和,就像老媽媽一樣,因為他們有人生閱歷。所以,我們對老人要尊重,他們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經驗,有智慧,也有愛心,他們念佛念得非常好。有了愛心,老並不可怕;沒有愛心,年輕也沒有本錢。

 

       有一句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那什麼是身體的本錢呢?喜樂是身體的養分。人有歡喜、快樂,身體才能好,心情不好,哪有本錢啊?所以,歡喜和快樂是身體的本錢。

 

       怎麼會有好心情呢?幸福。幸福才有歡喜和快樂,所以幸福是歡喜和快樂的本錢。

 

       怎麼能幸福呢?要有愛,沒有愛,怎麼能有幸福呢?

 

       佛教講三福田——敬田、恩田和悲田。三寶是福田,為什麼?三寶給我們愛、廣大的慈悲;父母是福田,為什麼?父母對我們有點點滴滴、細緻入微的愛,有愛才能種到福報,有愛才有幸福。鰥寡孤獨、貧窮下劣的人,怎麼也是福田呢?因為在他們身上,可以展現我們的愛、表達我們的愛、輸送我們的愛。

 

       先是接受愛,從父母、三寶那裡接受;愛到了我們心中,還要把它奉獻出去。如果沒有悲田,就送不出去,所以在這裡也能培到福報。

 

       這樣大家就知道,愛是幸福的來源,愛是幸福的本錢。

 

       那麼愛又是以什麼為本錢呢?佛就是愛的本錢。所以,我們念佛,其實是一個轉化,把佛轉化為愛,愛轉化為幸福,福轉化為喜樂,喜樂轉化為身體的能量,然後再轉化到我們的工作中去,這是一個鏈條。

 

結語

       今天講的主題,希望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把我們學到的慈悲、愛心的法門首先落實在自己心中,愛自己,讓自己快樂起來、開心起來、歡喜起來。然後我們就有能力,自自然然就會愛他人。

 

       自愛、愛他、互相愛,這樣我們這個團體就非常有力量。別人到我們的團體來,不需要講法,一進來就被融化了,「這個團體很好,互相之間很有愛心」,一走進來很放心,很喜悅,很開心,沒有什麼紛爭和對立,感到很祥和。這本身對來的人就有融化的作用,而我們自己的內心也會更加充實和健康。

 

       講攝化眾生的力量,所謂德行,不管是通途法門還是淨土法門,就是慈悲。有慈悲就能攝化眾生,自然有這個力量。

 

       我寫了一篇《愛是真正的領導力》。4月10日,洛陽舉辦中國女性領導力論壇,當時我說:「什麼是領導力?愛是唯一的領導力。」愛就能領導大家。不是靠權威、本事、地位領導人,那樣人家口服心不服。

 

       像老母雞能領一群小雞,它靠什麼?不是靠愛來領導嗎?它還靠權威嗎?它只要「咯咯咯」,幾十隻小雞都來了。媽媽領導孩子,靠什麼領導?不也靠愛心嗎?

 

       所以,我們在團體當中,比如在弘願寺的各個部門,不是靠發號施令,「我是知客師,我是當家師……」靠這個不行,要靠愛心。能關愛大家,大家自然就跟著你。

 

       所以,希望我們每個人愛自己、愛他人、互相愛。

 

       南無阿彌陀佛!

 

淨宗法師講於弘願寺
2016年4月22日


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

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
電話:02-27624922
email : theamitabha18@gmail.com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